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激起学生爱国情托起明天金太阳.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641398
  • 上传时间:2017-1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3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激起学生爱国情 托起明天金太阳—用陶行知爱国主义思想指导当前历史课教学的重点问题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关于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继承陶行知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改进教学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这些光荣传统存在于漫长的,厚重的历史之中,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正因为如此,在历史课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人们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及其重点谈一些意见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教学要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陶行知先生力主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到教育中去他在一首诗中这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深深地反映了他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在他编的课本中,有一课叫《爱国歌》 ,课文是这样的:“四万万人的中华,四万万人的国家,四万万人一心一意地爱她!莫让人害她。

      等到人害她,更要你爱她倘有你爱她,人为何害她?中华!中华!四万万人的中华,四万万人的国家,四万万人一心一意爱她!”他还把“中国疆域”编入课本,把中国有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王安石、岳飞、顾炎武等编入课本他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种种教材和方式,引导人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土地,爱自己的人民,爱自己的历史我们学习和继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首先要学习和继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思想,历史课教学尤应如此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反映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闪光的民族性精华呈现出来,用以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感情和责任心,培养他们勤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和情操新中国教育之始,许多教育工作者即大力倡导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对教材、教法中怎样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对于当时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这一些好的教学理论和方式没有能够延续下来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历史教学中,他们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

      但是,一方面随着国门的打开,各种思潮一齐拥入,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得势于一时,一时间, “月亮是外国的圆”的论调, “金钱为人生价值取舍标准”的错误观念,严重地侵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历史教学中,偏离马克思主义任意解释、演绎历史的错误观点到处传播,谬种流传另一方面,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过度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注重学生的历史具体事实的掌握和记忆,或多或少地淡化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显得苍白无力应该看到,由于青少年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都相当贫乏,轻信是他们的共同的弱点,如果我们不能始终给他们以正确的历史知识,教以正确的历史观点,势必贻误一代人的成长正因为如此,中央号召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颁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纲要》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幼儿教育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并明确要求要制定各学科(包括自学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学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这其中,历史学科是《纲要》确定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认真领会中央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远意义,充分运用和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占的独特优势,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教育主题,始终贯穿到历史教学中去。

      二、在历史教学中,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国力衰弱,外患频仍,为了使祖国强盛起来,不同的阶级和政党在风云变幻中只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先进性和牺牲精神,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外抗强敌、内除腐朽势力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的民主权利日益扩大,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长,中华民族已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欺凌和宰割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爱国主义,其主要内容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他竭诚地学习和推崇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曾三次到伦敦瞻仰马克思墓,并写诗赞扬马克思:“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 ”他深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自觉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祖国和人民奋斗不息他逝世后,周恩来在向党中央发的电报说:“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我们学习陶行知,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捍卫真理、宣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改革开发以来,社会主义各思潮泛滥,其中尤以歪曲历史、否认现实的思潮为恶劣,其社会影响极大,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

      这些流风余毒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育人场所,要求学生达到的思想道德标准与社会上一般公民应达到的思想道德标准相比较,应当更高一些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做具有基本社会公德的人,而且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确立崇高的理想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突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历史教师在讲述生动形象的历史事实的同时,要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抽象的概括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对历史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首先,我们要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历史,不要不负责任地传播其它时髦“理论” ,例如,我们讲授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历史,就要从理论上阐明国家是阶级的产物,并随阶级的存在而存在,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国家是属于一定阶级的,具有阶级性明确这一点,我们再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其次,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

      我们既要讲中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要讲历史上统治阶级利用传统文化巩固统治地位而造成的安于现状,固步自封,造成了社会发展的缓慢;既要讲中国近代史上的积贫积弱,历受世界列强欺凌,更要讲中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的变革思想和抗争精神;既要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伟大,也要讲她的不足与失误这样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还能体会到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发政策的英明正确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延续,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领域内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尽管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富裕,但造成这种现状的历史原因很多党内某些不健康现象,社会风气不理想等,但前进中的主流是好的,而且党在大力纠正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经过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前景是无可估量的总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到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现实与历史相联系,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就会突出出来三、陶行知先生不崇洋,不复古,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思想改革和创新,倡导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培养“真人” 。

      现在,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在历史课教学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否会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智育呢?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看你怎样认识,怎样施教首先,教育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现在大家都在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我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宗旨就是教育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他针对国家落后的现状,推行平民教育;抗战时,面对民族危机,他倡导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抗战胜利后,他又针对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积极推行民主教育由此可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很强,是完全服从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服从于政治的需要,事实上,任何教育都不能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在当前,难道我们能离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离开经济建设去传授什么单纯的历史知识吗?!陶行知先生倡导办学方法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要探索用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教人如何做人。

      他的名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反对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应付考试的教育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为整个民族造就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才,培养“劳动、学习、管政治”的国家主人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应是中华民族全员的,整体的素质的提高如果仅从应试教育出发,只重智育,追求文化课成绩,忽视德育,那么,即使我们能培养出一批“学习尖子” ,也不能为我所用没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才” ,国家是留不住的,也不会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试想,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拜金主义者,知识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在教育上,任何学科知识的传授都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教书育人,历史学科的教学尤其如此我们提倡德育,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并非完全否定应试教育只是感到现在应试教育在实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社会、家庭、学校都在围绕着提高文化课成绩运转这样做,势必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有的可能认为,加强思想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的考试成绩,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爱国主义思想越是强烈,对历史上具体事实的背诵和记忆,就会越牢固也容易记忆。

      只有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历史事实才能记忆牢固,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提高,相反,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会更自觉,理解力会更强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由具体到一般,由形象到抽象地进行教学,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历史顺便论及的是,我们的历史教学要超越现有的教材,增加地方史的内容;要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中去,利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材料和遗迹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形象、更直接、更丰富,而且能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