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与争议.doc
10页渐变多焦点镜片的验配与争议一、渐变多焦点镜片配戴者的选择A、成功的渐变多焦点镜片配戴者往往有如下心理特点:①希望避免单光阅读镜戴上摘下的麻烦;②不喜欢双光镜难看的外形;③喜欢尝试新事物-—尤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中距离模糊的中老年人.B、有下列特点的人则较容易适应渐变多焦点镜片: ①主动性强,对渐变多焦点的优点和适应证相当了解; ②进入老视状态不久;ﻫ ③个子较高,脖子较长,脊柱灵活性较好; ④无晕车、内耳疾病等情况; ⑤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如背挺得较直等)C、以下特征者不适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1、屈光参差:球镜、柱镜各相差2D以上,垂直方向双眼屈光相差2D以上 2、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3、有引发头晕的疾病. 4、心障碍 5、新眼镜适应期较长 6、过分的在意价格. 7、比较固执的性格、不易沟通 8、登高作业的电工 9、图书管理员 10、双眼集合能力异常者ﻫ二、老视和老视检测的特殊性 对老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检测是渐变多焦点镜片验配成功的首要基础1 老视的定义和基本表现 A、老视定义:由年龄因素引起的调节力下降,近距阅读时需要附加正透镜;调节幅度少于5D。
ﻫ 之所以将调节幅度少于5D作为老视的定量标准,首先是因为人们在阅读中调节幅度低于整个调节能力的一半时才会感到轻松打个比方,如果一人想要轻松地提3公斤物体行走的话,他就必须能提起6公斤其次,普通人的阅读距离通常为40厘米,换算成调节力(距离的倒数,以米为单位)则是2.5D根据上面的“一半”原则,只有拥有5D以上的调节能力(幅度),才能轻松地用25D(即40厘米距离)的调节力进行阅读 B、老视的原因ﻫ 新的理论:临床上老视一般都开始于40岁左右,因此,老视的原因可能不是睫状肌的变化,而很可能是晶体对睫状肌收缩的反应能力的变化 老视的发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人在15岁左右调节幅度即开始下降,但在40岁以前调节幅度一般仍大于5D,故有足够的调节力看清近物40岁以后,调节幅度降至5D或更少,老视的症状遂开始出现:看近物感到模糊、眼花、一读书就想睡喜光光线较暗时视物就不清了ﻫ2 老视的发生、进展及相关因素通常,老视都发生在36岁至50岁之间,但个体之间有较大差异ﻫ①屈光状态:配戴框架远视矫正镜的人发生老视比配戴框架近视矫正镜片的人早.这是因为框架眼镜顶点距离影响了调节效果如果都配戴隐形眼镜,两者间则没有明显差异。
ﻫ②用眼情况:近距用眼多的人出现老视较早,远距用眼多的人出现老视较晚③身体状况:个子高的人由于手臂较长,阅读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出现老视也晚些,需要附加的度数也少些④生活区域: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人发生老视偏早这可能与气温对晶体的影响有关⑤服用药物:长期使用胰岛素、镇静药、抗风湿药、利尿剂等药物也能使老视提早,因为它们能对睫状体产生影响ﻫ总而言之,老视迟早会发生,而且随年龄增加逐步发展ﻫ3 老视的检测和验配基本原则 正确检测老视是渐进多焦点镜片验配成功的第一步,而远距验光———即屈光不正的检测则是检测老视的基础 老视的渐进多焦点镜片验配通常分三个阶段:ﻫ①选择初步阅读附加镜;②调整阅读附加镜片;③确定最后近距阅读处方ﻫ 确定好远距屈光不正处方后,将矫正镜片放到试镜架或综合验光头上进行老视验光验光时需近距视力表一张,一般选择0.8~0.6的近距视标,测试距离为40厘米 A、选择初步阅读附加镜度(ADD):1 以年龄和原有的屈光不正状态为依据: 按年龄标准选择初步阅读附加值,再根据实际的屈光不正情况作调整,远视的可多一些,近视者可少一些比如,年龄50岁者可先选择+250D试戴,远视(+4。
