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嘉鱼县老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3973383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嘉鱼县老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嘉鱼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按照鄂政扶发[2011]10号通知要求,在咸宁市扶贫办的领导下, 我县扶贫办迅速成立调研组,明确分工,在全县8镇82个行政村, 于2011年3月1日-6月30日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研情况 报告如下:一、嘉鱼老区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嘉鱼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邻咸宁市咸安区、南 接赤壁市、北与武汉市江夏区相连,西与洪湖市隔江相对,全县国土 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老区面积占近4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370279人,其中城镇人民106568人,农村人口 263711人,老区人 口 93632人(城镇人I I 6878人,农村人口 86754人);全县有8镇 1场,79个行政村,其中老区乡镇3个,老区行政村31个;耕地面 积429334亩,老区耕地面积为133976亩;粮食总产量18. 83万吨, 其中老区4. 5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588公斤,老区为483公斤;全 县人均国民收入2010年为28899元,其中老区人均国民收入14210 元;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为320800万元,2010年为905800元,全 县财政收入2005年为15549万元,2010年为47107万元,其中老区 财政收入2005年为760万元,2010年为778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2005年为3381元,2010年为6753元,其中老区农村居民人 均收入2005年为2850元,2010年3210元。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 电网村村通、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邮政通信 无缝隙覆盖,水利设施,98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维护了长江大堤 和百里长渠,建立了防洪抗旱排涝水利工程体系,但老区的小型水库 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维修、改造和完善文教卫 生建设方面,老区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学入学率达97%;由于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农民都涌入城镇经商或外出打工,农村工源 越来越少,目前三个老区乡镇,每镇只有1-2所小学,小学生上学难、 管理也难,急需整合资源建立农村寄宿小学,以解决留守学生上学和 管理问题一卫生设施,全县有乡镇一卫生院8个,其中已达标3个,村 卫生室107个,其中达标36个,基本缓解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冃 前老区民生状况,21421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老区建成的新农村8个,村民住危房的户数有1798户6798人,无住 房户100户,315人群众饮水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陆溪、高铁、 官桥三个老区镇一部分行政村已吃上了自来水目前,仍有部分村吃 水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作法与成效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 强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老区人民半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我县 也是一样,在老区建设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扶持与扶智并举, 不断推进老区开发建设,使老区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止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主要表现以下儿 个方面:(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老区发展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环境1998年,我县牌洲湾民垸 溃口后,国家和地方投资共5. 5亿元,整治我县长江干堤97. 8公里, 整险加固牌洲湾大堤41公里,是建国以来全县堤防建设土方量的总 和,形成了新的抗洪排涝水利工程体系全县8个乡镇通镇公路都已 完成道路改造任务,路面均已硬化,新建和改造村组道路300多公里; 电力部门对城乡电网进行改造升级,解决了群众〃用电难〃问题;邮政、 移动、电信部门加强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和通信基站建设,使装机容 量达到5. 7万门,实现了邮政、电信、移动通信无缝隙覆盖;农村教 育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突出重点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村级卫生室普遍建立;广电部门完成了城区光纤管网建设任务,使镇 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组群众看上了有线电视;祖祖辈辈都被"饮水难〃 问题困扰的老区人民,通过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解决 了 5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同时,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力度,使城镇化建 设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进■•步改善二是落实整村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自实施整村推进工作以来, 我县有21个重点贫困村开展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近两年在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清洁家园〃活动,各 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老区饮水工程3处, 解决了 1.5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多口,实 施改厨、改圈、改厕1200多户,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 件。

      三是扶持龙头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我县八个乡镇有5个平原乡 镇、3个丘陵乡镇、平原乡镇以发展蔬菜、水产为主,农民年人均收 入达5000余元,而丘陵乡镇则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年人均收入不足 3000元,人均收入和生活条件差距较大,为缩小差距,县委、县政 府根据三个老区乡镇都是丘陵的特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引进 〃湘芒3号〃和〃中芒1号〃芒麻改良品种,带动老区群众发展芒麻产业, 全县老区乡镇共新建优质芒麻繁育基地3000多亩,更新改造传达芒 麻面积2万余亩,亩平增收600多元近年來,根据市委〃在山上再 造一个咸宁〃的精神,三个老区镇结构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 林果经济和水产等养殖业官桥镇在田野集团的支持扶持下,带动官 桥村群众创3万亩油茶基地,高铁岭镇在大力发展桃李经济的同时, 在白果树村开发山坡地,建立了 1000多亩有机水果基地,陆溪镇根 据本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结构结构的调整,为 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定的推动作用)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不断推进老区经济发展一是组织开展千名干部结对帮扶,加快老区脱贫步伐从2007 年开始,我县实施了一定三年不变的机关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双扶〃 工程。

