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岳麓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113798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9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七年级历史教材( 岳麓版 )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锦州教师进修学院初中研训部李春野2009 年 10 月 21日今年我市开始使用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这套教材新理念突出,文字、 图像、 习题系统令人耳目一新被列入国家四种重要的初中历史选用教材之一不过,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和各位七年级老师交流的时候,有些教师也谈到了一些困惑下面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供各位老师参考一、 在使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 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组织教材内容,打破了原来只注重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的编排方式,实现了学习主题与时序的结合,更重视学习主题的编排七年级上册分为四个主题,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文化史部分则融于每个主题里面这种编排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但历史是个长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这种编排方式也致使教材在介绍这个链条时,却不时断链,使一些历史知识缺少内在的连贯性,这就需要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调整比如:实例 1:从西汉到三国,中间的东汉历史没有连接好,仅仅在“史海拾贝”中点缀一个“光武中兴”,这就需要教师把放在课后“史海拾贝”的内容提到课前来。

      此外,22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与23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两课对西晋、东晋、南朝历史的介绍,朝代更替不明,时间线索不是很清晰、教材跳跃性太大,有点分散、混杂、连接不到位,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可以先把西晋、东晋、南朝历史放在一起编排,再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即把教材P106,江南经济的发展这一小标题,开头一段文字提到到P101东晋历史处实例 2:东周时期包括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第六课“西周的分封”最后P28 只有“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内容,而P35 第八课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并没有将东周与春秋、战国之间的关系做说明,只在课文底下对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作了解释所以,教师需要对此作必要的说明实例 3:P56 单元回眸中提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我国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但在前面课文中没有明确提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也需要教师再明确: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我国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从战国时期开始,由于铁农具牛耕的推广,私田出现并扩大,产生了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阶级,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就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问题二: 这套教材包含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十分发达的习题系统,既有两至三个课中题,还有知识巩固、温故知新、畅想天地、问题讨论等课后栏目习题。

      这些栏目,有的要求学生去阅读和观察,有的要求学生感受和体验,有的要求学生去发现和想像,有的要求学生去比较和分析,有的要求学生去综合和概括,有的要求学生去评论和表述,有的要求学生去说明和论证,有的要求学生去设想和设计如“ 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古典名曲《十面埋伏》反映了垓下之战的情景,听听这首曲子,谈谈你的感受 ”“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仔细观察《北京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你发现他们的模样有什么不同吗?”“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你还读过他们哪些诗歌?”“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看了兵马俑图片,你的感想如何?”“你知道 ‘ 投笔从戎 ’ 的故事吗 ?说一说你对班超投笔从戎的看法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说你的见解 ” 等等这些习题系统引导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与转换,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迁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有的甚至培养跨科综合能力如跨地理学科的题,有“ 联系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想一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经历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有哪些?” 跨美术的题,有“ 根据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意境,画一幅秋景图” 。

      这些思考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启发性,同时拓展了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的外延,对学生加深理解、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培养都有好处但在一堂课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处理习题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习题系统进行处理,把那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提炼出来,要把习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习题系统作为提高课堂实效性一个手段,做为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态2 度价值观目标的一种资源,不要单纯的只是为做题而做题该取的取,该舍的舍对于那些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不很明确,花费时间较长,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后以学生查资料,出历史小报,课下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来集中处理例如P48“畅想天地”栏要求学生对《妇女凤鸟图》的含义做推测编者设计这道题的意图不太明确而且,编者设计时虽然对这幅画含义作了不同的分析,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但是仍然超出了七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类似这样的问题,教材中还有一些,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在单元后集中处理另一方面,有些问题,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处理和引导比如:实例 1:P10“畅想天地”栏要求学生对照部分原始人类的陶器图片分析其用途,P34“畅想天地”栏也要求学生对照部分青铜器图片分析其用途。

      这样设计有它的好处,但实际操作中也有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要么完全开不了口,要么东扯西拉不着边际,课堂变成搞笑场所,根源在于这些东西太遥远,现代学生特别是七年级这样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我认为不如通过图片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器物的用途,再来分析这些器物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这既落实了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例 2:P12 思考题:“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文中只提到“后人尊奉炎帝、皇帝为华夏族的祖先” ,让七年级学生自己看课文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后“史海拾贝”栏目,明白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中原文化逐渐扩展到各地,中华民族就成了我国各民族的总称炎帝、皇帝为华夏族的祖先,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实例 3:P17 思考题:“禅让制演变到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什么?”而且,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该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从禅让制演变到王位世袭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步课文中没有相关的文字表述,因而七年级学生很难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明白是因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导致国家产生,为保护私有制而产生了王位世袭制。

