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421633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摘要】美国对核战略作出调整主要是基于军事、政治、经济 和文化思想等因索的考虑,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恢复与完善核 不扩散机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核战略的转变对核裁军及国际 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其核战略的本质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 领域的绝对优势,因此核军控进程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词】战略武器军备控制利益博弈核战略2010年是核军控领域重要的一年,核安全峰会的召开、美俄削 减战略武器新条约的签署、美国颁布新《核态势评估》报告、《不扩 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审议会等,都预示着核武器的地位悄然发生 了变化其中,美俄于2010年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的《进 一步裁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尤其引人注目2009 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是在此发表了名为“无核世界”的倡 议演讲,承诺美国将致力于创造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一年后条约的签署,除兑现其竟选承诺外,也昭示着美国整体核战略 的转变美国对核认知的转变及原因早在2007年1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舒尔茨、前国防部长 佩里、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四位重量级前政要就联名在《华 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文章,呼吁世界各 国努力减小对核武器的依赖,阻止核武器扩散到潜在的危险分子手中, 从根本上消除核武器对整个世界的威胁。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 面临的核威胁重新作出了判断,认为美国所血临的核威胁已发生实际 转变当前吋代背景下,奥巴马对美国核战略作出调整主要是基于以 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军事领域冷战后,作为军事强国的中、俄等国对美国的军事威 胁H益减小美俄Z间不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双方矛盾在冷战后 大为缓解,发展双边关系,促进双边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 而中美Z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更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与 此同时,所谓试图发展核武器的“无赖国家”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 核威胁H益增大而对于这种威胁,传统的核威慑战略收效不大,规 模庞大的核武库反而更容易加剧核原料的遗失与外流,从而对国家安 全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美国常规军事力量优势的日益增强也间接降 低了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对美国核战略的转变起到•定的推动 作用政治领域奥巴马政府倾向于推动美国核战略的转变与布什政 府注重提升美国口身绝对实力不同,奥巴马政府更注重的是相对优势 的提升在防务、外交政策方面,共和党主张强大国防、独善其身、 和对孤立而民主党则倡导裁军、集体安全、多边合作、对外干预 在外交政策冃标排序上:共和党倾向于将安全排在第一位,而民主党 有时将人权与民主排在第一位,有时乂将经贸排在第一位。

