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写作方法.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221391398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写作方法 - 概述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和 说明,也属于艺术 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排比、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写作方法 - 称谓方法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 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要具体分析 第三人称叙事法  使用 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写作方法 - 叙述方法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 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 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写作方法 - 其他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先议后叙法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夹叙夹议法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 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以物为线索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

      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写作方法 - 修辞方法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

      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远眺近看法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

      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内外结合法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移步换形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说明介绍法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 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 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