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1-8).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suns****4568
  • 文档编号:90257139
  • 上传时间:2019-06-1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97.34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橙和大杨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损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 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 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 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 恢复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 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3、生态重建生态重建::通过人工建设或改良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 4、改良、复垦改良、复垦:即改善环境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的恢 复 5、改进:改进:即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重新的修复,以使系统某些结构与功能得以提高 6、、修补、修复:修补、修复: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7、、更新: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8、、再植:再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恢复概念的发展 9、如何理解生态恢复的争论、如何理解生态恢复的争论 (1)恢复目标的不确定性 恢复某生态系统应该到历史上哪一阶段的状态? 生态恢复强调参考条件,致力于寻找时间和空间的参考点。

      (2)恢复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恢复这词有“静态”含义恢复是要回复到过去的环境,维持过去的状态?事实上自然 界是动态的恢复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恢复包括了结构、干扰、功能随时间变化 (3)是否生态学的分支? 完全的恢复不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关键种缺乏、新种入侵根据恢复过程做的工作, 恢复改成“生态改进” ,恢复生态学叫“生态构建” ,是景观构建的分支学科;恢复促进了乡 土种、群落、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可持续的文化的繁荣,属于应用生态学的分支 10、、恢复生态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特点恢复生态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特点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损害的自然生态系统如:退化的 森林、草地、湖泊、海洋、湿地等 ((2)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 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 ③先锋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 ④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⑤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⑥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

      ((3)应用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大橙和大杨 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 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 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 ⑥典型退化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 ((4)恢复生态学特点)恢复生态学特点 ①实践性——应用生态学; ②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实验生态学,许多生态学理论均可以在恢复生态学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③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合成生态学,强调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过程的作用与机制; ④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综合的大尺度生态工程的研究; ⑤恢复过程的相对可预见性; ⑥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演进过程比自然过程的时间大大缩短; ⑦恢复目标的多选择性 11、、从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论述恢复生态学的实践性(现实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对象,解从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论述恢复生态学的实践性(现实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对象,解 决实际生态与环境问题为目的)决实际生态与环境问题为目的) 现实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对象,解决实际生态与环境问题为目的 12、、如何理解恢复生态学的综合性(学科交叉与综合、学科的自然属性)如何理解恢复生态学的综合性(学科交叉与综合、学科的自然属性) (1)学科位置:根据研究性质划分,属于应用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许多理论、方法来源于生物学、地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林学、农学、环境 科学; (3)生态学的重要分支: 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胁迫 生态学、干扰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健康。

      第第 2 章章 1、、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退化:指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导致生态系统要素和生 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 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2、、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 3、、干扰: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 围的波动,这种作用 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 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4、、干扰范围干扰范围 干扰范围是指干扰体作用的空间范围的分布特点 5、、频率和周期频率和周期 干扰频率和周期是指同一空间范围或同一组织水平内, 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其倒 数称为干扰周期,即某一干扰两次发生的的时间间隔 6、、干扰强度干扰强度 干扰强度是指干扰发生时,干扰因素所表达出的能力值如:草原火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每每 增大 1m 火烧所释放出的能量干扰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扰 7、、时间尺度时间尺度 时间尺度是指干扰发生的具体时刻及其持续的时间跨度 8、、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 大橙和大杨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趋于简单化,生产力下降 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或丧失,正常的能流、物流渠道被阻断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生态系统不断朝着演替早期方向发展 9、生态系统退化、损害、毁灭、转变的差异、生态系统退化、损害、毁灭、转变的差异 (1)退化、损害、毁灭、转变都表示了与正常或理想状态下的原生生态系统发生背离。

      这 些术语的意思具有重叠,应用也比较含糊 (2)退化表示的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微小或逐渐下降的变化——渐变 (3)损害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剧烈和明显的变化——剧变 (4)生态系统的毁灭指退化或损坏消除了所有的宏观生命,一般也毁灭了物理环境 (5)转变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换 10、、生态系统退化原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两者叠加两者叠加)) ((1)人类活动干扰:)人类活动干扰:起主要作用,常造成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以及不可逆变化和不可预 料的生态后果,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城 市化、商业、旅游、战争等 ((1))自然干扰:自然干扰: ①全球环境变化(大气环境、洋流的变化) ②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和局部自然灾害(如水灾、火山爆发、地震等) ③自然干扰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状态 11、干扰包括哪些类型、干扰包括哪些类型 ((1)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①自然干扰是指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 包括大气干扰、 地质干扰和生物干 扰等如火灾、冰雹、洪水冲积、雪压、异常的霜冻、酸雨、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 侵袭和干旱等。

