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doc
6页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固液分离技术 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在主要工业领域 应用的情况简要评述了我国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国内外固液分离技术研 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 ,作者对液固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说明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应用与研究趋势1、、 前言前言 液固分离是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 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 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 和社会效益2、、 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从原理上讲 ,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沉降分离 ,一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 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 液分离设备,如表1所示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 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
但是,正由于固液分离设备种 类很多,而一般用户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要在各种分离设备中找出最为合 适的设备总是存在不少困难因设备选型不当而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并不少见如何正确 合理地选择固液分离设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最近四十多年时间里国外发表了大量有 关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文献详细论述了各种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 型的一般方法在论述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中,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方法 表一 固液分离设备主要类型一览表分离分离原理原理推动力推动力操操 作作 特特征征典典 型型 设设备备连续操作连续沉降槽(鼓) 连续浓缩器 连续澄清器 流化床澄 清器 斜板分级机 螺旋分级机,逆流分级机,泡沫浮选 器重力间隙操作间隙沉降槽(鼓) 沉降桶 澄清池静止壁液固旋流器 液液 固旋流器 T e d m a n 沉降袅置 sta t if u g 沉降装置连续卸料卧螺离心机 立螺离心机 碟式分离机 螺碟离心机 管 式分离机 室式分离机,离心浓缩机沉沉降降离心力转动壁间隙卸料 敝液管离心机 刮刀卸料沉降离心机电磁力高梯度磁分离器 静电分离器 电渗析脱水机连续操作带式过滤器 振动筛 格栅重 力间隙操作重力过滤器 砂层过滤器 袋式过滤器连续操作转鼓真空过滤机 圆盘真空过滤机 转台真空过滤 翻 盘真空过滤机 带式真空过滤机真空间隙操作真空吸滤器 真空叶滤机 努契过滤器连续操作加压转鼓过滤机 加压圈盘过滤机 加压带式过滤 旋 叶滤机,连续压滤机,螺旋压滤机,螺旋压榨机, 锥盘压榷机旋叶压滤机,带式压加压间隙操作板框压滤机,压滤机,管式压滤貌 魏躲加压叶滤机,离 心力卸料加压圆盘过滤机,筒式滤机,预涂层过 滤机连续卸料活塞离心机,离心力卸料离心机,振动离心机 进动 离心机, 螺旋过滤离心,导向通道式过滤离 心机过过滤滤离心力间隙卸料三足式离心机 刮刀离心机 上悬式离心机3、、 固液分离技术的一般流程固液分离技术的一般流程3.1 明确分离工艺要求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必须弄清所要解决的分离问题,明确各项分离工艺要求。
要考 虑对设备选型影响很大的一些因素诸如卫生要求,有否毒性,是否起泡等 3.2 确定物料的沉降特性 物料沉降特性可通过量筒沉降试验确定,方法是将物料样品放入量筒中摇匀,然后任其 沉降,半小时后测量清液层高度,确定沉降速度、24小时后测量沉渣容积比 3.3 确定物料过滤特性物料过滤特性一般以滤饼增长率表示,可通过布氏漏斗试验确定方法是测定过滤一 定 量样品所需时间,也可以采用顶部进料叶滤装置进行试验,直接测定滤饼厚度,然后计算滤饼 增长率 3.4 初选固液分离设备根据所确定的分离要求和物料分离特性来初选固液分离设备4、、 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4.1 絮凝 絮凝是利用电荷中和及大分子桥联作用形成更大的粒子的原理设备有连续式、批式等特点是使固形物颗粒增大,容易沉降,过滤、离心提高因数分离速度和液体澄清度 但它有条件严格,放大困难,引入的絮凝剂可能干扰之后的分离纯化等缺点 4.2 离心 在离心产生的重力的作用下颗粒沉降速度加快而沉淀离心设备有很多种,但各有优 缺点,我们使用时可被具体情况而定:(1)高速冷冻离心机:适用于粒度小,热不稳定的 物质回收,适于实验室应用但由于容量小,连续操作困难,大规模工业应用性差。
2) 碟片式离心机: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应用,可连续,也可批式操作,操作稳定性较好,易放 大,推广缺点是半连续或批式操作时,出渣清洗烦杂;连续操作固形物水高,总的分离 故率低3)管式离心机:批式操作,转速高,固形分离效果较好,含水低,易扩大推广, 但容量有限,处理量小,拆装频繁,噪声大4)倾桥式离心机:连续操作,易放大,易 工业应用,操作稳定但对很小颗粒固形物回收困难,设备投资高5)篮式离心机:实 为离心力作用下的过滤,适于大颗粒固形物的回收,放大容易,操作较简单、稳定,适于 工业应用缺点是批式操作或半连续操作,转速低,分离效果较差,操作繁重,离心的设 备投资高,操作成本高4.3 过滤过滤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进行分离设备有板框式过滤机、平板(真空)过滤机、 真空旋转过滤机等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但分离速度低, 分离效果受物料性质变化的影响,劳动强度大4.4 萃取萃取 在生物合成工业上,萃取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这是为 萃取法具有:(1)传质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控制;(2) 分离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应用得相当普遍。
