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车用空调机安装检查手册1.doc
7页车用空调车用空调安装指导规范安装指导规范四川天喜车用空调有限公司四川天喜车用空调安装检查表车辆型号空调型号压缩机编号顺 序检 查 项 目检 查 情 况备 注B1压缩机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轮是否在同一平面B2连接皮带是否张紧B3安装、固定螺栓是否拧紧D’1车顶所开出、回风口与顶置出回风口是否吻合D’2出回风口翻边是否平整D’3出回风口贴合部位是否密封、防水D’4车顶安装螺栓是否牢固、打胶密封D’5顶置安装是否平稳、牢固E1线束固定是否良好(固定间距约为 500mm)检 查 情 况备 注E2线束是否远离热源和运动部件E3控制面板是否便于司机操作E4电控箱固定是否牢固E5搭铁线与汽车大梁、骨架是否接触良好E6线缆穿过车身结构件时是否有保护和固定措施F1安装前管路接头盖帽是否完整F2管道固定是否良好无松动(固定间距约为 500mm)F3管道是否靠近发动机及热源和运动部件F4管道穿过孔和过边角时是否有保护措施F5裸露的金属管道处是否有保温处理F6“O”形圈安装时是否涂上冷冻油 F7滴水管安装时,是否有上升曲线和波浪曲线F8滴水管连接处是否涂密封胶并用喉箍拧紧F9风道内壁及前置发动机保温是否良好、可靠G1系统是否保压(0.15-0.20MPa)12 小时以上G2系统真空度是否能达到 740mmHg 以上G3软管较长时,系统添加润滑油是否有特殊要求G4制冷剂充注量是否符合要求G5风机运转是否正常运行G6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G7高低压表读数是否正常G8开机一段时间后滴水管是否出水G9淋雨试验时有无漏水现象安装人员: 检验人员: 日期:空调安装项目检查技术要求A、、参考装箱清单,检查装箱物品是否齐全、完好。
参考装箱清单,检查装箱物品是否齐全、完好A1、记录压缩机、蒸发机组、冷凝机组编号以及运输编号 A2、核对装箱清单,做好有关安装的物料和技术准备B、、 机组安装及传动部分机组安装及传动部分B1、压缩机与发动机皮带轮平面是否对齐 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皮带轮、中间过渡轮和发动机曲轴皮带轮对应轮槽的对称平 面必须重合以直尺一端侧面平靠在发动机皮带轮的外表面,另一端与过渡轮 间的间隙为 n,L 为发动机皮带轮与过渡轮之间的间距(应尽量控制在 700mm 以内) ,分别在发动机皮带轮外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各测量一次,两次所测得的数 值均不能大于下表 n 的所示值(mm):L300400500600700800N(max)1.752.332.913.494.074.65B2、连接皮带是否张紧 目前多采用手感控制张紧力,在皮带的中间加 10Kg(即 100N)的垂直压力, 根据此时皮带的偏移量调节皮带的张紧力 A 型三角带张力推荐值为 550-600N 对于 A 型皮带 10Kg 的压力下,不同跨度下的推荐偏移量为:(10%内视为正确)跨 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偏移量2.765.478.1810.8813.6016.3119.0221.73对于 B 型皮带 10Kg 的压力下,不同跨度下的推荐偏移量为:(10%内视为正确)跨 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偏移量3.216.7710.2713.7717.2720.7724.2727.77B3、固定螺栓是否拧紧 压缩机用支架与压缩机安装必须要牢固,由于发动机处震动大,所以固定螺栓 须按要求加装平垫片、弹簧垫片。
