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法院实习的报告.pdf
10页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在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实习的报告经济法学院法学 专业 2009 级 2 班学生姓名姬红岭学号2009021150 成绩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印制二○年月日关于在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实习的报告学院:经济法学院作者:姬红岭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绝不仅仅限于书本上、学校里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所学所思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且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学校只知道书本上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却不知道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此, 这就要我们真正深入社会进行实践,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社会实践作为我们学子走出校门、接触、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和锻炼职业素养、提升思想、陶冶情操、 树立服务奉献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先进的思想和意识, 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鉴于所学法学的专业性及对法律人的那份敬仰,我来到了当年贺卫方老前辈曾经实习的地方——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2年 5 月,现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民事审判三庭、执行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司法警察大队共13 个内设机构。
此外,设立了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法庭、 铁山坪巡回法庭、 港城工业园区巡回法庭 现有工作人员 171 人,其中行政编制 120 人、事业编制 14 人、聘用制人员 37 人,共有法官 76 人江北区人民法院现任党组书记、院长张晓川江北区人民法院以一流的审判业绩,树立了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先后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 “文明单位标兵”;多次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基层人民法院”; 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 “全国模范法院” 称号;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集体清理执行积案先进单位”我是被安排在了法院的执行庭,实习的职位是书记员, 主要完成书记员的一些日常工作, 包括法律文书的制作、 通知书及传票的送达和相关文件的收发、书写执行笔录、卷宗的整理归档等工作一、初入法院期末考试结束了, 面对如此漫长的假期, 似乎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和室友商议之后, 决定共同前往法院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一方面检验一下自己的既往所学, 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增长一点才干, 了解将来的职业特征,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经过一番波折, 最终我们来到了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它位于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这一带聚集了江北区差不多所有的政治机构江北法院和检察院并排建着,这或许也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着想吧站在法院门口, 抬头望着高悬的国徽,伴着高高飘扬的国旗, 一种威严之感油然而生 挥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法院大厅,没想到接待员是那么的和蔼,再详细询问过我们之后帮我们联系了负责人,几经周折我被安排在了法院的执行庭说实话我之前是不知道法院是有一个独立的执行部门的,我一直以为案件的执行工作是分属各审判庭的(主要是民事案件),原来是有执行庭专门负责执行的另外执行庭也是法院内部人数最多可谓最庞大的一个部门,由此也可想象出执行工作的繁琐冗杂 随后我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 跟着两名法官和一名书记员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二、日常工作安排妥当,在和法官简单熟悉之后,他们就开始叫我熟悉法院的日常工作先是给了我一些法律条文和有关执行文书的资料,让我对执行庭的工作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刚学习过民事诉讼法的课程, 所以对执行工作也不是完全陌生,看起来也不那么费力, 又加上执行方面的法律条文不是很多,也使我错误地认为执行工作是很少的、很简单的随后跟着法官出了趟差, 是一个借款纠纷的案件, 因为被执行人没有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并且联系不到此人,所以法官决定去其住所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在按照登记地址找到当事人住所时,种种迹象表明当事人已经很久没在那居住了, 无法找到当事人 我们的工作却没有结束, 随后我们来到当事人所在的居委会,通过询问居委会负责人我们了解到,被执行人已经很久以前就不知去向了, 不过负责人表示一有消息就会向法院反映,这样我们本次出差也就结束了接着我被安排去记笔录, 开始认为是很简单的, 认为只要记下当事人的主要态度就行、只要结果后来法官告诉我笔录是有严格格式的,时间、地点、当事人都要清晰列明,行文要采用对话形式、简明扼要,尽量用法律用语进行概括,结束之后还要求当事人及执行法官、记录人员签字 之所以要求如此严格, 因为笔录对案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老师曾说过“笔录是法官公正司法的唯一证据” ,正因为如此, 后来我每次记笔录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做好每一次笔录, 并且会为很好的完成每一次笔录而感到欣慰期间跟随法官参与了一些案件的实际执行工作一方面,首先通知当事人双方在特定时间到法院接受询问以及通过法院对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看是否可以达成和解以求纠纷的圆满解决,这也是最常见的解决方式 我主要负责把相关事项及注意事项书面以及通知当事人另一方面, 对于拒不执行者, 则要求银行、车管、房管、国土等部门和机构协助对被执行人的相关财产进行查询,必要时对其银行财产冻结和扣划,对车子和房子进行扣押和查封。
