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组织冗余和绩效关系国内外探究综述.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289414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组织冗余和绩效关系国内外探究综述内容摘要:组织冗余在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都或 多或少地存在由于冗余存在的这种不可避免性,组织冗余 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对于个体和组织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影响本文介绍了当今组织冗余与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 状以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针对研 究中的不足,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组织冗余 企业绩效 关系组织冗余,单从字面意思看它即是组织资源的一种多余 或剩余,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很多不好的联想,尤其对于当今 正处于复杂动荡的经济危机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 而言但从其内涵来探究组织冗余,它并不总是一个单纯的 贬义词,组织冗余对于企业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与绩效之 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中,我们也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并深入到组织冗 余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中,而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如何更好 地利用组织冗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组织冗余与绩效关系的国外研究综述组织冗余(organizational slack)是组织理论中一个 非常核心的概念,现已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相关文献讨论的焦 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常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组织现 象,包括目标冲突、权利斗争行为、效率以及创新(Nohria & Gulati, 1996)O(一)国外研究背景尽管冗余最早是由Barnard于1938年引入到组织理论 中来的,但是该词是March和Simon于1958年在他们的著 作中第一次提出的。

      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 冗余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创新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大量研究但学者们大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冗余进行界定,因 此目前关于冗余资源的内涵尚未达成一致在这些观点中, 比较有影响力的是Nohria & Gulati关于冗余的论述,他们 认为冗余是组织可利用的、超出其给定水平产出量所需最小 投入部分的资源且最近比较重要的有关冗余的研究文献 中,研究者对冗余的界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 Nohria & Gulati对冗余论述的影响在冗余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论述方面,首先理论界是存在 较大争议的一些研究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冗余对企业绩 效的影响如代理理论的学者把企业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 之间一系列的代理合同关系(Jensen & Meekling, 1976; Fama, 1980),他们认为冗余是代理人或经理人不胜任的表 现,是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原因还有一些战略学者 也认为组织冗余会妨碍企业的战略选择,例如,Child(1972) 指出在面对环境变化的时候,冗余的存在会减少企业敢作敢 为的选择,从而错失机会和降低绩效这些观点都表明,冗 余和绩效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

      而组织理论学者则认为冗余和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关 系,即适度冗余能够提高绩效他们通常认为冗余是组织的 一种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它能够转化和利用以实现组织的目 标,它对绩效的有利影响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可作为诱因, 代表组织能够支付给成员的额外报酬(Cybert & March, 1963);可用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冲突,因为冲突通常都是由 于资源的稀缺而引起的(Moch & Pondy, 1977; Bourgeois & singh, 1953);可被当作应对环境变化的缓冲器,使组织的 核心技术在环境巨变时不受影响(Cheng & Kesner, 1997); 可促进企业许多战略行为的选择和创新活动的展开,如不断 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及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等 (Thompson, 1967)o值得指出的是,冗余对绩效的这些有 利影响在环境动荡的时候尤其明显(D Aveni, 1994; Meyer, 1982)O(二)国外研究现状理论界对于冗余与绩效关系的论述大都集中于冗余和 绩效之间是一种线性正或负相关的关系,但最近的研究越来 越多地表明,冗余和绩效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1.线性正相关关系流派。

      Singh ( 1986)使用销售、管 理及一般费用和运作资本中已吸收冗余和现金与证券中未 吸收冗余作为组织冗余资源,并以资产报酬率和主观评估的 指标作为绩效指标,得出高水平的已吸收和未吸收冗余资源 与企业高绩效是相关联的Hambrick & D Aveni (1988) 通过资产负债率和运作资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研究了未 吸收冗余与资产报酬率的关系,认为破产公司的潜在冗余的 平均值要显著低于继续生存的公司Bromiley (1991)通过 研究流动率与权益报酬率、销售、管理及一般费用占销售收 入的比例与销售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之间的关 系,分别探讨了可利用、可恢复和潜在冗余与绩效的关系, 得出结论:冗余资源特别是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能提高企 业绩效oMiller & Leiblein( 1996)、Reuer & Leiblein(2000) 都以应收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库存与销售收入的比率,销 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作为冗余指标,探究 了它们与资产报酬率以及权益报酬率的关系,分别得出冗余 资源的存在能增强企业绩效和冗余能够提高企业抵抗风险 能力的结论Geiger & Cashen (2002)探究了资产负债率 与创新的关系,认为组织潜在的冗余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Tan & Peng (2003)以折旧基金、储备基金、企业留利和销售费 用与利润率的关系,探究出未吸收的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之 间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一正线性的关系正好符合组织理论学 者的观点即冗余对绩效具有有利的影响2.线性负相关关系流派Davis&Stout (1992)研究了 现金流与收购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更大的现金流将会增加 收购风险Greenley & Oktemg订(1998)运用主观评估问 卷项目的方法,通过询问管理人员对资本冗余的主观看法, 得出结论“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 Tan&Peng (2003)也通过实证研究,以大修理基金、库存和 应付款与利润率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已吸收冗余资源与 企业绩效是负相关关系,而且所有冗余资源对企业市场地位 都产生正影响 3. U型关系流派Bromiley (1991)以企业承担的风险为绩效指标,认为冗余与企业绩效存在着 "U”型关系即一开始二者之间是负相关,然后超过一定 程度就变成了正相关冗余与绩效之间的这种U型关系表示 高或低的冗余都与好的绩效相联系,而中等的冗余则与坏的 绩效联系在一起4.倒U型关系流派Nohria & Gulati (1996)通过主 观评估两个问卷项目,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冗余与创新之间是 倒U型关系,即太多的和太少的冗余对企业创新都是有害的。

