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西省靜樂山浪煤礦井田地質分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0206072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7.6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西省靜樂山浪煤礦井田地質分析摘要:本文根據山西某煤礦所處區域地質概況,詳細分析瞭其井田地質、水文地質包括地層分層的分析、含煤層的地質分 析等,提出在開采煤礦的時候應註意環境保護的觀點關鍵詞:煤礦井田;地質分析;水文K煤礦區域地質概述1.1區位分析本井田位於寧武盆地東南部邊緣處,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 植被稀少,地形較為復雜,切割劇烈井田內地形總體東南高, 西北低,最高點位於井田東南部,標高為1574m ,最低點位於井田西部牛泥溝,標高為1345m ,相對高差229mo山勢起伏不 平,呈“V”字形溝谷屬中山區本區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內無地表水體,發育有大小 溝谷,最大的溝谷為牛泥溝,位於井田中南部,成北西向貫穿整 個井田,該溝谷平時幹枯無水,僅雨季時有間歇性流水1.2區域地質分析1.2.1區域地質本區位於寧武盆地的東南部,區域總面積約500km2,區內基 巖出露較少,大部分被新生代地層所覆蓋,僅在山脊及大沖溝中 零星出露,面積僅為20%〜30%區域內地層分佈與該盆地形 態相吻合,呈北北東-南南西向的狹長形環狀出露在近向斜南東翼的邊緣地帶為奧陶系地層分佈區,斷裂構造發育,且規模較 大;而在向斜內部則以次級褶皺構造為主,斷裂構造不發育。

      地 層走向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同時受盆地形狀所致,傾向由盆 地邊緣向內地傾斜,傾角隨之由陡變緩,變化較大,一般為5〜45%寧靜向斜是寧武盆地最大的褶皺構造,為該區的主向斜區內在近寧靜向斜南東翼的邊緣地帶奧陶系地層分佈區,斷裂構 造比較發育,規模較大者有兩條,相互近於平行排列本區發育最大的河流為汾河,位於本井田西部區域地下水 的補給、徑流、排泄受區域構造的控制,地下水在露頭處接受大 氣降雨的補給,沿傾向向寧靜向斜的軸部徑流,在寧靜向斜的軸 部排泄1.2.2區域含煤特征本區位於寧武煤田東南部,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 二疊系下統山西組據資料顯示,本井田內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含 煤層5層,編號為2、3、5上、5下、6號,其中5上號煤層為 全區穩定可采煤層,5下、6號煤層均為賦煤區較穩定大部可采 煤層,2、3號煤層為不穩定不可采煤層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含 煤層,編號為1號煤層,為不穩定不可采煤層2、礦井地質分析2.1地層分層分析本井田位於寧武煤田東南部,井田內大面積被黃土覆蓋,基最零星出露,現根據鉛孔、井筒揭露情況對井田內地層由老至新分述如下:2.1.1奧陶系中統上馬傢溝組該組本井田未出露,巖性由灰、灰綠色、微紅色角礫狀灰巖、 中厚層狀石灰巖夾薄層泥灰巖、白雲質灰巖等組成,未見底2.1.2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平行不整合於奧陶系之上,下部為灰■灰白色鋁土巖,碎屑狀、 粗糙狀及致密塊狀鋁土礦、紫紅色鐵鋁巖,偶見赤色褐鐵礦石、 部分淺灰色粉砂巖,中細粒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為該區鋁 土礦的主要產出層位;中部為灰色、灰黑色泥巖夾薄層灰巖、灰 白色中■細粒石英砂巖,局部夾煤線;上部灰黑色泥巖、灰白色 中■細粒石英砂巖,1-2層石灰巖或生物碎屑灰巖,近頂部局部夾 炭質泥巖及煤線2.1.3石炭系上統太原組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層,井田內零星出露。

