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分题库附答案.docx
65页备考2025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答案】 C3、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4、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 )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A.政治制度B.阶级利益C.生产劳动D.经济关系【答案】 D5、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 )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目的性原则D.主客体结合原则【答案】 C6、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7、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 )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答案】 C9、道德的目的是按照( )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A.善恶B.法律C.善D.阶级【答案】 C10、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答案】 C11、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12、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 )A.诲人不倦B.有教无类C.化民成性D.因材施教【答案】 C13、为人师表含义丰富,( )倡导“师者,人之楷模也”A.孔子B.孟子C.杨雄D.叶圣陶【答案】 C1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D15、道德的目的是按照( )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A.善恶B.法律C.善D.阶级【答案】 C16、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 )的重要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以人为本D.德识统一【答案】 B18、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19、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 )A.求真B.创新C.美德D.严谨【答案】 B20、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21、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 )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A.存在B.不存在C.时有时无D.可能存在【答案】 B22、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23、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A.校长办公会B.校党政联席会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D.校学术委员会【答案】 D24、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D25、“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 )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答案】 C26、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答案】 C27、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28、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29、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立德”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就是把( )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中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共产主义教育【答案】 C30、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 )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答案】 B31、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32、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33、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生生关系B.师师关系C.师生关系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答案】 C3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被动型D.主导性【答案】 D35、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3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 A37、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 )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敬业爱生【答案】 D38、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39、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40、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B41、“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 )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答案】 C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43、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44、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45、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 )。
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答案】 B46、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4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生生关系B.师师关系C.师生关系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答案】 C48、“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 A49、道德的目的是按照( )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A.善恶B.法律C.善D.阶级【答案】 C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