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板回植术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回顾性分析.doc
4页椎板回植术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板回植术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狹窄 症患者58例其中椎板回植术组(A组)28例,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组(B组) 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 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 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 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 0.05)[结论]椎板回植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 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关键词:椎板回植术:内固定术: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病,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一是彻底减压,松解受压的神经组织;二是保 持脊柱的稳定性[1]椎管减压的手术方式很多,为避免椎板切除减压导致的术 后腰椎不稳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症,常采用椎板回植术。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58例(椎板回植术28例,椎 板减压内固定术30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椎板回植术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5〜78岁, 平均50岁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6岁, 平均52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35例,发育性椎管狭窄 14例,腰椎间盘突出型伴钙化9例病程6个月〜15年,平均2年术后随访12〜4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手术方法1.2.1椎板回植术:全麻,俯卧位,取腰椎后正中入路,向两侧分离骶棘肌至关节突内缘, 完整暴露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确定椎间隙及截骨范围,上下两缘薄骨刀垂直截 骨,左右两侧骨刀与矢状面成20°〜30°角,将棘突椎板复合体整块取 下,潜行椎管扩大减压后,分别于双侧椎板和待冋植椎板对位处钻孔,10号粗 丝线穿过骨孔,将截下的椎板棘突一侧修整光滑后冋植原位,再用巾钳于上下两 端的棘突钻孔,也用10号粗丝线缝合固定1.2.2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保留棘上初带,分离椎 旁肌肉至双侧关节突关节外缘。
C型臂透视下,“责任节段”上下椎弓根置入椎 弓根钉,行狭窄区腰椎管减压,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1.3术后锻炼A组:术后第3天开始股四头肌锻炼,术后2周开始腰背肌锻炼,术 后4〜6周佩戴腰围下床锻炼,术后3个月正常生活B组:术后第3天进行股 四头肌锻炼,术后1周行腰背肌锻炼,术后2周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 正常生活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的手术吋间、 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吋间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进行比较2结果2.1手术情况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经统计分析,A组与B组相比较,手术吋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均较 少,两组差异冇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卧床吋间比较,A组较B组吋间长,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1)2.2术后腰部功能比较术后2年腰部功能按」0A评分:椎板冋植术组:19〜29分,平均24.2 分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组:20〜29分,平均24.5分,两组分数差别无显著性意 义(t 检验,P>0.05)o3讨论腰椎管减压的手术方法很多,主要有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 切除等,合并不稳者常结合脊柱内固定椎板切除术具有暴露充分、减压彻底的 优点,近期手术效果满意。
但该术式在切除椎板的同时,还需切除部分关节突, 破坏了脊柱后柱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脊柱失稳[2】另一方面,椎板切除后,硬 膜囊及神经根失去了椎板的保护,容易产生粘连,形成瘢痕;冋吋脊柱不稳又会 加重骨质增生的形成,导致椎管再次狭窄,形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3-4]有限化的手术原则提出要达到解剖结构破坏的有限化和椎管减压的有 效化,椎板冋植术恰好符合该原则椎板冋植术切除后方棘突椎板复合体吋,保 留了完整的后柱的骨骼和初带复合体,术后原位冋植,重建腰椎后壁结构该术 式符合脊柱三柱理论,基本恢复了病变节段脊柱解剖结构,恢复和保持了腰椎的 稳定性,符合减压和稳定统一的原则[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椎板冋植术进行了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 并改进了手术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周跃等[6】对采用保留脊柱后 韧带复合结构的手术进行的生物力学研究,该术式与传统的多椎板切除减压术相 比,可以明显提高腰椎术后的稳定性和增强其抗弯曲强度肖睿等[7】等采用带 蒂椎板复合体冋植、钛网固定行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缝线或 微型钛板固定相比,该术式更加稳固可靠,降低了术后螺钉松动及椎板向内陷入 的可能性,避免了固定融合后脊柱活动度受限的影响。
本文从手术情况及术后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来比较椎板冋植术与椎 板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椎板冋植术组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组相比 较,手术吋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均较少(P<0.05),考虑为手术方式所致,B 组因较A组手术操作步骤多,手术吋间长,并且创伤较大,故出血量和手术输血 量较多A组卧床时间较长(P<0.05),则因A组无内固定支撑,短期内难以达 到纤维连接或骨性连接所致而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 表明两种手术方式近期效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满意对于合并腰椎 不稳的病人,由于椎板冋植不能提供前中柱的稳定性,术后可能会加重脊柱不稳, 故不适合行椎板冋植术此外,两种术式远期效果比较尚需进一步随访来完成综上所述,椎板冋植术在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 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参考文献:[1】寇福新,孙常太.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 23 (8): 756-759.[2】王沛.冇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待讨论的问题[」].中华骨科杂志,2002,22 (12): 763-767.[3】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等.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腰 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 25 (5): 435-436.[4】李明,李德强,刘培来,等.棘突椎板截骨冋植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脊 柱脊髓杂志,2005,15 (8): 475-478.[5]常西海,王宝鹏,李福东,等.椎板潜行减压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 (15): 1199-1200.[6】周跃,梅芳瑞,张峡.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多椎板切除的临床应用[」].中 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 4 (2): 90-92.[7】肖睿,李同相,官清,等.带蒂椎板复合体冋植钛网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治疗中的应用[」].四川医学,2015,36 (1): 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