      ②人为干扰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 是指由于人类生产、 生活和其他社 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2)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①内源干扰是指由内源因子对系统发生的作用 如森林生态系统中, 内源干扰主要包括 树木的倾倒、机械摩擦、种间竞争和生物相克作用等 ②外源干扰的动因源于系统外部强烈的火灾、风暴、沙暴、霜冰、洪水、雪压、干旱 和人为砍伐、放牧等等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外源干扰 ((3)按干扰性质划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按干扰性质划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①破坏性干扰:如各种地质、气候灾害、森林的采伐和长期的过度放牧等掠夺式经营 ②增益性干扰: 对森林的合理采伐、 修枝、 人工更新和低产、 低效林份改造等一些人为干扰 12、干扰的恢复生态学意义、干扰的恢复生态学意义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生态系统动态的有机组分,受损生态系统的干扰历史和现时干扰体系对恢复生 (3)态系统的组织与发育都有决定性影响 大橙和大杨 (4)干扰影响环境或生物过滤器,本身亦起过滤器的作用 (5)干扰体系本身的恢复重建也常是生态恢复的目标之一。

      如洪水、火烧 13、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现状、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现状 ((1)农田:)农田:中国耕地面积减少,退化土地面积达 78% 原因:原因:①重用轻养,施肥不当→ 养分退化 ②灌溉不当 → 次生盐渍化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酸化 ④耕作不当 → 土壤侵蚀 ⑤污水灌溉、农药、化肥 → 土壤污染退化 (2)森林:森林:森林面积增加,但森林质量却下降 (3)草原草原::我国有 60 亿亩不同类型的草地,其中 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原因是 过度放牧、草原开垦、鼠害等 ((4)荒漠:)荒漠: ((5)湿地:)湿地: ①①湖泊面积减少 130 万 hm2,消失得大小湖泊超过 1000 个; ②长江中下游湖泊过去 50 年萎缩 2/3 以上洞庭湖、鄱阳湖、千湖之省——湖北:围 湖造田; ③滩涂湿地:围海造地; ④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 25 万公顷,50 年代约剩 5 万公顷,而现在仅剩 1.5 万公顷 (6)河流:河流:水质低,原因是工厂污水、生活污水、农田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7)海洋退化:)海洋退化:赤潮(河流污染流入海洋、海边工厂污水) ;污染物泄露 14、中国当前的退化生态系统问题、中国当前的退化生态系统问题 (1)西部开发导致生态退化 (2)生态建设水平低 (3)恢复速度感不上退化速度 (4)生态环境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5)生态恢复的政策保障 第 3 章 1、、限制因子理论与生态恢复限制因子理论与生态恢复 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 扩散时,此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恢复希望找出限制生物生产力的主导(关键)因子,综合设计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地 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2、、群落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群落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 群落演替: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有规律的变化 大橙和大杨 ①裸地——地衣——苔藓——草类——灌木——乔木(森林) ②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 ③群落演替理论是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④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退化生态系统的演替过 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 3、、生态位理论与生态恢复生态位理论与生态恢复 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各种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群落稳定 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 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根据生态位差异配置物种,避免引进生态位相同的物种 4、、物种共生理论与生态恢复物种共生理论与生态恢复 共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菌根:菌根: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有意识引进一些附生植物,如利用菌根技术 5、、生态适宜性理论与生态恢复生态适宜性理论与生态恢复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光、温、水、土等环境因子产生了生态适应性,其生长发 育对环境产生了要求。

      如植物中有喜光、喜阴、喜湿植物等 生态恢复时要让最适应的植物或动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适地适树” 、“适地适草” 6、、生态系统结构理论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结构理论与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结构—物种结构(种群数量) 、时空结构(空间层次、发展演替) 、营养结构(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 ; 生态系统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Unit2 Health and Fitness语法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ppt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因式分解(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正方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实数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压轴专练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综合测试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原卷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