不仅对抗生素、有机酸、 维生素、激素等发酵产物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而且近年来又开发了不使酶等 蛋白质失活的双水相萃取法,已成功地应用了提取甲酸脱氢酶,α-葡糖苷酶等,但因为聚 乙二酵、葡聚糖等价格较贵,所以,还未广泛使用,下面对几种萃取方法稍加介绍:(1) 有机溶剂萃取法:依靠有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萃取法适用于有机 化合物及结合有脂质或非极性侧链的蛋白质,反胶团系统较适于生物活性物质萃取,但萃 取条件严格,安全性低,活性收率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的邓凡政,石影,马丽华 对Fe3+、Al3+、Mg2+、Ca2+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进行了研究,水溶性高聚物的 水溶液在无机盐存在下能分成两相,并提出了用此现象分离金属离子的某些条件利用高 聚物水溶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分离相比,具有不挥发、无毒、 安全、分离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为萃取分离法开拓了新的应用前景2)双水相萃 取法:依靠分离物在不相容性的高分子水溶液形成的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它的 特点是:连续或批式萃取,设备简单,萃取容易,操作稳定,极易放大,适合大规模应用, 将离子交换基团,亲和配基,疏水基团结合到高分子载体上形成的萃取剂可改进分配系数 及萃取专一性。
但成本较高,纯化倍数较低,适合粗分离Modlin等[8]利用新型的 UCON50-HB-5100/羟丙基淀粉(PES)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从菠菜中提取上述两种蜕 皮甾族化合物Mishima等[9]报道了用PEG6000-K2HPO4-H2O的双水相体系 对黄芩苷和黄芩素进行萃取实验,由于黄芩苷和黄芩素都有一定的憎水性,被主要分配在富含 PEG的上相,且分配系数K随结线长度TLL增加近似表现为Lnk-TLL的线形关系,两种物质的K值最大可达 30 和 35,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黄芩苷的降幅比黄芩素大 李伟等[10]考察了黄芩苷在伴有温度诱导效应的EOPO/KHP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行为, 并实验分析了添加盐对黄芩苷分配状态的影响上述两法的设备有:搅拌混合或柱混合离 心分离机,离心萃取机,逆流萃取仪等3)超临界萃取:它是利用某些流体在高于其临 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和很低的粘度,但具有与流体相似的密度的性质, 对一些流体或固体物质进行萃取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萃取能力大、速度大,且可通过控 制操作压力和温度,使其对某些物质具有选择性,正开始应用于生物工程中缺点是设备 条件要求高,规模较小。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sl fluidextraction,SFE),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与普 通流体相异的特性,如其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这就使得其对液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液体溶剂相当;其粘度却接近于普通气体,自扩散系数比液体大 100 倍,从而其运动速度和溶 解过程的传质速率比液体溶剂提高很多超临界流体还具有很强的可压缩性,在临界点附近, 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的较大变化,由此可调节其对物质的溶解能力 由于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其密度增大而增大,所以萃取完成后稍微提高体系温度 或降低压力,以减小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就可以使其与待分离物质分离所选的超临界流体介 质与被萃取物的性质越相似,对它的溶解能力就越强因此,正确选择不同的超临界流体作萃 取剂,可以对多组分体系进行选择性萃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FE 有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 可比拟的优点,诸如过程易于调节、达到平衡的时间短、萃取效率高、产品与溶剂易于分离、 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热敏性物质不易破坏等,因此,SFE在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 CO2 是一对称分子,偶极距为 0,极化率只有 25.6×10-26,且极性随压力增大无明显增 加,故用单一的 CO2 作萃取剂时只表现出对低极性、亲脂性化合物较强的溶解能力,大多数 极性较强的组分则难溶于超临界状态下的 CO2 之中,于是研究者们又提出了在超临界 CO2 中加入极性溶剂的混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即第二类 CO2-SFE 技术MoraesMD 等[10]用 10%CH3OH-CO2 超临界体系萃取西番莲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与传统溶剂提取法进 行了比较LopezavilaV 等用 15%C2H5OH- CO2 超临界体系进行了胡椒属植物中内酯类化 合物的萃取研究7)(4)反胶束萃取法:反胶束或逆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 机相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物反胶物溶液是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系统,若 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可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便会在 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反胶束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有: 水相 pH 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种类等其萃取蛋白质 的应用主要有: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浓缩 α-淀粉酶,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酶、直接提取胞 内酶,用于蛋白质重性等,可见,反胶束萃取技术为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开辟了一条具有工 业开发前景的新途径。
如 Rahaman 等采用浓度为 0.25mol/L的 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研 究了从全发酵液中提取和提纯碱性蛋白酶的方法.通过优化过程参数,净化因子可高达 6.三级 错流操作时,酶的提取率为 50%,利用这一技术可使纯化和浓缩一步完成.G¨oklen 等通过实 验控制pH值和 kcl 浓度,成功地实现了核糖酸酸酶 α、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的分离,分离前 后的 HPLC 图谱表明反胶束萃取分离酶是非常有效的.Van’TRiet 实现了 α 淀粉酶的连续萃 取和反萃操作,可使 α 淀粉酶浓缩 8 倍.初步显示了这一技术在工业上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STChou 等用 AOT/异辛烷从鸡蛋中提取溶菌酶,鸡蛋蛋白用 0 05mol/L含 0 1 mol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