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09712189
  • 上传时间:2019-10-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0.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夏 建 中 内容提要: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 — — — 芝加哥人文 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学派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其中,法国的卡斯泰尔和美国的哈维 是该学派的奠基者和中坚人物他们借鉴马克思的知识传统,以集体消费为基石,解 说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城市并非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城 市本身和城市生活方式都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产物 城市社会学自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人文生态学派在近半个世纪基本上占 统治地位,其间虽也遭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但都未能撼动它作为主流学派的影响这一状况到 了70年代发生了变化,这就是 “新城市社会学”(New Urban Sociology)的崛起,给了人文生态 学派以沉重打击从此,城市社会学领地内的传统秩序格局被打破,再不是一派独霸天下,而 是形成了多个学派、 多种观点的新格局对于促成这一变化的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我们有必要 加以了解与把握 一 “新城市社会学” 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J1 沃顿(John Walton ,1981)提出来的,也有的 学者用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 或 “城市政治经济学” 来称呼该学派。

      该学派产生的社会背 景缘自6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 60年代,欧美国家由于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城市中心税收减少与 财政收入降低,城市的公用设施无力得到更新与修建,城市零售业与服务业萎缩,城市就业机 会下降,失业人口迅速增加进入70年代,城市危机非但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且由于经济重 建,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危机所谓经济重建,就是产业投资的重新配置、 市场的国际化和多 元化经营与资本收缩、 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等由此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失业人 数进一步增加,大量劳动力为了就业而不得不迁移,他们普遍发现增加了居住成本,花费的交 通时间过多,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70年代末,部分中上层白领阶层开始了 “返城运动” (Gentrification) ,这又严重威胁了城市中心低收入和贫困阶层的居住、 就业与生活 由于这些原因,美国的一些城市持续爆发社区居民抗议运动和城市骚乱1968年,法国 巴黎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英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由于住宅短缺和工 人失业,出现了 “擅自居住者” 与政府的对抗整个欧美社会不断出现贫民窟暴乱和种族冲突, 犯罪率迅速增长,城市居民人心惶惶。

      这种情况引起了社会学家将目光转向城市大众特别是 贫民和少数民族人口身上,并且导致了一场政府的城市政策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的激烈争论 1970年,在第七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法国的卡斯泰尔(M. Castells)、 英国的帕尔(R. Pahl)和 74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美国的塞兰依(I. Szelenyi)等人在国际社会学协会里成立了 “都市与区域发展社会学研究委员 会”,1977年,该委员会出版了 《国际都市与区域研究》 期刊 新学派的研究兴趣是: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财富的积累与 权力的集中、 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他们最主要的主张是对政府公共政策与私人 利益联姻的批判,认为国家管理的职能最终是为满足经济利益所需要的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 城市象征着由利润机制造成的财富与权力的不平等,是代表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集中的空间 场所认为是资本阶级而不是劳工大众受惠于政府的城市政策 新学派对人文生态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演 替而自动达致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骚乱;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 合、 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

      在他们看来,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是一种 “空间拜物教”(Fetishism of Space) ,后者将城市中的一切问题或现象都看成是城市空 间所决定的,城市空间本身是城市社会的自变量;而在前者看来,城市空间只是因变量,它受财 富与权力的支配,受资本主义制度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支配 根据兹金(S. Zukin)在 “新城市社会学的10年” 中的看法,新学派可分为三个流派 (S. Zukin ,1981) ,这就是法国以卡斯泰尔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 美国以哈维 (D. Harvey)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和英国以帕尔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其中 ,最有影响力的是卡斯 泰尔和哈维 二 曼努尔· 卡斯泰尔不但是法国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旗手他1942年 生于西班牙,196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70 - 1979年在巴黎大学社会科学 研究院任教;1979年起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在国 际社会学协会中领导城市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 (1972)、《城市、 阶级与权力》(1978)、《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城市与百姓》(1983)、《高 技术、 空间与社会》(1988)和 《信息城市》(1989)等。

      卡斯泰尔的思想深受法国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的影响,1968 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 “存在 ‘城市社会学’ 吗?” 的论文,质疑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科学性他认 为,传统城市社会学的 “理论对象” 和 “真实对象” 都不确定,“城市” 无确切定义,故缺乏特定的 真实对象;“城市性” 、“生态系统” 不具有理论上的明辨性特征,故没有特定的理论对象他还 认为,沃思在城市空间与城市性之间制造了一种 “伪相关”,因为被沃思看作 “城市生活方式” 的 那种东西并不是由城市环境造成,而是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工业化 的文化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的产物”(M. Castells ,1976)所以在卡斯泰尔 看来,传统城市社会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 “意识形态”,或更干脆讲是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其代表作,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之作 《城市问题》 中,卡斯泰尔明确地表示他力图用 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他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社会结构是由 经济系统、 政治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 被思想,而是被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系统所决定;经济系统本身由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资本家三 要素构成。

