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doc
4页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1、目的及测试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适合用于能够释放出甲醛的纺织品,尤其是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用了甲醛作试剂的纺织品 1.2 需用到一个保温烘箱 2、原理 2.1 在一个可以密封的瓶里装上水,将已准确称重的织物样品悬挂在水上方把瓶子放入一个可以调节温度的烘箱内被水吸收的甲醛量可由比色计读出 3、仪器及用料 3.1 容量 0.95L(1qt)的瓦瓶或是容量相同的罐头瓶,配有气体密封瓶盖 3.2 一个小铁丝网篮(或是其它可以将织物悬挂在瓶内水的上方的合适装备) ;也可以把织物从中间折叠,然后用缝纫线挽成一个圈将其悬挂在水上方一定的位置,最后把线系在瓶盖的上方并旋紧瓶盖 (网篮法和缝纫线法可以任选) 3.3 恒温箱,49±1℃(120±2℉) 3.4 Nash 试剂(由醋酸胺、冰醋酸、乙酰丙酮和水配制而成) (见 4.1) 3.5 甲醛溶液,浓度近似为 37% 3.6 50、500、1000ml 的锥形瓶 3.7 带有 0.1ml 刻度的莫尔吸量管,5、10、15、20、25、30、50ml 的移液管,要求校准的精确度能达到 B 级标准 3.8 最小刻度范围 1ml 的 10、50ml 的量筒,要求校准后的精度要求达到 A 级标准。
3.9 比色计尺或分光光度计(见 7.2) 3.10 试管或比色皿 4、Nash 试剂的制备 4.1 在 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 150g 醋酸铵,用 80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加 3ml 冰醋酸和 2ml 乙酰丙酮,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并混合均匀,储存在棕色瓶中,保存在暗处 4.2 由于放置初期的 12h 显色剂颜色会逐渐变深因此,用前必须贮存 12h 以上试剂 6-8 周内可以有效,但由于显色剂经长期贮存后,灵敏度会稍起变化,故每星期应画校正曲线 5、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5.1 用蒸馏水稀释 3.8ml 试剂级甲醛溶液(浓度大约 37%)至 1L 以配制约 1500μg/ml的甲醛溶液,在标定前溶液要至少要静置 24h用标准方法测甲醛原液浓度(测定方法见 9.2或其它可行的测试方法如用 0.1NHCl 滴定 Na2SO3) (Reference: J. Frederick Walker, Formaldeyde, 3rd Ed. Reinhold Publ. Co., New York, 1964, p.486) 记下该标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此溶液要至少储存 4 周后配制标准溶液。
用 25ml 移液管移取标定好的溶液到 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 1 :10 的标定溶液如果滴定该标定液并发现和1500μg/ml 的溶液不同,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制备校正曲线 5.1.1 准确移取原标定液的体积来配制浓度分别为 1.5、3.0、4.5、6.0 及 9.0μg/ml 的溶液 (例如,通过滴定如果发现原甲醛标定溶液的浓度为 1470μg/ml 而不是1500μg/ml ,那就要分别移取 5.1、10.2、15.3、20.4、30.6ml 浓度为 147μg/ml 的溶液放进500ml 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 (注意:使用等刻度移液管很容易出错) 5.1.2 准确移取 5、10、15、 20、30ml1 :10 的溶液放入 500ml 容量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例如,通过滴定如果发现原甲醛标定溶液的浓度为 1470μg/ml,要得到校准曲线的横坐标必须重新计算稀释后标定溶液的浓度,即:1.47、2.94、4.41、5.88、8.82μg/ml) ,如果有计算机和分光光度计用该法较好但是很难通过手工作出图来 5.1.3 对每一个试样算出浓度校正系数。
