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网络课程开设基本情况.pdf
5页我校网络课程开设基本情况为了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和更大的选课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我校自2011年11月起,在尝试、探索、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开设了系列优质网络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共开设网络课程52门,其中网络必修课程3门,网络选修课程49门,累计开设106门次,累计选课人数28768人次具体如下1.通过校内自主学习平台开设网络公选课程7门择优选取了美国哈佛大学塔尔·宾-夏哈尔博士(TalBen-Shahar)主讲的《幸福哲学》、耶鲁大学PaulH·Fry教授主讲的《文学理论导论》、国内知名专家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礼仪》等7门课程,采取“网上视频自主学习+见面答疑+小组讨论+网上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我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从2011年11月至今,连续8个学期16次开课,累计13000余人次选课2. 通过尔雅平台开设网络公选课程20门2014年春季学期(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学校开设尔雅平台通识网络选修课程20门,课程内容涉及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 、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方面。
课程考核由视频学习成绩、平时作业成绩、问答成绩、论坛成绩和考试成绩5部分综合评定成绩,选课2288人次,及格率67.05%,优秀率22.2%3.通过智慧树平台开设网络课程23门2014年秋季学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学校首次引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网络课程10门,课程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校的资深教授主讲,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思想品德修养》2门必修课和《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欧洲文艺复兴史》、《20世纪的世界》等8门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选课总人数8831人次,获得学分8675人次,平均及格率98.2%;选修课程选课人数2459人次,获得学分1684人次,平均及格率62.71%课程成绩由网络直播、见面讨论、答疑、作业和考核5个部分综合评定2015年春季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再次开设“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网络课程13门,选课人数2190人次4.自主建设网络课程2门从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开始,我校112个班3402名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利用石河子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了MOOCs教学改革试点,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实践讲解+课程作业+网络考试”的形式教学。
5.我校《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治》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网站正式上线发布《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传染病》和《西域美术掠影》两门课程获批成为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三、网络课程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1.加强学校网络平台的升级和改造,优化完善了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有效辅助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学校对博学楼数字化教室全天进行开放,并安排了技术指导教师为学生服务2.有效利用尔雅网络课程平台、东西部联盟共享课程等学习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学校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助教,指导学生学习、引导网上互动、讨论并答疑、组织汇报交流严格的教学要求,规范的环节监控,多样的考核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实施自主学习、实现自我管理、培养团队精神、展示个人才华的良好机会3.强化制度保障,全力做好东西部联盟课程网上学习课程的教学运行与服务支持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学习指导,根据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共享课程教学要求,学校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助教,指导学生学习、引导网上互动、讨论并答疑、组织汇报交流;学校积极做好网络学习课程网络直播课、见面讨论课教学运行的调度支持与服务工作,我校学生的网络直播课堂和见面讨论课堂,得到了东西部高校联盟课程中心的一致好评。
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选课需求和选课人数,学校及时对网络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了讨论和修订面对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更加严格了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管理标准,并不断加大对网络课程的跟踪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环节考核,加强支持与服务,确保网上视频学习、作业评阅、讨论、答疑、网络直播,分组讨论、考核等各环节落实到位,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4.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不断总结积累管理经验及时组织学生、老师、师生座谈会和交流会,及时了解教与学状态,及时解决教学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管理2011年至今,学校共组织开展学生、老师或师生网络学习课程座谈会8次,广泛取师生们对网络课程教学、组织管理与服务支持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及时加以完善和解决座谈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就普遍关心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课外自主学习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心声,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据同学们反映,教师有目的的组织课堂讨论,课后布置作业、开展答疑与讲评,能有效增加师生交流,增强教学与学习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同学们也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依靠老师的“教”,还得依靠并学会自己去“学”,从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选择、坚持和诚信,要注重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尔雅网络课程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学生围绕“网络学习类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平台有效利用”等方面,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在息时代,在开放课程背景下,学校应积极研究探索,主动适应学生,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讨论、互动和交流四、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满意度1.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网络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能充分调动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自主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根据自己需求调节学习进度,颇受广大学生青睐2.网络课程,师生间以学习为纽带、以感情为基础的沟通、交流,它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讨论等互动形式,有效地变“授话”为“对活”,增强学生的思考、判断和知识运用能力3.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积极推进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4.推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辅助者,是助教,引导者,其认识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人讨论,共聚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和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启迪心智的“置惑”,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将现有知识体系中不同的观点、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牵引给学生,引导学生追踪本学科专业领域多种学术观点和学术前沿动态,进而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并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探索的能力五、发展方向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一是改革教学形式在息时代和开放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研究探索,主动适应学生,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开展混合式教学,采取“视频+微视频+网上互动交流+见面课解疑+小组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还在教师;如何将网络课程继续开展好,并建设好,其关键在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或者说,教师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三是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在网络学习类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助教”,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应掌握和组织好教学讨论环节四是加强过程考核,严格教学要求采取渐进式分段学习及分段考核的方法,通过网络学习、交流、见面讨论、汇报、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业考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查阅资料,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五是科学调配资源可采取分集呈现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有计划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挖掘“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爱课程”以及“国外网络视频公开课”等网络教学源资,扩大网络资源的再利用六是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还不足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习指导还不到位,课程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课程教学在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课程教学在学生的思维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适应能力、抗挫抗压、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执行能力、吃苦精神、诚信品格等品质的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引导六、网络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展望1.充分利用并建设好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虽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可以探索和引领学生未来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视频互动教学弥补了新疆区域教学资源的不足,“网上学习+面授讨论”的教学方式,突破了师资、时间、地域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向探究式、研讨型互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方便学生合理、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也为我校学子与内地名校学生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2.向“学生自学为主”转变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最好的课程这种新的授课方式融合了传统授课、网络资源、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学习过程评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是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学习课程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追捧今后,我校将继续开设更多质量高、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