C、、室内机组安装部分室内机组安装部分C1、室内机组前后、左右方向是否水平 室内机组总成在安装时,其前后、左右方向均应保持水平,以保证蒸发器出水 畅通,防止产生溅水、溢水现象 C2、室内机组总成与吊架连接处是否装了减振垫室内机组总成与支架连接处需装防震橡皮 C3、室内机组和出风连接管固定是否牢固贴合 室内机组送风口与出风连接管固定应该牢固、贴合,不易脱落 C4、室内机组和出风连接管的贴合处是否打胶密封室内机组和出风连接管的贴合处应该打胶密封,防止产生漏风现象 C5、橡胶波纹管的喉箍是否拧紧并打胶橡胶波纹管的喉箍应拧紧,并打胶密封,防止漏风现象产生 C6、固定螺栓是否拧紧 室内机组安装完成后应将固定螺栓拧紧,固定螺栓应按要求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 C7、蒸发器回风网安装要求 要求保证足够的回风面积(回风面积>出风面积) ,蒸发器的滤网安装应便于拆 卸、清洗D、、冷凝机组安装部分冷凝机组安装部分D1、安装前冷凝器是否洁净安装前,应保证冷凝器的表面洁净 D2、冷凝机组总成与吊架连接处是否装了减振垫 冷凝器总成的安装连接应牢固、可靠,并在连接处采取减振措施,以防冷凝器 总成的意外损坏 D3、冷凝机组的出风口前是否无障碍物件 冷凝器总成的出风口应与汽车大梁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尽量避开障碍物,以保 持冷却气流的畅通。
D4、冷凝机组的进风四周的上、左、右方向是否封死 冷凝器总成进风面处的汽车側面蒙皮,应开有百页窗或条缝窗,且应尽量使冷 凝器进风面对正开窗方向,为使冷凝器总成的散热效果最好,建议将冷凝器总 成进风面的上、左、右方向与车体结合部位封死,尽量使冷凝器总成从汽车側 面百页窗处进风D’、、顶置安装部分顶置安装部分D’1 车顶所开出、回风口与顶置出回风口是否吻合 在车顶开出、回风口时,要求尺寸与空调顶置出、回风口相符,安装时不允许 出现错位现象 D’2 出、回风口翻边是否平整 风口翻边如果不平整会严重影响风口的密封,会引起漏风和漏水现象的产生 D’3 出、回风口贴合部位是否保温、密封、防水 出回风口开口四周须贴一层保温材料,并且与空调顶置以及车顶的贴合部位必 须打胶密封 D’4 车顶安装螺栓是否牢固、打胶密封 安装顶置固定螺栓、减震垫时必须固定可靠,并要求做密封处理以防止漏水 D’5 顶置安装是否平稳、牢固 顶置整体安装必须平稳、牢固E E、、 电器安装部分电器安装部分E1、线束固定是否良好 沿线束走向的直线段每隔 500mm 用带胶套的线夹将线束固定,在拐弯处,拐弯 两端 30-50mm 处应进行固定,在距终端 200mm 处应予固定。
E2、线束是否远离热源和运动部件 线束、电缆须远离热源和高温管路 150mm 以上实在无法避免时,线束要做隔 热处理,以保证线束和电缆的表面温度低于 80℃;线束、电缆要避开运动部件 50mm 以上 E3、控制面板是否便于司机操作 空调系统的控制面板安装应充分考虑驾驶员操作的便利 E4、电控箱固定是否牢固 电控箱的安装要求牢固,检修方便 E5、搭铁线与汽车大梁、骨架是否接触良好 空调系统线缆应根据接线图正确连接,连接处应牢固、可靠,空调系统到汽车大梁、骨架的接地处应先刮去油漆,用砂纸打光,以保证接触良好 E6、线缆穿过车身结构件时是否有保护措施 线束电缆穿过金属结构件时必须加装不容易脱落的橡胶护圈进行保护F、、管道安装部分管道安装部分F1、安装前管路接头封帽是否完整 管道出厂前,两端已用封帽封住管口,以防杂质和水份进入管道,安装前不得 将封帽拆开充注完制冷剂后,充注阀盖帽应拧紧 应拧紧充注阀盖帽,防止灰尘等脏物进入充注阀体,以防影响充注阀的密封 F2、管道的固定是否良好无松动 使用软管夹将管道固定在车体内侧,固定间距为 500mm,软管夹衬有如橡胶之 类的软垫,以防软管损伤在拐弯处,拐弯两端 100mm 处应进行固定,在接头 的两端距连接头 100mm 处应予固定,应保证管路圆滑过渡,不能有折管现象。