通过该系数纠正稀释溶液的浓度好像每一组稀释溶液的浓度确切的都是 1.5、3.0、4.5、6.0、6.0μg/ml 时画出的曲线图利用浓度校正系数计算每一组溶液的准确浓度比如,通过滴定发现如果甲醛原溶液浓度为1470μg/ml ,那么校正系数(CF)为:CF=实测值/ 通常值 =1470/1500=0.980 5.2 根据“8.1”当分别取 5、10、15、20、30ml 1 :10 的原溶液放入 500ml 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得到甲醛溶液的浓度分别近似为1.5、3.0、4.5、6.0、9.0μg/ml准确地记下溶液的浓度取测试用的织物样品 1g 并于密封瓶中放入 50ml 水,该织物在测试达到平衡时释放出甲醛的浓度是标准溶液精确浓度的50 倍 5.3 取每一组标准溶液 5ml,按照 7.4-7.7 描述的步骤作出校正曲线(浓度对吸光度) 6、测试样品 6.1 剪切大约 1g 试样,精确至±0.01g 7、步骤 7.1 量取 50ml 蒸馏水放入密封瓶,将称好的织物样品悬挂于水的上方(使用金属丝网篮或其它设备) 把瓶密封后放入烘箱 49±1℃(120±2℉)保温 20h (或 65±1℃(149±4℉)放置 4h) (见 9.2) 。
7.2 将瓶子从烘箱中取出,冷却至少 30min 7.3 从瓶中取出网篮(或其它设备)和织物,盖上瓶盖摇晃瓶体以冲掉吸附在瓶体上的甲醛 7.4 准确移取 5mlNash 试剂放入合适的试管或 50ml 锥形瓶或其它合适的容器(可直接使用比色皿,见 9.1)中,再向该试管中加入 5ml 试样,另取 5ml 试剂及 5ml 蒸馏水放入另外一个试管作试剂空白测试 7.5 将这些试管一起放入 58±1℃的热水浴中恒温 6min 后取出冷却 7.6 利用蓝色过滤器(比色计)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12nm 处相对于空白样的吸光度注意:黄色在光照下一段时间会引起颜色变浅,如果在颜色变化后,读数有显着的滞后并且有强光存在,应通过纸板或其它方式遮挡试管以免其受强光照射若不见光,颜色在很长时间内是很稳定的(至少在夜里是这样) ,读数可以稍稍推迟 7.7 利用校准曲线算出试样溶液中甲醛的含量 8.计算 8.1 通过下列方程计算每一测试样品释放出的甲醛量: F-甲醛浓度(μg/g ) C-从校准曲线上读到的溶液中的甲醛浓度 W-测试样品重量,g 9.注释 9.1 根据不同样品个体吸收差异及测量样品管或分光光度计用的比色皿光学路径长度的不同,Nash 试剂和原标定溶液的比例可以自主调节。
比如, 5mlNash 试剂与 5ml 原标定溶液配比后发现该配比适合多种测试装置,那么其它的 1 :1 型,如 2mlNash 试剂和 2ml 原标定溶液配比也适合多种测试装置,用作试样标准时应采取同一比例,使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可以直接测量,避免了来回移动试管或比色皿,从而在试样颜色变化前留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作记录可以使用移液管或其它设备转移分配试剂,Oxford 及 Eppendorf 使用的自动移液管也可用于此 9.2 烘箱温度及保温时间可以选用 65±1℃(149±4℉) ,保温 4h,也可选用 49±1℃(120±2℉)保温 20h选用的温度及保温时间必须被如实记录在报告上在 4h 的保温时间完成后,拿出密封瓶并至少冷却 30min 后将织物从瓶中拿出重新盖好瓶盖,摇晃瓶体以使吸附在瓶壁上的甲醛尽可能的溶到水溶液中,试剂的配制及以后的程序按 10.4-10.7完成 9.3 甲醛原溶液的校准一般情况下:甲醛原溶液的浓度近似为 1500μg/ml ,在利用比色计分析时为了计算准确必须利用校正曲线加以准确校正 原溶液和过量的 Na2SO3 反应,然后用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以标准酸溶液进行反滴定。
仪器装置:10ml、50ml 的移液管各一个,50ml 滴管,150ml 锥形瓶 试剂:1M Na2SO3(126g/L 无水 Na2SO3) ,0.1%百里酚酞乙醇指示剂, 0.02N 硫酸(可以从化学试剂公司直接购买被标定好的,也可以用 NaOH 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不可使用商业标准的硫酸,如果有质疑,应找货品供应商核对 步骤:1、移取 50ml1M Na2SO3 放入锥形瓶 2、加入 2d 百里酚酞指示剂 3、滴加几滴标准酸溶液(有必要的话要加到蓝色消失) 4、移取 10ml 原甲醛溶液到锥形瓶中 (溶液重新显示蓝色) 5、用 0.02N H2SO4 滴定直至蓝色再次消失记录所用酸的体积(若使用 0.02N 硫酸其体积应在 25ml 以内) 计算公式: C=(30030) (A) (N)/10 C-甲醛浓度(Wt/Vol) (μg/ml) A-消耗酸的体积(ml) N-酸的浓度 重复滴定一次,取两次结构的平均值,使用精确的浓度制备校准曲线来自: 室内空气检测(http://www.jbz-)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