以前查询、冻结、查封、扣押这些名词都只是在脑子里虚幻的存在,而现在都真实的出现在眼前,让自己也仿佛是一名法院公务人员,法院的执行过程更清晰、 真实地反映在我的头脑中,使我对法院的业务流程也更加熟悉法院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案件卷宗的整理无论是终结执行还是和解, 结案后都要把相关证据材料、 当事人信息、 相关法律文书及结案依据、 案款和费用收据等收入卷宗进行归档工作这是一项简单而又复杂的工作说他简单是因为卷宗的整理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模式进行的,熟练了倒也就顺利了; 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一件案子的卷宗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它们互不相同的材料, 卷宗的整理还要配合其他程序的进行和完结,比如审批、 缴款、下账等相关程序, 一切整理就绪之后通过电脑进行扫描上传,最后对纸质卷宗进行装订归档虽然这些工作具有一定的繁杂性, 当只要耐心、 细心、用心的去做, 是完全可以轻松圆满完成任务的三、所闻所感1、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执行庭我想象中的法官应该是一脸严肃、 不苟言笑的掌管司法大权的特定职业者们,除了特定场合之外是不会与一般人交谈的不过在法院度过一个多月后, 我才深深认识到法官也是平凡人, 只是在平凡中做着不平凡的事, 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他们也不是只知道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分工是有的, 但更有很多的合作,而且大多是主动帮忙 维持和睦的同事关系以求更好的工作待遇的目的也许是有的,但帮助别人、 关心别人时的那种真诚绝对不只是形式而已同事之间称之以“×哥”“×姐” “×总” ,既亲切又活泼平常工作之余大家总不忘找些乐子来活跃气氛, 平常不管是领导、 法官还是书记员, 大家都没有严格的职位高低之分,经常一起说说笑笑,俨然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2、亲身体验执行难执行难是每本有关执行理论的书上都会涉及的话题,也是法院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简单概括说来表现为无人履行、无力履行和拒绝履行等情形,主要解决方式也就是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或不予执行以前总认为法院可以作出有强制力的判决,无论怎样的案件只要做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判决, 就可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却忽略了一点: 法律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纠纷的真正圆满解决正如我在法院所见到的, 很多难以执行的案件都是被执行人拒绝执行或讨价还价似的要求减轻自己的法定义务否则绝不履行,还有的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故意隐藏财产,给法院一种无财产可执行的假象,法院也就只能以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终结执行程序。
虽然申请人可以保留权利,在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后随时申请恢复执行,但双方之间的纠纷并未得到解决当事人的主观行为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案件的有效执行期间遇到这样一个案子,当事人均系菜农, 因口角发生抓扯, 一方将另一方打伤, 法院也已经作出判决 本来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并且其标的也只有一千多块钱,可以说本案毫无复杂之处, 然而却因为被告没有履行义务使本案走上了执行程序经法院查明, 被执行人生活极度困难, 甚至搜查后也发现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这种情况下其实法院已经可以终结执行程序了但申请人态度极其蛮横, 甚至提出变卖掉被执行人家中仅有的两捆青菜,他的目的很明显是要致他人于死地,法院显然没有支持 于是他就投诉案件的执行法官,说法官偏袒对方, 法官被整得是焦头烂额后来法官想到可以让申请人去向法院申请一千元的国家补助金,但当事人固执己见, 非被执行人的钱一概不要, 并威胁说法官如果不给他执行他就天天来法院闹 结果这里我们姑且不管, 反正已经无法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地执行了,就这里申请人的言行来看,并不是说执行条件符合法律规定判了就完了,总有那么些“较真”的人使执行程序无法顺利进行, 也就更不可能圆满解决纠纷。
当公平公正由当事人的主观心理衡量时,因为没有一种结果会使双方都认为是完全公平的,公正司法也就只能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人文道德、兼顾人情,但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充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并加强司法力度,提高执行力,在灵活运用法律的同时,坚守住法律最后的尊严3、社会诚信度严重下降期间,我做了大量的卷宗整理工作,在这些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中,我进行了一个粗略的调查统计 其中,借款合同和买卖合同纠纷性质的执行案件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 案由基本上都是借而不还或收货不付款,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 这不得不使我感到社会上诚信的严重缺失随着当今社会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许多法人及自然人之间对借款方的感恩之情已不那么重视,更不会为欠人钱财而感到内心不安,并且会在别人催账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拖延,就像那句俗话说的“欠债的是爷爷,要债的是孙子”,这就是当今社会上财产纠纷难以解决的真实写照 在很多案件的执行过程中, 尤其是在和解过程中, 总看到债务人振振有词、 锱铢必较, 债权人反倒是步步妥协、委曲求全,最终兑现的财物基本上都会少于应当履行的标的额还有一些被执行人故意转移或隐瞒实际财产制造无执行能力的假象, 作为谈判的筹码, 以达到减轻或免除法定义务的不当目的。
更有甚者,一些当事人故意外出, 长期寻无踪迹,使案件无法正常执行这些行为令债权人痛心疾首的同时,更加重了社会的诚信危机, 使人们在帮助他人、助人为乐面前开始犹豫, 人与人之间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个人主义之风得以盛行法院的强制执行也只能是债权人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法院不能变成全社会债权人的打手去到处索债, 法院要在强制执行的同时, 对被执行人晓之以理、晓之以法,让当事人主动去执行,以修复和维护本已脆弱的社会诚信四、受益匪浅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固然是短暂的,但于我而言却是意义重大的 它使我增长了才干, 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法律,我也深深的认识到, 不管法律在理论上制定的多么符合公平正义, 它在现实中总是有漏洞的, 总会有法律调解的灰色地带存在,这也就给法律的有效执行带来困难,使许多案件无法完全依靠法律严格处理,即使得到处理也很难使纠纷得以彻底解决社会纠纷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手段, 严格立法、公正司法的同时, 还要依赖于道德和社会手段的综合运用,要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 用人们对法律的自觉遵守推进法律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以真正实现良好的法治秩序实习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法律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以及面对种种威逼利诱时的无奈,有些人选择妥协也无可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