2-6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docx
3页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课题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思维:1.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探究实践: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态度责任: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化石信息分析出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聚焦1.提问: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3.小结:通过复原,科学家发现海口鱼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来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板书课题: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学习二、探索(一)分享搜集到的恐龙化石资料1.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恐龙化石与现在哪种动物相似,说说你的依据2.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3.用课件展示猛犸象化石和复原图,对比猛犸象和亚洲象的相同与不同4.小结:猛犸象化石出土于北极圈附近,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体表有厚厚的毛发由此我们推测,猛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二)观察更多的古生物化石1.课件展示更多的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提问学生:观察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2.查阅资料,说一说上述的生物哪些在今天看不到了?哪些还依然存活着?小结:这些生物有些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生存了下来,比如蕨类植物;有些为了不断适应改变的环境,一直在演化,比如鱼类和鸟类但也有些由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灭绝了,比如菊石三叶虫、猛犸象和恐龙等三、研讨1.我们认识了哪些生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四、拓展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者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之后,通过研讨对探索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在生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现存生物大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是借助化石研究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思考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拓展部分利用橡皮泥或者黏土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