00D)者可在此基础上加0.50D,近距处方为+3.00D;近视者(—5.00D)则可减去0.50D,处方为+200D.2 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方法, 即通过测量患者的调节滞后情况来确定其所需的初步阅读附加具体为:先将FCC视标(见图1)设置在40厘米,让光线变得昏暗使景深减少而检测灵敏度增加,再在被测者双眼前放置交叉柱镜(红点在垂直位,白点在水平位);询问病人水平线清和垂直线清的清晰情况,如水平线清,加正镜直至和垂直线一样清,此时添加的正镜量即被测者的调节滞后量,也是初步阅读附加的度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刚开始老视的人2 FCC检测视标3 “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是:ﻫ阅读附加=工作距离(用屈光度表示)-1/2调节幅度ﻫ假设一被测者的习惯阅读距离为40厘米(=2.50D),则测量其调节幅度的具体方法有二:ﻫa.将最小视标置于其眼前并逐渐向眼球移近,直至感觉视标模糊.如看清最小视标的最近距离为25厘米,则其调节幅度为4D根据公式,其阅读附加=2.50D-4/2D=0被测者注视距眼球40厘米处的最小视标,同时在其眼前加负镜,视标模糊时负球镜的度数再按“一半调节储备”公式换算即可得出其调节幅度.此法适合于工作距离特别近的特殊工种者.4 根据视力判断阅读附加的方法: 如被测者按远距处方配戴时的阅读近距视力为0.6,增加0.50D后近距视力增加至0.8,再增加0.50D则达1.0。
100D即其初步阅读附加度数ﻫﻫB、调整(精细)阅读附加度数: 阅读附加的精细调整可用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方法步骤如下:①在设置初步阅读附加后,让被测者观看其所需要看清的最小视标.如果看不清,加正镜直至看清②双眼注视视标,先加正镜至视标模糊,再加负镜至视标模糊ﻫ例如:一被测者初步阅读附加为+2.00D,加正镜至+1.25D(NRA)感觉视标模糊,然后退回+2.00D,加负镜至-1.50D(PRA)时出现视标模糊,则其较精确的阅读附加为NRA和PRA的中值,即0.125.这一方法也可以验证原初步阅读附加是否正确例如精确阅读附加接近于零,这说明原初步阅读附加比较正确.C、确定最后的阅读附加处方: 上面我们均假设被测者的阅读距离为40厘米.但我们还应考虑被测者的实际用眼距离及被测者所需要或常用阅读物的视标大小检测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须用试镜架调整处方ﻫ ﻫ三、镜片的选择 不同品牌镜片的设计各异、对不同的设计做简要的介绍,软性设计、屈光性设计、对称/非对称设计等,依据验配度数引导顾客选购合适的镜片.四、选框:ﻫ1 镜架的选择 渐变镜配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镜架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如下几点:A、镜架稳定性要好,一般不宜选用容易变形的无框镜架。
B、镜架须有足够的垂直高度,否则割边时易把视近部分割去;瞳孔中心到镜架底部至少应有18~22mm, 瞳孔中心到镜框上缘至少有12毫米、故镜架高度不应少于30~34毫米、(依据镜片的累进带长度而定)C、镜圈鼻内侧区域须足以容纳渐变区;雷朋架之类鼻内侧底部区域斜度较大的镜架视近区视野范围小于一般镜架,不宜选用ﻫD、镜架要有能够调整垂直高度的鼻支架E、较小的镜片光学移心量、减少因边缘干扰区的象差2、镜架调整ﻫ 配制之前需先将镜架尽可能调整至与配戴者的脸形相配:ﻫ1、符合脸形:确保镜框前曲面弧度与配戴者的前额弧度相吻合ﻫ2、镜架平衡:调整镜脚的角度,使镜架可以端正地戴在脸上ﻫ3、正确眼位:A、测量左右镜架几何中心垂直高度、B、点出半径画出水平线、C、调整鼻托中中心高度,D、水平线与下眼睑睑缘重合ﻫ4、前倾角(指镜架配戴好之后镜圈平面和垂直面之间的交角):调整镜脚使之保持在10-15度之间,但不能接触脸部.尽量使镜架与面部相配,这样有助于保持足够的渐变视野.ﻫ5、镜眼距离:调整鼻托使顶点距离尽量缩短,但不可触及睫毛 (一般以10~15度为佳), 6、镜腿长度(弯长点):调整镜脚长度与耳上点相贴符(接触0.5CM左右),垂长部分离耳后2MM预留方便摘戴,使镜架配戴稳定且感觉舒适。