      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私有制出现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护私有制的王位世袭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当时是一大进步实例 4:P72 第十六课“丝绸之路的开辟”中编者设计了两道思考题:“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你知道‘投笔从戎’的故事吗?说一说你对班超投笔从戎的看法编者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就是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习张骞、班超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我认为可以将两个问题综合成一个问题,如“想一想,张骞和班超两人在出使西域时都面临着了哪些困难?谈谈你对他们主动出使西域的看法然后在文章结尾再增加一个突出本文重点的综合性问题,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安排,既落实了情感目标又突出了本文重点实例 5:P18 页中有这样一道题“桀悔恨自己没有杀了汤,以至于落得个天下不保的下场,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怎样给学生答案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引导:设问:桀杀了汤,就能保住天下吗?再结合课本资料,同时展示一些桀残暴统治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桀的暴行,“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桀统治下的非人生活,以便从痛苦的体验中“自觉”地去得出结论:不顾及老百姓生死的残暴统治,哪怕杀一万个“汤”最终也会落得个天下不保的下场。

      所以,对问题的解答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情境,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找寻理想的答案问题三: 这套教材的还设计了一些活动课和活动教学,这又是一个亮点如第五课“公元纪年法”、第十七课“评价历史人物”、第二十一课“三国历史故事会”都设计的很好,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拓宽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好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无法保证学生活动时间、资源、资金、安全等,这类探究实践活动缺乏操作可行性,也有些内容的设计不太切合学生实际需要教师作些调整实例 1:P53 第十二课“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我认为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也不好操作不如改成要求学生按不同历史朝代搜集文物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实例 2:P85“自己动手”栏,要求学生“拜访中医,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哪些还在应用”,这样的要求不知道能否到位,也不知道有多少教师真的去布置学生实践或布置后真的检查反馈要求很好,但不切实际或过于浪漫,也就没有实在意义问题四: 每篇课文的容量较大,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时间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个问题也是各位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比如,第8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本课涉及到“春秋争霸的3 原因、实质,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春秋五霸,争霸战争的影响,战国七雄,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共 8 个知识点,还要重点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显然,用一节课来讲解和分析这么多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第四课标题和正文共438 字,小字部分共 382 字,小卡片86 字,思考题、图片介绍文字、地图中文、课下注释字共265 字,课后内容316 字,合计 1487 字图片和地图共7 幅文中思考题3 个,课后选择题1 个,思考题1 个动手制作表格题1 个学生从第一次接触课文到熟悉全文到完全理解到最后记住重点知识,再加上有的思考题难度较大,动手题比较费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该调整的调整处理教材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树立新的教材观现代历史教育理念把教材看作是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的手段老师按教材上课” 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情境教材不仅只是知识的陈述和展示,更重在把教材变成了学材,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使教材为己所用,而不是为教材所困2.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进行取舍和调整时,一是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紧紧围绕 教学目标 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难度过大的题目进行改编,把门槛降低, 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3.对教材内容要了然于胸。

      首先要做到对整本教材熟悉和了解,现在的教材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 一部分是主体, 即正文及其附属部分,包括阅读文字和配属的插图第二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空间,动脑筋、活动与探究、活动课等第三部分,是历史学科知识和历史教育的延伸,在正文以外,主要是文献资料专栏、自由阅读卡和附录部分许多教师只重视第一部分(正文部分),其它部分基本上不涉及,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注意三部分的有机结合,把第二第三部分作为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其次,要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要做到能抓住中心环节,透过典型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般趋势和本质以及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第三,对每一课要知道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有哪些,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有哪些,需要教师讲解的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问题五: 本套教材图文并茂可以说是又一亮点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进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恰当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弥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如何用好教材众多的插图,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意识地把插图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要详细、生动地解释插图所包含的历史内容,使学生能在观看插图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3)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能够正确取舍,对于重点内容有很好帮助的材料就选取讲述,否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