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完整版教学设计.doc
40页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完整版教学设计第 一 单 元 一、内容简介: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二、语文要素: 1、课文共同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从读的内容想开去 2、习作“变形记”: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3、“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三、课时安排和教学要点: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草 原 2 描写内蒙古大草原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蒙汉的深厚情谊 1.会写22个生字,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随作者叙述,想象画面,感受草原风光人情美好,体会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 4.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丁香结中情感 5.学习看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知诗意;背诵、积累古诗词 6.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
丁香结 2 从色、形、味等多个角度描绘丁香花的高洁、美丽,表达了对丁香花的喜爱,借象征愁怨的丁香结告之要正确面对不顺心的事情 古诗词三 首 3 1、《宿建德江》刻画秋江暮色的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出了羁旅之思;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饮酒时所见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情景,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热爱 花之歌 1 以花的口吻,讲述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赞美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顾影自怜精神 习 作 2 变形记 发挥想象,重点部分写详细 语 文 园 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3.学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4.背诵《过故人庄》 1 草 原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歌曲、视频了解草原,入情境,奠定“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基调 1.课件:配草原风光视频,出示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谈话:课前搜集了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 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蒙古包, 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套马、摔跤 草原 民歌 《敕勒川》等 3.现代文学家老舍以清新隽永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第1课《草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检查预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检查词语的认读 (1)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2)课件出示:多音字,并正音。
好客 同行 似乎 蒙古包 “好客”:“好”读作“ho”; “同行”中的“行”读作“_nɡ”; “似乎”中的“似”读作“s”; “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ɡ” 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长句——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预 设: 生1:景色很美,天空蔚蓝、白云朵朵,草原宽广、牛羊成群,骏马驰骋 生2:热情好客,套马表演、摔跤,唱歌、跳舞,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以“读”感知,关注文本内容,把握大体情节,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课文时你能想到哪些画面? 四、品读共赏,感悟美景——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归纳读书方法——用心感悟,用情体验,用想象补充,读懂课文 1.自主研读,勾画批注——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可以给出评价 哪几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美景 哪几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做批注。
2.朗读课文,想象美景——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1)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读句子,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你想象到了?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前一句:写的是草原景色,(学生根据经验谈想象,把想象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后一句: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②去掉后一句,对比朗读,体会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去掉后表达效果没有原文好,缺少了美景对作者冲击形成的震撼 ③教师归纳学法: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生交流,品读例句 示例一:羊群一会儿……,一会儿……,……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 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 生1:草原比作绿毯,可想象到毛茸茸的草地,羊群比作绿毯上的白花,形象 生2:色彩很美,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② 品“绣”字之妙再读句子,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点击课件,“绣”字变红色) 生:“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是随意走,可在老舍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匠 ③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2:这种景象还像碧绿的湖面上盛开着朵朵白莲花 ④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绿色与白色的搭配,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⑤ 指导书写“毯”字——师范写“毯”,谈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生自主练习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腐、羞”,再交流写法,练习书写 示例二——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轻轻流入云际 ① 理解“渲染”“勾勒”点击课件,“渲染”变绿色,“勾勒”变黑色 ② 课件示:“渲染”“勾勒”画法的中国画,学生对比,感知“渲染”好在哪儿? ③此句还有哪词可感知草原美?(课件示:翠色欲流,)“翠”比“绿”好在哪儿? 生1:“翠”字让人感觉特别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生2:“翠”比绿更鲜亮有光泽,更丰富、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④ 想象一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草原绿油油,绿得发亮很辽阔,与云天相接,仿佛绿色渲染到了云层里 生2:草原的颜色非常有层次,由浅及深像与天空交接,把绿渲染到云朵里 ⑤请学生带着想象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⑥教师归纳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3.仿写句式,训练表达——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柱子”所以要读写结合 (1)引出描写感受的句子——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配图:草原风光图,图上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四面有小丘) 师: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赋予了草原生命的活力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读) (2)想一想,如果老舍先生坐下低吟小诗,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 (3)仿写感受如果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完成句式训练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4)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生1:这种境界,我既想坐在小山丘上看着悠闲散步的牛羊,又想在草原上奔跑,既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沐浴温暖的阳光,又想骑马尽情地奔驰 生2:这种境界,我既想静坐,又想高歌,既想独享美景,又想与我的伙伴们共赏 4.了解观察顺序作者的写景顺序是?(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认清生字字形,描红、临写生字。
2.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草原风情,体会蒙汉情谊,激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3.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重温美景——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再次走进草原,走进文本 1.课件出示:草原风光图(一碧千里的草原,四面有小丘,有成群的牛羊,还有骏马) 2.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去感受让他“何忍别”的人情美 二、合作共读,体味风情——在阅读中享受阅读乐趣,习得阅读方法,体会词句的表情达意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1)“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听!(播音乐《赛马》30秒 (2)说说你仿佛看到?——生:我仿佛看到蒙古同胞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自由朗读,概括场面 (1)文中描绘客人到来的场景的呢?自由读2~5自然段,再现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2)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3.问题入手,小组共学 老舍先生在课文结尾写道:——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第2~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交流品读,体味“情深”。
(1)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配图:迎远客) ①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生:“男女老少”说明来迎接的人很多点击课件,“男女老少”变蓝色 ② 这么多人赶来迎接客人,说明蒙古族同胞很热情,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来? 生:从“各色的衣裳”也能体现出来点击课件,“各色的衣裳”变蓝色 ③ 是的,的确是非常热情请男生来读这个句子,感受他们的热情!(指名读) ④ 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觉得“飞”字用得特别好,心情很急切点击课件,“飞”变蓝色 ⑤ 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全班齐读) ⑥ 小结: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同胞远迎客人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 (2)示例一:课件出示: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① 蒙古族同胞和我们是怎样握手的? 生1: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