3、瞳距、瞳高测量ﻫ1 瞳距测量 配戴者要想获得最佳视力,其视线需通过适当的视远区域,且从上往下看时恰好通过狭窄渐变区的中间部分并终止在视近区中央. 渐进镜的位置取决于前表面配镜十字的位置,该标记代表“配镜中心”.配镜中心置于瞳孔之前时,主参考点(即棱镜参考点)应位于瞳孔中心下方2~4毫米处(不同设计的镜片可能略有不同). 由于主参考点是渐进走廓的起点,因此其位置应以瞳孔作参照点镜片的正确位置取决于单眼瞳距的正确测量视近区中心往往内偏2~2.5毫米镜片上视近区中央部分通常用一小圆来表示ﻫ 各眼瞳孔中心均须与镜片配镜中心(配镜十字)相符,才能使镜片不同区域的视觉清晰而舒适,故配制过程中首要的是测量单眼瞳距(即鼻梁中央到瞳孔中心的距离),而不是总瞳距ﻫ测量单眼瞳距有很多种方法:(1)瞳距仪(2)瞳距尺: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步骤如下:ﻫ①检查者与被检者在相同高度相对而坐(约距40cm);ﻫ②将瞳距仪置于被检者鼻梁上;测量三次取平均值ﻫ③记录左右眼瞳距值;ﻫﻫ2 瞳高测量 配镜高度通常是指瞳孔中心到其正下方镜框内缘的直线距离当被检者处于自然体位时,渐变镜的配镜十字应与瞳孔中心相对应。
垂直位置随配戴者的高度、头位以及职业而异 常用测量配镜高度的步骤:1、在镜框模板上点出左右眼的瞳距点、并画垂直线同水平线形成“十”字线,在十字中心点向上5~6mm处做一记号、作为瞳高的参考点、2、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40cm左右)相向处于同一高度;3、被检者戴上镜架,以舒适的姿势平视前方;ﻫ4、检查右眼、检查者将笔式手电筒置于左眼下;照射被检查者的鼻子观察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是否位于已标记的垂直瞳距线上;5、确认角膜反光点是否与瞳距线上的瞳高参考点重合、不符重新点出、无误时画出水平线;即瞳高“十字”标识ﻫ6、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7、测量配镜高度:所画横线与其正下方镜框内槽的直线距离8、用测量卡检测:使用与渐变镜配套的测量卡可使渐变镜配制变得简易:利用它可以协助测量并核实瞳高和单眼瞳距,检查并纠正镜片表面的标记,而且还可以根据镜架样片标记的瞳孔位置确定与所选镜架相适的最小镜片直径五 订片 渐变镜通常需要订制,镜片订单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屈光度(远用屈光度、近附加度数)、单眼远瞳距、设计样式、镜片材料、染色和加膜等等也可以根据镜片移心量和镜架尺寸自己计算所需最小镜片直径.更加方便的方法是使用镜片商提供的测量卡(见图)。
镜片大小对于远视的老视者至关重要,应尽可能缩小镜片直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镜片中心的厚度(这也有助于改善镜片的外观)ﻫ核实配镜高度和单眼瞳距ﻫ六 割边、装架 镜片在中心仪上定位时其主要参考点是配镜十字置于中心位置,应根据水平线保证镜片处于水平位置,防止在割边过程中出现偏斜考虑到镜片装架时与镜框内槽相接触,而测量瞳高时只量至镜框内缘,因此割边时通常需要加上0.5mm的修正值七 品管配镜完毕应保留镜片表面标记以便核对核实处方:检查左右眼镜片正确必、屈光度数(特别是散光轴位);检查镜片架是否牢固核实配镜十字高度和单眼视远瞳距:配镜十字高度和单眼瞳距可以在镜片测量卡上测得(如上图)(注意镜片上的水平线须与测量卡上的水平轴平行,并使配镜十字位于“零位”)也可以用瞳距尺测量配镜高度,合格的渐变镜左右眼镜片上的四条水平线就处于同一直线上;戴镜核查结果配镜十字垂直和水平方向皆须与瞳孔中心对齐(图4)如果配镜高度有小误差且两眼配镜高度相同,可通过调整镜架消除误差,若配镜高度偏高时,则张开鼻托、增加镜脚长度,若配镜高度偏低时,则内收鼻托,但这不适用于塑料镜架;若误差太大,单纯调整镜架则难以纠正戴镜核查八 指导配戴 事先向配戴者说明镜片的特征(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