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哲学“美德即知识”的理解.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318441058
  • 上传时间:2022-06-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哲学“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西方哲学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1〕对美德的理解  一般人们所认为的美德一词,含义广泛,不仅指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各种事物的优点和好的本性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中的美德主要是指人的灵魂的品质,和理性相关,他将人表现出来的优秀仁慈的品质,如正义、自制、智慧、英勇、友爱、虔敬等称为人的德性,并认为众德性的共通本性是知识才能、理性或智慧,因为人的灵魂的本性是理性  苏格拉底从美德即知识出发,提出美德是统一的,反对智者把人的美德相别离的观点智者认为对立的美德可以共存于一体,善是相对的,既可对人有益,也可对人有害道德也是相对的,没有普遍绝对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确定完好的道德人格而苏格拉底针锋相对地提出确定美德的有机整体性和道德价值的普遍确定性他并不否认多种行为美德之间的差异,但更强调它们的有机联络即它们有同一性,那就是它们的理智本性苏格拉底对古希腊的几种主要美德正义、自制、英勇等加以分析,认为它们有共同性,都和知识相联络,都受智慧的支配这种本质上的同一性使各种美德内在联结,不能孤立存在,构成美德的整体性美德的全体先于局部,也优于局部,人的美德不可能被分割成各个局部,人的道德人格必定是完好的。

      这样既说明美德是一个有机联络的整体,又从正面阐述了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道德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哲学这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强调知识和理性的作用,认为道德的善恶应由知识判断,对后来西方道德哲学的开展影响很大  〔2〕对知识的理解  苏格拉底在反对智者学派的感觉论的根底上,形成了自己新的知识概念他认为感觉只能是流动变化的认识,不能得到确定的知识,只有常驻的绝对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且只有通过理性才能得到这一概念有两个要点:首先,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哲学家所讲的知识那些知识是从对自然现象的直观中得来,总是与运动变化有关而苏格拉底指的主要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是要从人的心灵中出发把定世界的根基第二,它不同于智者学派的知识概念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是真的,而感觉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真理只是相对的苏格拉底强烈反对智者学派的看法,认为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所把握的对于人的本性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这里,知识是区分是非、真假、善恶的才能,是灵魂的内在觉悟状态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靠理性获得的真理,能使人区分正确和错误,有客观的标准,能引导从善,符合正义  〔3〕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命题,它说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一种关心人的灵魂的普遍的道德真理这一命题跟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蔼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分不开的认识你自己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追求关于美德的知识;追求善,把善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才是高尚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而且他认为人都是向善的,不可能自愿从恶,把这归于人的本性有些人之所以作恶,就是没有关于美德的正确的知识只要人的理智追求知识,就不会犯错在对智者的诘难中,苏格拉底都是从这一个根本点出发来驳倒他们的智者的理论都是相对主义,没有普遍性,没有人格同一性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在柏拉图那里指的是辩证法,也就是到达至善的手段在早期的柏拉图的著作中,也就是我们可以归之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著作中,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统一的,诸美德如正义,英勇等是统一于总的美德概念中的,一个美德不可能独立于另一个美德,因为它们都是善的,所以也就得不出美德的详细定义但还是认为只有智慧,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可不可教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关系到如何理论美德,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得出的结论是认为美德是知识,但是不可教,普罗泰戈拉认为美德可教,但是认为美德不是知识在?斐多篇?和?美诺篇?中,确认为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根本得到完善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问题在苏格拉底那里,所谓道德应是包括一切的普遍的道德他说:对于美德也是一样,不管美德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这种共同的本性,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道德苏格拉底认为,区分善、恶的标准应是理性,他说: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假如它们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然那么智慧即知识又说: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较好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都能使人富有美德所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道德的标准,不是金子,也不是银子和其它,而只能是智慧,即知识伦理和道德不仅涉及思想知识,而且主要的是涉及行为,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是一种知行合一即强调人们在道德上必须言行一致应当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根底上特别是要把知识和美德,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知行合一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中心,所以他强调对知识的追求他认为人知道的越多、越正确,也就越能付诸行为同时人的行为也就愈能符合其思想和知识因此知即是德自然就变成他的口号,他的中心思想  美德即知识的认识虽非常深入,但又具有片面性知善与行善不能等同,明知故犯的人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利用智慧多行不义的人古今都有。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与道德的开展远不是同步的,道德认识程度的进步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即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我们不但要向受教育者传输道德知识,而且要注重激发其道德需要,培养其道德情感和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让道德教育回到生活理论中去在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增加道德理论的时机,使受教育者在道德理论中通过切身体会去领悟所学到的道德知识,然后再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自觉地指导自己的道德理论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应持有批判的态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