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doc
6页毕业论文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2014年6月25日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论文关键词:《李娃传》 创作主体 文学创作心理 思想价值论文摘要:《李娃传》细致刻画了妓女生活,生动描写了士妓交往,展示 了一个群体、阶层的深层心理状态,表现了平民情感世界的h我满足和士大夫对 社会的讽刺不满文学评论家们对《李娃传》进行了深人而细致的研究,关于李娃传》的思 想价值意义,研究者们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其一:《李娃传》“是一支描写青春与爱情的赞歌,,(叙述了郑生和李 娃曲折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袁行需主 编的文学史、吴志达的《唐人传奇》等皆持此观点其二:小说是一•部反封建、 反门阀制度的作品通过描写李娃的反抗和构建大团圆结局表现下层人民对不合 理社会制度的批判其三: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人性主题才 是小说的真止主题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殆格和行为针对《李娃传》思想意义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一部作品思想价值意 义评析的根本基点应该是创作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其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 从作品中分析得出其“无意识”流动的思想,才能分析出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文学艺术家意识世界中精神的符号化过程,这个过 程是现实ttt界和人类思想的交融人类的文学活动都可以被看做一种心理现 象现代心理学认为,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作家个人经验、记忆、个体 潜意识和时代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反映所谓文学艺术,并不是对外物的机械模 仿,更不是模仿其中精工与技巧,而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和过程,是一种心理 活动的功能和意义v [3J探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应“知人论世”,从根本上入 手这里的“根本”应该是存在于作家创作心理中的动机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水 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 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 身去认识文学创作过程不是作家对于现实的被动反映,是作家基于一定动机前提下 发生的心理思维,是推动作家真正进人艺术创作过程的内在需要或心理驱动力 在创作过程,动机执行着激发构思、推动传达、引导整个创作活动朝着一定H标 进行的重要功能思想价值意义不仅被创作者个人的情感动力所支配,还被社会 的效用所调节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作活动实际是作者内心“情结"语言符号化的 分解转移这种内心的情结是作家内在情感和外界因索相互碰撞的结果,是心理 和社会的外在表现。
内在情结和外在“压力”的对峙和交融使得作家有了创作的根 本动力,并且这种充满活力的动态心理将一直贯穿于作殆的产生过程文学作品的创作,并非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技巧这三者的简单相加,就 像人的生命并不就是躯干、肢体和皮肤的相加一•样,而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复杂得多的动态心理过程川南朝刘樱的“虚静”观点就是一种创作思维运行过 程的心理作用论刘舰之“虚静"是在要求创作者在创作之时,抛开一切杂念,清 澄空澈,以备构思之前提在作品形成过程中,创作者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着, 而个体不是简单孤立地存在于群体中,社会的因素必然在其作品的形成过程小留 下痕迹,作家的情感变化也必将融人创作的河流中冈察洛夫说“这都不是我凭 空虚构出来的,而是在我周围的空间活动着的,我要做的只是观察和思索而 已}sl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构思、创作语言都是创作者的心理流动过程 因此,研究作品的思想价值意义应从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具体着手,发掘其创作动 机,明了其心理流程,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文学创作心理角度來说,要明了谁是《李娃传》真正的创作者,创作的 动机是什么,作品产生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问题背后探触创作者的创作 动机和心理流程,才能对《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品析。
对于(李娃传》的作者,学界一般都认为是白行简,各类文学史皆持此观 点笔者并不是对此提岀完全反对意见,但是白行简只是以书面文字使《李娃传》 流传的作者而已这一点前辈学者早有论述:“《元氏长庆集》卷十《酬翰林白学 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句下自注云:“乐天每与余游,从 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宋曾糙 《类说》卷二十六上辑唐陈翰编《杲闻集》,其中《研国夫人传》篇末注云:旧 名一枝花可见元棋、白居易在新昌宅(白居易在长安新昌里的第宅)听说 的一枝花话’,讲的就是《李娃传》的故事闹“据专家考证,李娃传》中所 叙述的故事来自肖吋民间说话’,《一枝花》民间艺人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 文化人’‘《李娃传》原先是以一种“说话”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这就否定了口行简是 其创作的起始作者那么对于其研究就必须将两者结合起來,特别是在对作品的 思想价值意义予以评论的吋候,就更应该将其分段综述,否则得出的观点必然是 片面的犹如研究《水浒传》不可能绕开《大宋宣和遗事》,研究《三国演义》 不可能绕开《三国志》,同样,研究(李娃传》不能抛开其原始的“说话”原体“一 枝花话”。
