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越陆地地缘分析(一).docx
16页中越陆地地缘分析(一)如果提到中南半岛,相信很多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缅甸,而是越南(当然 也有人会想到那香艳无边的泰国)的确这个与中国纠葛了千年的狭长小国,对 很多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下面就从地缘的角度分析一下越南和中越关系首先还是从全景的角度观察一下越南相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南半岛与中国接壌的国家有三个,即缅甸、老挝、越南其中老挝立国的 时间较晚,长期处于其他国家的附庸状态,因此于中国来说,地缘关系不大由 于印度洋的关系及果敢问题的浮出水面,缅甸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逐渐重要但 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史,很大程度就是一部中越关系史即使 是在1949年以后,越南也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现仅从地缘的角 度解读一下为什么中越之间会有这么多纠葛?目前中越之间的主要问题在南海,关于这一部分在南海部分已经有了较详细 的解读,因此不再重复现在的重点在于双方陆地上的地缘关系,在长达两千年 的历史当中,双方的主要矛盾与交流也是在陆地上的,先来了解一下越南的地理2018161412km500沙发的皿81101061021100 200r2000150010002500越南的地形情况可以用“挑担子”来形容,即两头大,中间细。
两头分别 是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两大平原也是越南人口 最为密集的地区中间则为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的长山山脉相连接这条山 脉靠近南海的一侧有少许的滨海平原成为沟通两大平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山脉也 是越南与老挝、柬埔寨之间的主要自然分界线)相信初看到越南地图的人都会 有一个疑问,如此狭长的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起码从地缘的角度看,过于狭长的 地形似乎不利于南北两大人口密集的三角洲地区相互沟通另外从战略的角度来 看,这种地形也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从中间切断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大 家都知道越南曾经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如果不是在中国的大力帮助之下,相信这 种情况仍会持续到现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之所以能够总是分而复合,原 因很多当中有一个原因是南北两地区的结合面够宽,沟通的渠道够多这种地 缘结构使得历史上没有哪个政治家会认为中国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越南的情况就不同了,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长期分处 于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上本来就不是一个整体,加之连接面过窄,假设当初的分 裂情况再持续50年的话,两部分的离心力肯定会比现在的朝鲜半岛要强的多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对越南目前领土的形成及历史结构做一个分析。
At占城F012N&N150010C0入迴:界枕巴沙%时〉|:淌公河三角桝、 輔m3F ,o 100 2CC 300版仪所自錢 1C4T108*E说到越南,必须要谈一下他这个名字的来历了其实越南这个名字的历史并 不遥远,越南这个名字是1802年清-嘉庆皇帝所赐,之前自南宋起被称为“安南 国”(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此名的来历,正式名称是南宋赐的)再 往前也有称之为“交趾国”的,来源则是汉朝在越南北部建立的“交趾郡”至 于为什么要清帝要赐“越南”这个名字,越南为什么又要换名?从越南的地形来看,在古典时期很难长期维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我们研 究历史会发现,目前越南的国土在历史上的确是分为三块的越南的北部以红河流域为主,历史上由于与中国之间没有高山的山脉作为阻 隔,因此长期受北部华夏文化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除了自然的渗入以外,更多的 是伴随着军事上的征服而流入的在越南历史上将臣服于中央之国的历史称之为 “北属时期”,出于民族自尊心,越南政府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以至于很多 越南的年青人对中国明以前的越南历史不甚了解从越南的角度当然有理由认为被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不甚光彩,但事实上也 正是由于与华夏文明交流频繁,越南北部地区(主体民族中国称之为京族)得以 吸收华夏的先进文化。
这使得他们相对于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更具有优势,以至 于后来能够不继的向南扩充领土形成现在的国境线从图上可以看到,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向南与长山山脉的沿海平原相连,一 直到北纬16度时才出现高山阻隔(再往南,丘陵的密度就较高了)这也使得 立足于红河平原的京族长期以来的控制范围处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当然中央 之国每次在越南的扩张行动也基本上止于此,即使偶尔依靠军事力量进入南部地 区,也很快会退回来在北纬16度以南至“湄公河三角洲”的这一地区,从地形上处于长山山脉 南部,长山山脉在这一区域较北段稍宽,沿海伸出一些较低的丘陵,中间夹杂着 一些小块的平原这种相对复杂的地形,使得北部安南或华夏的军事力量在试图 征服当地民族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这一地区的农业条件并不及北部的红河平原好,加上地处南洋群岛北上 中国丸陆的交通要道,因此占城文明的海洋属性较强那个为美俄两大国魂牵梦 萦的“金兰湾”也正在这一区域附金兰湾位置示意图如下南海下图为金兰湾放大图737fNHCAMRANHrIS这一处在目前的越南国土中部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占人”所占据,他 们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占国”从族属上来看,占人与“南洋群岛”上的马来族 同源。