      ①因此 在核军事领域,有理由对奥巴马吋期美国的核军控持乐观态度美国 国务卿希拉里也是核裁军的积极侣导者,并对美俄间削减战略武器谈 判表示拥护此外,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也对与俄罗斯就核裁 军达成协定表示支持奥巴马政府成员的态度对近期核军控领域所取 得的进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经济领域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是美国接下來需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美国有必要对发展与维护核武器所需的巨额财政支出进行削减 同时,解决国民就业问题,改善国民生活也是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对 选民们的承诺削减核武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有助于美国经济的 复苏文化思想因素美国一向拥有“道义领导”的思想美国历届政 府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美国有义务在道义上领导世界”正是由于 这种根深蒂固的外交理念,美国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或多或少地都 带有推广美国意识形态的动机和行为无论是奥巴马“无核世界”的 倡议,还是美国所提出的“在核裁军方面美国带头”等口号,近年来 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一系列积极举动,均有抢占道义制高点,争取积 极舆论导向,扩大美国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文化意味此外,冷战后至今核领域权力结构背景及核安全环境的变化也是 美国核战略转变的重要原因么一。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维护其在现有世界格局下的超级大国地位,并促进世界格局朝着对其 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其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就目前全球安全领域的 权力结构而言,美国在总体上无疑拥有绝对优势和超强控制力,但就 核领域来说,美国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获得绝对优势地位俄罗斯 由于继承了苏联吋代遗留的大量先进武器技术、常规武器以及庞大的 核武库,在核军控与裁军领域拥有制衡美国的资本,成为美国强有力 的竞争对手而且在当前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威胁增大,世 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来口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崩溃因此,推动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巩固与完善比拥有规模庞大的核武库更有利于 美国的国家安全在此国际环境及权力结构背景下,美国在核军控领 域采取一系列行动有其必然性及现实需要美国核战略转变在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中的体现分析美国核战略的转变应当从美国的视角岀发,考察新吋期核武 器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以及在核军控条约中美国的获益一个国 家获益超出其他国家获益的部分称作“相对获益”,而一个国家自身 的获益被称作“绝对获益”俄罗斯作为前苏联核武库的继承者,在 核军事领域有着与美国比肩的实力这就使得美国在条约谈判中以提 升“相对获益”为主要战略冃的,但基于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 国核战略又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第一,推动核裁军进程,间接扩大美国常规军事力量优势,削弱 俄制衡手段美俄虽在核武库规模上相对接近,但美国常规军事力量 却有着世界范围内的绝对优势除此Z外,美国拥有500余颗空间飞 行卫星以实现其绝对的信息资源优势,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使其 具备常规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通过推动核裁军进程,美国实际削弱 了俄对美的制衡手段,进而扩大了美国的“相对获益” O第二,推动核武库配置灵活化、高效化,•且不对新型核武器进行 限制,有助于扩大美国核军事领域的技术优势新条约对核武器的数 量限制与此前相比化繁为简,550枚核弹头、800件运载工具,其中 700件可部署是新条约中仅有的对战略核系统的数量限制在条约数 量限制内,俄美两国可自主决定各自核武库中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构成 而美国在核领域拥有巨大的技术研发优势,其核战略将转为不断提高 核武器作战途径和打击效能,加速核武器更新换代的“和对优势”, 进而实现以超前的核武器研发能力、高效的核打击能力为目标的扩大 优势战略笫三,放弃“取长补短”的核裁军原则,允许双方优势核武器的 保留根据新条约,美国将能够保持目前核武库中绝大部分的优势兵 器,对优势核武器的保留体现出美国核战略与冷战时期的不同。

      随着 苏联的解体,美国在核领域对制衡因素考虑开始下降,由传统的“制 衡苏联”,“确保摧毁”的威慑战略转变为将核武器技术优势由局部 扩大到整体的战略第四,不对核武库作实质性大规模削减,维持相当规模的核武库 条约中规定双方裁减进攻性战略核弹头的数额大约为1600枚只占 双方拥有量的一小部分,两国裁减后的核武器仍占世界的90%以上 并冃据西方媒体披露,条约中的核弹头计算方法存在漏洞,双方实际 裁减数量可能少于彼此宣布的数量由此可见,美国在对核战略进行 调整的同时仍将核武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对核武库规模 优势的维持在短吋期内不会改变总体而言,在当前核武器用于实战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情况下,美 国新核战略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着力恢复与完善核不扩散机 制,且更加注重技术优势与武器效能在兼顾推动核军控领域的发展 的同吋降低他国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美国核战略转变中的固有难题美国核战略的转变对当前“核军控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世 界安全与和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美国核战略中也存在着诸多 影响国际安全的隐患首先,美国规模庞大的核武库有悖其倡导的弃 核理念,其在与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中对双方核武库并未进行“伤筋动骨”的削减,弃核动机与诚意令人存疑;其次,美国在冷战 时期的威慑与遏制战略仍未消除,建立在假想敌核威胁基础上的核战 略仍然存在;笫三,美国对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进行强烈指责, 甚至不惜进行经济制裁与武力威慑,但对以色列事实拥有核武器却视 而不见,在防核扩散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令其在核军控领域的影响力大 打折扣。

      上述因素将影响美国核战略在未來的转变乃至全球核军控进 程的发展总体而言,美国核战略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奥巴马政府所主 张的核战略总体來说是朝着合作与温和的方向发展的,这有利于降低 美国传统的对抗式核战略对国际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对国际核军 控进程的发展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透视 其本质,也应当认清美国依然在主体上继承了其传统核战略,其核战 略转变的根木冃的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奉行“依 靠霸权保证安全”的立场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注释①涂文婷:“试析奥巴马吋代的美俄和战略发展态势及影响”, 《理论界》,2010年第4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