      Geiger&Cashen (2002)通过对流动率;销售、管理和一般 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与创新的关系研究,也得出可用冗 余和可恢复冗余与绩效之间呈倒置U型Tan&Peng (2003)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冗余和绩效之间呈非线性的倒 U型关系,即组织冗余有一个理想的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个 范围对绩效的影响都是负的George (2005)研究了分散冗 余与私营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冗余与绩效之间呈倒置 “U”型的关系:企业的绩效最初是随冗余的增加而提高, 但当大量冗余尤其是低分散冗余出现时,企业的绩效则是下 降的倒U型的关系则暗示了企业应该注意控制冗余数量的 增加5•其它相关关系流派除上述研究结论外,还有一些学 者通过研究发现冗余和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或非 线性的关系如Cheng&Kesner (1997)通过研究各种冗余与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的关系,得出冗余对企业应对环 境变迁的能力具有正或负的影响作用Greenley & Oktemg订 (1998)研究了派生冗余和投资冗余的绩效特征,认为冗余 和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高绩效公司中存在,但在低绩效公司 是不成立的。

      组织冗余资源的来源(一)权利行为来源观企业好的绩效会导致企业的冗余增加,而不好的绩效会 导致冗余的减少(Singh, 1986; Bromiley, 1991),但人们 并不清楚,经理们怎样做才能使冗余的数量发生变化 (Nohria & Gulati, 1996)O有些研究在分析具体的问题时 涉及到冗余的来源问题,通常都毫不例外地将其视为组织内 部权力斗争行为的产物这种观点确实已得到一些研究的支 持,比如,Schiff & Lewin (1970)的案例研究显示,由于 委托一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经理们通常采用“高估 成本和低估产出”的方法来创造冗余这表明,有意而为的 “权力行为”确实能产生一定的冗余二)有限理性来源观冗余来源的“权力行为”论可能并不是冗余来源的唯 一解释因为若冗余真的完全是“权力行为”产生的,那么, 企业要提高效率就必然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减少冗 余,提高组织的绩效企业绩效与冗余之间的关系应是负相 关的然而,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冗余与企业的经营 状况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企业效益越好,组织的冗余越多按照有限理性理论的观点,人们在对不确定的状态做决 策时,由于受某些条件的限制,通常总是追求满意解,而并 不苛求获得最优解。

      这种有限理性的决策思维模式反映在非 常规性业务活动的资源配置行为上,一般会表现为留有余 地,即保证活动有足够的、最大可能的资源需求量然而在 实际的运行中,资源的实际控制者往往又可能会在每个具体 的环节上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这些资源,以应对随后可能出 现的一些不确定情况所产生的资源需求,因而,最终可能会 使这些资源产生一定程度的冗余;并且当那些不确定情况所 涉及的环节越多、经历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冗余也可能越多 由于受时机、利益关系、价值偏好、组织学习以及一定的决 策机制和决策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在非常规性的业务活动 中,企业在这种有限理性支配下的资源配置行为,可能也是 产生组织冗余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企业的冗余资源可能 不仅来源于经理们的权力行为,而且更可能来源于组织决策 的有限理性行为(方润生,2003)o冗余来源的扩展,有利 于我们从新的价值维度来认识冗余在组织中的作用,从而进 一步提高组织的产出效率组织冗余与绩效关系的国内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关于冗余资源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对 冗余往往存在着误解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企业对冗余尤 其是人力资源冗余即组织‘冗员”往往是采取一刀切式的 “减员”策略。

      这不仅不利于人们对冗余资源的深入理解, 更难以使企业经理人员认识到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冗 余资源来提高企业绩效的观念一) 国内研究背景在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人们通常认为组织的绩效将 随着冗余的增加而降低,组织冗余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低 绩效的共同原因确实,中国国有企业的低绩效常常都被归 咎于冗余所导致的低效率经理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常常被建 议通过裁员等措施来减少和消除冗余二)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冗余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是十分鲜见的,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线性正相关关系方润生、李垣(2003)研究了冗余 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观点运用知识 创造等理论,通过对多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得出 如下结论:在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冗余与不同类型的企业 创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组合冗余的利用与企业的过 程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分散冗余的利用与企 业的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研究对企业 充分认识冗余的作用,尤其是对创新的影响作用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2•转置“S”型曲线关系蒋春燕、赵曙明(2004)认 为,在转型经济中,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总是线性或非 线性的关系,也可能是“U”型或倒“U”型的关系,他们在 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278家中国上市公司长达8年 的数据(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