固定吸、排气软管组件时要使从压缩机来的振动在上下、左右方向都有 15mm 的位移量,然后固定在车身一侧 F3、管道是否靠近发动机排气管及其他热源和运动部件 管路应远离发动机排气管和其他高温区域 150mm 以上如果不能满足该条件, 管道必须进行隔热处理要保证管路的表面温度在 80℃以下;要离开运动部件 50mm 以上,作好管路固定 F4、管道穿过孔和过边角时是否有保护措施 当管路穿过车身的构件体、孔或与车身构件体时,必须采用保护套、保护环等 保护措施 F5、风道内裸露的金属管道处是否有保温处理 管路连接部位应用附着式隔热材料无空隙地隔热处理,裸露部位包保温泥胶 F6 管路接头处加装“O”型圈时需涂上与系统相同的润滑油 F7、安装滴水管时,是否有上升曲线或波浪曲线 保证管路水平固定,微向下倾斜,以使排水畅通 F8、滴水管与室内机组出水管连接处应涂密封胶以防漏水 F9、滴水管与室内机组出水管连接处应用喉箍拧紧 滴水管出口处应安装唇形阀(即冷凝水出水管口为扁形) ,以促进排水 F10、风道两头是否堵住并密封 风道与车体连接应密封,以防止漏风 F11、风道内壁保温应良好、平滑、可靠G、、系统调试部分系统调试部分G1、系统是否保压(0.15-0.20MPa)12 小时以上 管路系统须充注氮气(0.15-0.20MPa) ,保压 12~24 小时(压力表或加氟表接在 管路上) 。
如果压力不下降,或因昼夜温差大引起压力微量下降(压力下降小于 表 1 的数值) ,可确认系统无泄露否则,要查找泄露原因并予以排除,直至确 认无泄露 表 1 管路压力随环境温度变化表(单位:MPa) 昼 夜 温 差 (℃)环境温度 (℃358101215350.0160.0260.0420.0520.0620.078320.0160.0260.0420.0530.0630.079300.0160.0260.0420.0530.0630.079280.0160.0270.0430.0530.0640.080250.0160.0270.0430.0540.0650.081220.0160.0270.0430.0540.0650.081200.0160.0270.0440.0550.0660.082G2、系统真空度是否能达到 740mmHg 以上 系统抽真空:将歧管表的高(红) 、低(绿)压软管分别接入制冷装置的高低压 管充注阀或压缩机充注阀,再将歧管表的中间软管(黄)与真空泵的抽气口连 接,并拧紧各个节头打开空调系统的各种阀(如果有的话) ,启动真空泵,打 开歧管表上的高低压手动阀,观察歧管表上的压力变化。
正常情况下,抽真空 5-6 分钟后,如果达不到真空度,要考虑存在泄露现象,歧管表或制冷系统泄露, 应停止抽真空,重新进行检漏、排除漏点当真空度达到或超过 98KPa(740mmHg)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21.1℃) ,可以确认制冷系统满足要求 关闭歧管表上的高低压手动阀,观察歧管表压的变化,如果 5-6 分钟内表压真空 度下降不超过 3.4KPa(25.4mmHg)时,可以确认系统无泄露如果表压显示真 空度下降较快,则系统有泄露,必须排除并重新抽真空重新抽真空结束后, 首先关闭歧管表的高低压手动阀,然后关闭真空泵,拆下中间软管 G3、当管路过长时,空调添加系统润滑油要求 运行时须保证压缩机油面在 1/2 线之上 G4、制冷剂充注量是否符合要求 表 2 各空调型号制冷剂加注量(Kg)空调型号制冷剂加注量空调型号制冷剂加注量KQZN4.51.2KQZD51.2KQZN122.8~3.0KQZH143.6KQZN143.6KQZH164.5KQZN164.5KQZH18/KQZD185.5KQZN185.5KQZD205.7KQZD225.9对于顶置(或半顶)空调系统的管长超过 8 米时,管路每超过 1 米制冷剂需要 多加 0.3~0.5Kg;对于内置式空调系统的管长超过 8 米时,管路每超过 1 米制 冷剂需要多加 0.2~0.3Kg。
制冷剂充注完成后,先关闭制冷剂容器的开关,再关闭歧管表上的低压手动阀, 关闭制冷装置上的充注阀,并将歧管表拆下 G5、风机运转是否正常 风机正常运转应无异响,无擦壳 G6、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 压缩机正常运转应无异响、无尖叫声 G7、高、低压表读数是否正常 压力表参考值详见表 3 表 3 环境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照表(压缩机转速 1800rpm)环境温度℃排气压力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