这从地缘上也很好理解,做为南洋诸岛上的主要族群,马来族的海洋属性, 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航线这条 穿越“南中国海”的航线事实上分为东西两条这主要是由于古典时期人类的远 航能力还较弱,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行,以获得补给附古代南海航线图如下r 中*m和国p• j ,血廉舖霽盍、// "生 \^.・・南海古代航线ENorthern Mnriann Im. (l.K) 北( )OPt)hi Imblluill 加级盘w鋳I 7 • • •l*djrtU lriHQ(\OW tiuiQCA) 理的(赫儿卞姣甜)[、 -、 J. X3-ULI \ (pA円仇兰・ GblSHyk J I d 1Hh儿疔金 由于马来半 岛南部离丸陆过远,因此至今仍是以马来族为主而越南中部则最终被北下的汉 化民族“京族”所占据这里所说的马来族主要是指古典时期已经形成文化的民族实际上早在石器 时代,人类就已经按照这条路线进行迁移了当然在大陆地区(包括中国东南沿 海地区、中南半岛),海洋属性的马来人(早期)遇到了大陆民族后并无优势, 因此最终的势力范围集中于海岛地区就现在所说的马来族来说,占城就是他们 在大陆地区的最后据点依古典时期的续航能力来说,航线是需要沿着陆地的边缘前行的事实上我 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画出了那张《南海古代航线图》西线为马六甲一一马来半岛 ——越南中部(占城)——海南岛——中国大陆;东线为马六甲——马来西亚一 —菲律宾一一台湾一一中国丸陆在这条航线的终点我们可以找到两个重要的港 口城市,前者为繁荣于唐朝的“广州”,后者为昌盛在宋朝的“泉州”这两个 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从侧面验证了这两条航线在理论上的 可形性很多时候大家可能觉得地缘一类的理论研究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并 非如此,这种思维的确立一样有可能为现实生活服务比如你想去南海捞宝的话, 如果能先从地缘情况着手,就可以把探宝路线锁定在南海的两侧,而不是把精力 放在南海腹地的那些小岛周边。 中越陆地地缘分析(二)说到英法两国对中南半岛的地缘影响,必须要解释一个地理概念,即“印度 支那”印度支那”这个概念,广义上是指印度和中国中间的地区,也就是现 在我们所说的“中南半岛” O对于丸航海时代以前的欧洲人来说,印度和中国就 是亚洲的全部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看法倒也不无道理,毕竟亚洲的主 要文化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区的因此这个与“南亚次大陆”相比看似并无所少 地缘劣势的地区,被看做这两大文化区的从属地区倒也符合历史我们知道“印度支那”中的“支那”指的就是中国关于“支那”的称谓, 由于日本人的使用,中国人觉得非常不舒服以至于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这 一地区的称谓改为“中南半岛”,意思即“中国南部的半岛”于是这一以中国 为中心的地理名称成为华人世界的共识,当然这并不能改变西方人继续称之为“印度支那”关于“支那”为什么会为中国人所耻用,主要是由于日本人将之做为对中国 的称呼当然如果日本人的这种称谓是出于善意的,并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如果出于正常的情况,日本人并无必要将“中国”的称谓改变为一个基于西 方译音而产生的“支那”的称呼(也有说法是基于梵文的读音)不过日本人最 终这样做了,并将“支那”由一个中性词变为一个贬意词,却是有其政治上的目 的的。 在分析东亚部分时曾经说过,由于华夏族在文化上的强势,使得中央之国以 外的边缘民族要想入主中原的话,一般都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华夏族的出身,以 证明自己亦有统治这块土地的权力对于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日本来说也不例 外比起之前入主中原的亚洲边缘民族来说,日本有一个历史机遇,就是可以不 仅仅是为自己找一个“同文同种”的出身,而是有可能直接接过华夏正朔的大旗 这当然要“感谢”中央之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出身同样不那么“正统”相 比于满洲人的易服剃发,直接从盛唐吸收文化的日本人似乎“有理由”认为自己 才是硕果仅存的华夏文化继承人而这种思维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和越南也存在, 当然他们这样想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日本人这样想却是有更大的野心,毕竟能够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 中央之国是他们一直所追求的因此日本并不希望将中国(或中华)的称谓给当 时的中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不中不西的“支那”,而这其中所包含的贬意也 就不言而喻了既然英国已经在中南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进行了渗透,那么留给法国人的就只 有东部的空间了做为欧洲丸陆的老冤家,双方将争斗的战场又延伸到到东方法国人最终取得了越南和柬埔寨的控制权,并成功的逼迫泰国将湄公河以东 的地区交给了法国,这一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老挝。 在此之前老挝曾经于14世纪 开始出现正式的王国,至16世纪末就论为缅甸以及泰国的属国最终法国产将这三个国家合并成立的“印度支那联邦”,于是法国的殖民地, 因此也被称之为“法属印支”由于缅甸被并入了英属印度,因此印度支那有时 会仅指法属印支,即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英法两国从中南半岛的两侧同时发力,一般来夹在中间的泰国是很难生存下 去的不过泰国最终还是保持了独立,这固然与泰国王室圆猾的处事原则有关, 但最根本的还是地缘上的原因对于英国人来说,海洋上的利益始终是第一的因此能够控制印度洋与南中 国海之间的通道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这一点通过控制印度一一安达曼群岛(目前 属印度) 缅甸 马来西亚 新加坡,已经达到了目的,在这条航线上仅 有苏门答腊岛(马六甲的南侧)在荷兰人掌握之中不过荷兰人已经衰落了,并 不会对日不落帝国造成实质上的威协了当然如果没有法国的介入,英国人并不介意象他们在印度所做的那样,逐步 蚕食掉整个中南半岛不过在英国人还在经营他们的海上航线时,法国人从东侧 登陆了中南半岛,并和中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被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