      全县共有92个单位986名机关干部包保帮扶986户老区特困 户,力争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双扶"工程实施以 来,所有包保干部主动与〃双扶〃对象结对子、攀亲戚,结合特困户实 际困难,帮着定思路、订计划、找项目、解难题原县委书记王兆民 帮扶一家残疾特困户,根据其残疾实际支持创办了家庭养殖场,养鸡 1000只、养鸭1000只、养猪10头,年收入近5万元2008年大雪 灾中老区384户群众倒塌房屋971间,全县〃双扶〃干部为帮助老区群 众搞好灾后重建,筹集资金达7. 3万元,使受害群众在全省率先搬进 "爱民〃新居二是加大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我们按照省、市扶贫办 有关要求和培训计划,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将技能培训与素质培养、 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定单培养与定向安置、输出就业与跟踪服务相 结合,实行招生、培训、输出、安置、维权等多方面的"一条龙〃服务,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先后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000人次, 转移就业60000余人次,促进了农民工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为老区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提供平台三是积极鼓励和扶持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外出打工人员是贫困地 区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因此,在推 进扶贫开发上,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后外出 务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 乡创业、建设家乡据统计,目前我县有外出打工人员近5万人,年 打工收入近3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近几年,在中央惠农 政策的扶持下,先后有300多名外岀打工人员回乡创业,累计投入创 业资金4000多万元,在当地发展种养殖业,新建蔬菜、瓜果、水产 基地近5万亩高铁岭原八斗乡的李益冉投资2000多万元冋乡创建 了湖北东鸿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桔杆资源生产香菇、生物饲 料和生物肥料,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致富;陆溪镇 外出打工人员尹土生回乡投资500多万元,承包了珍湖3000多亩的 水面发展养鱼、养猪、养鸭、养鹅立体养殖,年收入过100万元,带 动周边300多家农户发展养殖业三)坚持扶贫与解困并举,不断减轻老区群众负担一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根据中央1号文件 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2004年我县就全面实行了〃一降两补三取消〃 的惠农政策套餐,全县农民享受政策性减免和补助资金2543. 6万元, 农民实际负担同比减少1223万元,减幅45. 5%o在落实中央惠农政 策上,2008年我县已落实粮食补贴46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871万 元,落实早稻、中稻良种补贴374.4万元,农机补贴186万元,各项 补贴均以〃 -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惠民政策,不仅减轻了 农民负担,同时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

      二是积极带动老区群众抗灾救灾,搞好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2008年初的大雪灾,我县共倒塌民房384户971间,损坏民房939 户3120间,而这些倒房户绝大多数都是贫困户、特困户面对特大 灾情,我县坚持早谋划、快行动,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 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因灾倒损民房 补贴政策和恢复垂建实施方案,对每一倒房户统一设计建筑图纸,统 一办理报建手续,统一落实重建补助,统-安排县镇村三级定点包保 帮扶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市县两级包保单位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 点、政策减免一点、义务互助一点,我们为每个重建户落实重建补助 资金1. 1-1.4万元,仅用60天时间,建成〃爱民新居〃384户971间, 在全省、全市率先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为贫困群众撑起了一片天三、制约老区建设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尽管全县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增收等方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水利设施亟待整修完善我具村级水闸、泵站、水渠 等水利设施多数为七十年代前兴修,且大多数由于村级经济实力薄弱 而年久失修,以致设备老化。

      每遇抗旱排渍关键就不能启动,严重影 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如高铁岭镇新庄村有两座55千瓦的的泵 站,受益面积300多亩,由于泵管锈蚀腐烂,更新无资金,瘫痪多年, 农民种山靠天收陆溪镇虎山村原有四座泵站,担负全村70%的土地 灌溉,现电动机、水泵、铁管、变压器全部毁坏了,农民播种靠挑水,插秧靠天降再如水渠,高铁岭镇原有80多条约450里水渠,由于年久失修和没有清淤,现只剩下63条近300里的渠道可勉强使用今年抗旱,这些问题都突现出来,严重影响了抗旱工作的进行二) 村民饮水难亟待解决近儿年,在国家的支持下,虽然一 部分行政村村民吃上了长江水,但老区乡镇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势较高, 且又偏远的行政村村民吃塘水,房前屋后打的井水,十分不一卫生,严 重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如官桥镇观音寺村是全县最偏远的一个行政 村,全村3000多人,洗衣洗菜一塘水,吃的水还是前儿年老促会帮 助打的压把井和田边地沟打的井,下雨污水就渗了进去,很不卫生, 近期检测达不到饮水标准因此,该村村民患癌症的人较多村民多 次要求改善村民饮水问题,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至今未得到解决三) 低收入人口脱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如今嘉鱼老区与解决 前比,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形容毫不为过;与改革开放前比,亦不 可同FI而语。

      但是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平原与丘陵 之间,村民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们调查所到之处,既有富裕 农户,也有贫困农户,既有相对贫困人口,也有绝对贫困人口官桥 镇是我县重点贫困乡镇,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县统计局反映 的数字是2303元据调查,多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1200元, 这是因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提升了人均纯收入的指数如该镇观 音寺村,是一个有挖根生的贫困村,2003年人均纯收入1502元,多 数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元左右,2010年人均纯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