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doc
5页教学内容: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综合运用】(1) 注音棱(mò)陵 与其奇者(yù)荇(xìng) 寝(qǐn)夕日欲颓(tuí)(2) 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沉鳞竞跃(竞相跳出水面)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5)多义词辨析【重点难点讲解】(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个字,就写出了俯仰观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境界清新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答谢中书书》名书实文,“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文章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也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是心理活动,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情绪因之荡起微澜。
从想起、寻访张怀民到共同“步于中庭”与其在月夜美景下相携相知,将恬适平和心绪寄托在轻快自然的描写中,作者的抑郁得以消释,精神得以解脱课文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古今词义的不同是指古代使用的直到今天仍然使用,但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的词如“走”,古义为“跑”,现在指“行走”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果不加分辨地以今义解释古义,很容易造成误解、误读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词义转移,即古代表示某个意义的词,现在表示另外的意义了如“恨”,古义为遗憾,今义为仇恨②词义扩大,即指同一个词,现在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广泛如“河”,原来特指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河流③词义缩小,即指某个词在古代所表示的意义比现在广泛如“谷”,古代泛指粮食一类,现在只指稻子或小米④感情色彩变化另外,辨别古今词义还要注意古代合成词的雏形和现代汉语合成词的差别课文结构分析】第一篇文章《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又以感叹收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用了仅 84 个字,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课文写作特色】《答谢中书书》1.以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着感情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2.以精心布排的总领、具叙、总括的结构体现出缜密的特点3.语言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凝练丰富《记承天寺夜游》1.文辞简洁,内蕴丰远2.情景交融,景中含情3.描绘景物抓住其特点课本习题提示】一、设题意图与要求:1.记住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2.背诵是为了理解古文内容,培养语感3.默写的目的是检查背诵效果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 “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
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三、1.歇,消散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3.念,想;遂,于是、便;至,到4.但,只同步达纲练习】(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沉鳞( ) 猿鸟( ) 未寝( ) 藻荇( )②石 bì( ) cuì( )竹 将 xiē( ) 欲 tuí(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③自康乐以来( )④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⑤欣然起行( )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4) 填空①《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有《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③《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其具体运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翻译下列句子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简答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写景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景物描写练习:挑选自己喜欢的景物作一番描写。
注意其中要有动静结合,要有总有分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 ①lín yuán qǐn xìng ②壁 翠 歇 颓(2) ①消散 ②坠落 跳出水面 ③自从 ④门 ⑤……的样子(地) ⑥考虑,想到 于是到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⑨只是(3) D(4) ①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陶隐居集》 ②《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③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 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 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③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④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 ①这是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它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②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