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29答李翊书.ppt
17页29 答李翊书 韩愈,教学参考,教学要点 作家作品知识 课文题解 思路结构 语法句式 思考练习答案,教学要点,了解韩愈及他的成就贡献 掌握重点字词、重点句式的用法 掌握《答李翊书》主旨,返回目录,上 一 页,韩愈和他的成就贡献,韩愈(768—824),字退之,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昌黎为韩氏郡望,故称为韩昌黎韩愈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勤学苦读,德宗贞元八年(792)考取进士,先后任推官、监察御史、吏部侍郎等,死后谥曰“文”后世称为“韩吏部”、“韩文公”返回目录,下 一 页,上 一 页,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思想上,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在文学上,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他的诗文成就很高散文内容充实,气势壮盛,辞锋峻利,语言畅达诗歌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放而险怪有《昌黎先生集》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成就贡献: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勇夺三军之帅返回目录,上 一 页,课文题解,这封信是韩愈在文学理论方面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在介绍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中,阐述了创作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一,他提出了“气盛言宜”的文气说,强调文章的形式取绝于内容,而内容又取决于作家的思想修养第二,他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下 一 页,返回目录,上 一 页,思路结构,全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表示愿回答对方的问题 第二部分(3)指出要写好文章,须加强道德修养 第三部分(4、5)自己学古文的经过和体会 第四部分(6、7)表明坚持古文之道的态度,返回目录,上 一 页,第一部分,书信往来,有问有答,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韩愈在接到李翊的信后,表示愿回答对方的问题,谈谈写作之道,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怀爱护,也体现了韩愈对青年才俊的提携上 一 页,返回目录,返 回,第二部分,揭示中心论点:“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论点指出要写好文章,须加强道德修养,成为“仁义之人”,则自然能够“其言蔼如”返 回,返回目录,上 一 页,第三部分,即以自己学为古文的经过和体会说明这一论点,重点讲了三方面内容:其一、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道是根本作文是为了明道,所以要想在创作上取得真正的成果,必须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其二,应向三代两汉的优秀古文学习,并且贵在创新。
其三、学习古文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以时人的毁誉为转移.学古文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不要希望速成返 回,返回目录,上 一 页,第四部分,表明坚持古文之道的态度君子正不欲苟合取用于世俗之人,而是以坚持其道,立言不朽返 回,返回目录,上 一 页,语法句式,一、判断句 1、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室者主语、愈;谓语: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室者)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主语:生所谓立言者;谓语:是是”是指示代詞) 3、气,水也主语:气;谓语:水) 4、言,浮物也主语:言;谓语:浮物),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二、被动句 1、蕲胜于而取于人耶 2、无诱于势利 3、其观于人 4、待用于人者上 一 页,下 一 页,返回目录,三、宾语前置 1、惟陈言之务去 陈言”是“去”的宾语,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疑问代词“奚”是“取” 的宾语),上 一 页,下 一 页,返回目录,四、倒装句 1、俨乎其若思主谓倒装) 2、茫乎其若迷 (主谓倒装) 3、戛戛乎其难哉主谓倒装) 4、然后浩乎其沛然矣主谓倒装),返回目录,上 一 页,思考练习答案,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说明,上 一 页,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