唐代中后期说唱艺术非常繁荣,它已经由原來的佛经讲唱发展成为民间的 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是对下层人民生活真实的反映,是对很多下层人民 平凡生活的描写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的是对人物命运的真实刻画,有的掺杂了创 作者个人的情感因素真实生活命运的描写是平凡小人物心理的表现,个人情感 的掺杂更是创作者心理的曲折展现《李娃传》中对李娃生活场景艺术地表现了 一个倚门卖笑女子的崎形心理,而玩弄士子的情节更是妓女群体的心理折射,相 助郑生情节的构造是这些女子内心深处世界的外在示现,接受封赏的幻想是其命 运空中楼阁的现实构建白氏再次“创作"《李娃传》的H的是不是如其在作品中的自我陈述那样, 是在游玩中于新昌宅所听,感血记载对此学界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卞孝营先 生对此早有论述,他认为白行简“创作《李娃传》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讽刺, 还有对自身家世不幸的愤慨白行简将《一枝花》话’改名为《济国夫人传》, 反映出他与说话人的用意大不同说话人形容妓女李娃貌美如花’,无讽刺之 意而白行简渲染妓女李娃封济国夫人,矛头指向朝廷cal“借用当吋流行的《一 枝花》话,加工改写为传奇名篇《李娃传》,极言妓女济封国夫人,以讽刺名教 之虚伪,以牙还牙。
作站原來所反映的思想精神价值再次在创作者的改动中 发生了“无意啲变化,作品人物的定性已经从“说话叫|的平凡人物变为“现实”中 的名门望族,原创者对生活的幻化理想变成了再创者对社会政治的恶再现《李娃传》的思想价值意义,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一)群体妓女形象心理的展示唐传奇中有很多对妓女的描写,《霍小玉传》、《柳氏传》、《飞烟传》、《莺 莺传》、《李娃传》皆是霍小玉、柳氏、飞烟、莺莺、李娃这些妓女形象(91中 只有李娃一人例外唐代妓女地位低下,形同奴脾,“大部分形式就是由一-个年 老色衰的妓女充当鸿母,蓄养一些妓女,以出卖色相身体为生如《李娃传》 的李娃"T唐代文士对于这些女子仅仅是一种玩弄取乐的态度,这是那个 时代的风气在kf冲命运中挣扎的悲性女子所有的只是无奈地被操纵,而李娃 是这些形象小一个较为独特的个体她的曲折命运集中展示了妓女群体的心理世 界其一,无奈的悲伤心理唐代社会的等级观念注定了妓女的悲惨命运,她们 多有一种麻木、失去灵性的意识李娃和老鸦设计讴骗郑生钱财的情节是倚门女 子生活的真实刻画,她的心理正是其所代表群体心理的再现其二,社会的鄙视、 文士的风流所造成的悲剧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这些凄苦的妓女心中蕴藏着 一股反抗的力量,即对风流文士玩弄她们情感的怨怒之情,甚至是报复之心这 种反抗的心理是生活于社会底层,处于被玩弄地位的妓女们心中所共同期望得到 的结果二) 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李娃传》来自民间,它是民间创作者的心理折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文 化人熟悉那些旅店老板、挽歌郎、妓女,了解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创作的心 理动机是因为内在某种情感的表现压力,“是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 而产生的动机Ji|, •是一种寻求刺激和满足的动机……表现为对探索、理解、 创造、成就和自我实现的渴望[3]0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浪漫情节的艺术展 现是这些民间创作者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其矛盾而现实地麻醉于自我构造的但} 满艺术世界中卞孝营先生认为白行简再创《李娃传》是基于一-种对社会和名教 的讽刺和不满,这是对再创者的创作动机、心理的点明白行简已经改变了原创 者的创作H的,原作品己经成为再创者心理发泄的工具创作者的文化结构己经 发生了转变,随之改变的便是他们的心理定势此点先生己经在他的《(李娃传 新探》中有了详细的论评,这里不作赘述三) 情节丰富的世情小说《李娃传》属于爱情小说似乎己成定论,但是尢论是对作品描写对象的分 析,还是对作者创作动机心理的探究,都没有理由将其定性为爱情小说。
事实上,《李娃传》重点不是描写李娃和郑生的爱情,而是以一•对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为 主线展开广阔的画卷,从而以一个特定的视角来审视为时的社会状况更为细致 地说,是勾画了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妓女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品性小 说中虽然用较多的笔墨对爱情事件予以描写,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爱情小 说",这就如同后來的长篇巨制(红楼梦》一般,其虽然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 宋钗三人以及大观园中众多女子的爱情故事,可是谁会将其肖作一-木简单的爱情 小说去看?爱情小说是难以涵盖《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李娃传)的内容 亦非常丰富,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达官贵人、名门望族、市井小儿、街头 娟妓等各色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是细致地刻画了普通民众淳朴相扶的心理和人 格内在的伟大,不仅使小说的内容更趋于丰富,也使小说的思想更加深刻由此 看来,称《李娃传》为一部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短篇社会世情小说要更为恰肖, 更近于小说的本原内容结语《李娃传》这朵唐传奇“间苑”中的“奇葩",以其独特的思想意义血显得格 外“芬芳舄她來自民间,是民间艺人内在心理的真实展现,集中透视的是一•个特 殊群体的心理通过对作品创作者心理的透析和人物形象心理的分析,读者可以 看到一个社会吋代中特殊群体的心理要求和矛盾愿望一这才是《李娃传》真正的 思想价值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