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课时).doc
5页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课时)课前预习:搜集“江南三大名楼”相关资料及有关的名句;回顾作者有关常识,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文本,标划生字词,试划分节奏;完成《助学》第47页“预习积累”部分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全文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4、体会古人旷达的胸襟,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文辞优美,让学生多诵读,同时落实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文章内容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打开课件出示“江南三大名楼”图片教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大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特别是《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 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26岁登进士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死后无余财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建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他屡立战功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2.创作背景: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其特点是:叙事写景状物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述作者观点写法上寓情于景,或由写景生发出情理三、初读课文,读顺畅1、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划出不识字词和难以断句的句子2、听读课文,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聆听并解决初读留下的问题老师提示重点字词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 霏(fēi) 樯(qiāng) 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3、学生再读,然后小组展示,老师评价并指导教师指导:第一段,以叙为主,因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4、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可以齐读或自读四、再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如有疑难点请标注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并借助小组解决疑难;老师下面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
2、训练反馈:解释词语越明年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 巴陵胜状 朝晖夕阴 连月不开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微斯人第二学时导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一、读课文,知内容、探主旨文章脉络: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部分: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第三部分: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二、合作探究: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3.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作者为何没对岳阳楼做详细的描述?作者宕开一笔转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 第3、4段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7.“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 “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三、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四、训练反馈 (学生自主完成,组长检查并反馈1、根据要求填空①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③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表现作者远大抱负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完成《练习册》全部记叙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记缘由五、板书设计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描写抒情洞庭湖全景巴陵胜状览物情异阴——悲晴——喜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忧,后……乐议论古仁人之心。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