      為一套海陸交互 相含煤沉積建造,巖性主要由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 本組含2、3、5上、5下、6號煤層,其中5上、5下、6號煤 層為井田內可采煤層,2、3號煤層為不穩定、不可采煤層該 組底部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巖,局部含礫、含煤屑,即本區S1 標志層地層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碎屑化石,與下伏本溪組呈整合 接觸關系2.1.4 -疊系下統山西組井田內僅在牛泥溝內零星出露,與下伏太原組整合接觸屬陸相碎屑巖沉積主要由灰、灰白色粗、中、細粒砂巖,灰色、 深灰色砂質泥巖夾薄煤層組成1號煤層位於本組中部,為不可 采煤層,底部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巖,局部為粗粒長石石英 砂巖,局部含礫,即本區S2標志層2.1.5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本地層隱伏於井田西部,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關系巖性由 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等組成底部為灰白色含礫粗粒 石英砂巖、含礫粗粒長石石英砂巖及中■細粒石英砂巖,即本區S3標志層砂巖具交錯層,表面呈球狀風化,局部含黃鐵礦結 核;上部為灰黃色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黃綠色粉砂質泥巖為 主,頂部為雜色或紫色泥巖2.1.6上第三系上新統靜樂組廣泛出露於區內的各溝谷底部及兩側,其上被黃土覆蓋,伏 於基巖之上,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其特征為紫紅 色亞粘土,下部夾有3~5層固結礫石層,礫石成分多為灰巖, 少量砂巖、泥巖,鈣質一泥質輕度膠結,礫石磨圓度較好2.1.7第四系上更新統廣泛分佈於大小山梁及溝谷兩側,巖性為淺黃色砂土,結構 松散,大孔隙,垂直節理較發育。

      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關系2.1.8第四系全新統為近代河床沖積、洪積而成的泥沙、礫石層及河谷兩側的殘坡積物2.2含煤地層分析井田范圍內主要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山西組這其地質情況 分析如下所述2.2.1太原組本組巖性主要由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按其巖 性組合特征可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主要含煤段,由S1砂 巖底至L1石灰巖頂,本段厚度為47.73-62.89m ,平均厚 57.60mo巖性以灰黑色泥巖為主,砂巖次之,含有5上、5下、 6號煤層,其中5上號煤層為全區穩定可采煤層,5下、6號煤層為井田內賦煤區較穩定大部可采煤層上段由L1石灰巖頂至S2砂巖底,本段厚度為49.42〜69.56m ,平均厚58.80m巖性 以泥巖、砂巖為主,灰巖、砂質泥巖次之,並夾有2、3號不穩 定不可采煤層2.2.2山西組由S2砂巖底至S3砂巖底,主要由灰、灰白色粗、中、細粒 砂巖,灰色、深灰色砂質泥巖夾薄煤層組成1號煤層位於本組 中部,為不穩定不可采煤層2.3井田構造本井田總體為一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的單斜構造,西北部較 陡,東南部較緩,傾角為3-16 , 一般為7%發育一組次一級 的背向斜背斜位於井田中部,在井田內延伸約2200m ,軸向由北向南自北東向轉為北北東向,兩翼基本對稱,傾角約4。

      向斜位於S1背斜東部,在井田內延伸約1900m,軸向由北向南 自北東向轉為北北東向,兩翼基本對稱,地層傾角約53、礦井水文地質3.1地表水本區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內無地表水體,發育有大小 溝谷,最大的溝谷為牛泥溝,平時幹枯無水,僅雨季時有間歇性 流水,其流水匯入東碾河再向西流入汾河3.2含水層根據本礦生產中積累的水文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將井田含 水層劃為5個含水層:①奧陶系石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②石炭 系碎屑巖夾石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③山西組碎屑巖裂隙含水 層,④下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⑤第四系松散層孔隙含水層3.3隔水層本溪組隔水層一般厚度30m左右,由泥巖、鋁質泥巖等組成, 透水性差,在正常情況下阻隔瞭奧陶系巖溶水與上部含水層之間 的水力聯系上第三系粘土隔水層巖性主要為上部棗紅、鮮紅色 粘土夾數層連續的鈣質結核層4、結語采煤引起地下水疏排難以避免,為保護現有地表水體不被污染,保護現有水利工程設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煤對水資源的破壞:首先要做好污水處理工作,嚴格執行排污標準;其次地表水體之下要留設保安煤柱,此外要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參考文獻[1] 談在煤礦生產中對以往早期地質資料的再認識•王月江•河 南建材.2011[2] 羊渠河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分析•王金喜;秦鵬;張天生•煤炭技術.200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