      在卡斯泰尔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集体消费他认为,劳动者起初主要是通过个人 84 提供的私人消费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如休息、 休养、 生殖、 学习等 ) ;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个人 为自己提供食品、 衣物、 房屋、 出行手段以及其他所需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 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已日益变成以国家为中介的社会化集体消费从住宅、 城市环境、 医疗、 社会保险、 福利事业,到教育、 治安、 文化娱乐、 交通设施以及供水供电等都成为社会公共 事业,而它们又无一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投入这些公共事业的特点在于不是劳动者个 人独占式的消费,而是社会上每一个劳动力都可以公共进行消费的资料,故称之为与个人消费 相对应的集体消费而对于这些集体消费资料(有人称之为社会资本 ) , 任何私人资本都不可 能独立兴建因此,只有通过国家的介入,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的生产、 分配、 管理与消费的组织 过程才能提供集体消费资料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已成为一支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 上的独立力量,它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进行调控,而且直接介入到劳 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消费过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真正管理者”(M. Castells ,1981)。

      城市是资本主义生产要素与消费要素两方面集中、 积聚的场所,也就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 再生产或集体消费的主要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是强调资本 积累,希望国家把大部分投资主要用在社会性生产过程中,如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方 面,而将集体消费的投资压到最低水平由于集体消费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出供资本家重新榨 取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因此,国家对生产与消费的投资比例从根本上讲是服从统治阶级经济利 益的但是,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投资的比重;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对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的生产也提出了日益高涨的要求,例如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 的教育水平与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国家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与就业培训机会,必然 会造成失业工人增多和在业工人收入水平下降 由此不难看出,追求资本积累的资产阶级与要求提高集体消费水平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是 截然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本质上是阶级对立的矛盾卡斯泰尔明确提出,资本积 累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经济系统中两个相关和关键的特征他认为,城市只是由国家政府政策 加以补充的市场机制的物理扩展;国家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采取一 定的措施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社会动荡;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政府在何时、 何地、 以何种方式、 在多大程度上组织和介入集体消费过程,必将极大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动。

      但是卡斯泰尔 指出,那些服务于资本利益的城市计划和政策,并不必然符合广大城市居民和贫困阶层的利 益 在 《城市与百姓》 ① 中,卡斯泰尔还着重分析了欧美社会中蓬勃发展的城市社会运动在 他看来,城市社会运动本质上是广大城市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政府城市规划的抵抗,表明了百 姓自我防卫意识的高涨在长期的城市社会生活中,百姓们逐步产生了一种新的人与城市之 间的互动关系和相应的社会利益、 价值观念,即人对自己社区的看法他们将社区与自身的经 济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认识到为了城市规划而搬出自己长期居住的社区,不 仅意味着自己离开一个地理环境,而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与长期在社区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断绝,放弃了融会在该社区中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同样,社区环境的好坏也与自己的切身利益 息息相关出于这种认识,在同一社区中生活的城市居民有可能超越阶层、 阶级、 种族、 文化的 界线,组织成政治团体,为捍卫社区的共同利益而进行斗争如果政府不能向社区提供足够的 94 ①此书英文名为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直译为 《城市与草根》,在此译为 《城市与百姓》 集体消费资料,社区居民就组织社会运动来表示不满并进行抗议活动。

      这些社会运动对于影 响政府城市政策的决策具有巨大作用 在卡斯泰尔看来,城市社会运动有三个主要目标 :(1) 抵制以利润获取为主要目标、 坚持提 高集体消费水平的城市规划 ;(2) 社区文化的创造与认同(Identity) ; (3)政治上自治管理,市民 组织具有参与决策权转引自森冈清美等,1993)但是他指出,城市社会运动有局限性,它只 能改良城市,却不能改变社会他重申了自己一贯的主张,阶级斗争才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 (转自W. Flanagan ,1993) 可以说,从 《城市问题》 到 《城市与百姓》,卡斯泰尔并不拒绝进行城市社会学的分析,而仅 仅是反对对城市社会的 “意识形态” 关注在他看来,城市是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它 更应被理解,而不是被解释 三 新城市社会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戴维· 哈维,1935年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学习城市地 理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在布里斯托尔大学任教,后移居美国,任霍普金斯大学教授70年 代,他开始转向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先后撰写了 《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资本的局限》 (1982)、《意识与城市经验》(1985)、《资本的城市化》(1985)、《后现代性的条件》(1989)等。

      哈维完全同意卡斯泰尔关于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 两个基本特征他代表了8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发展,但是,他比其他新马克思主义者 都更加关注资本集中与循环在城市变迁中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