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信仰建设的关系.doc
5页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信仰建设的关系摘耍:社会的信仰建设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信 仰建设对社会经济体制建构的影响,又有经济体制对信仰建设的反作用 止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对于促进信仰建设的良性发展和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经济体制信仰建设关系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需要有一种主导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共同信 仰,我国意识形态的价值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构在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牛产关系 的具体组织和运行方式,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与主导信仰具有一致 性,但是山于体制自身带有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因此会对属于上层建筑 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影响信仰建设本身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影响 经济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社会的信仰建设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 的,需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探讨一、信仰建设影响社会经济体制的建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个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 展的水平决定的,但是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反过來就会影响和 制约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也会受到社会主导信仰的 影响,在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建构。
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主 义,如何対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是影响经济体制建构的一 个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前后实行的经济体制深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影 响1.改革前信仰建设对计划经济体制建构的影响我们党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不仅 要在新的国家政权中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 导地位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通过各种 措施和战略,逐渐消解了其他的异质意识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齐整化,形成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势控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民众中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理论指导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建构起来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计划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替代物, 无疑被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木质特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 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必然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当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取代了资本主义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 础上,有可能和有必要实行“计划经济”,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按比例均衡 发展当然,马恩并没有使用“计划经济”概念,但其理论中已包含这一 思想,“计划调节”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许多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改革前,由于政治斗争、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经济体 制认识上的僵化使人们认为计划经济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其次, 因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上,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具有高度自觉性、计划性的,而计划经济恰 恰最强调计划性、集体行动和集体主义,认为这更能够体现人们行动的自 觉性因此,人们很容易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实 现共产主义必然的一种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山于更多地偏重“小我”的 利益,因此被认为是与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人思想的崇高境界相背离的 所以,我国在理论上接受了斯大林著作和苏联教科书的观点,在实践上模 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主 要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通过指令性指标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 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同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 模式,效益低下,缺乏活力我国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对这种经济体 制进行改革2.改革后信仰建设对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仍然是中国各领域不 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但与过去意识形态向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社会生活 全面政治化不同,改革后,意识形态对公共生活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信仰 建设方面,允许多种信仰的存在,从某种角度讲是政治环境更宽松和社会 更民主的一个表现。
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冇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为不同观 点的提出及不同见解的论战、批评和反批评提供了可能思想的解放使人 们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了过去对市场经济错误与 教条的认识,人们不再将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 制度,看到了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首先,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理论是当 前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理论根据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所以商品经 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必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配置方式有利于促进当前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 国力,这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征、原则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是…致的牛 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社会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而公有制恰恰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则赋予了社会主 义经济以竞争力和活力从分配制度來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 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分配上通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原则实 质上仍然是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原则的体现。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耍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 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既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增强全社 会的创造力,又不至于导致两极分化和激化社会矛盾,而最终可以实现共 同富裕,这是符合社会主义H的的,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终理想是一致 的;再次,市场经济对物质利益的重视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是一致 的市场经济是功利的、重视物质享受的从人的追求来看,对物质目标 的追求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目标,即使当人们追求精神价值的时候,也不 否认物质价值的重要性离开了人的利益,一味强调信仰,就有可能把信 仰变成虚幻的东西甚至是虚伪的东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注重自己的 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以此为前提才可能有真正的 精神生活、真正的信仰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市场经济是一致 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积极的信仰,它所信奉和追求的共产主义 伟大理想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宏伟目标,它既是人理想和愿望的寄托,乂是 可以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而达到的现实目标它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强调 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因此具有较大的物质价值, 它以此为基础,鼓舞人们塑造完美高尚的新人格,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是最具冇现实性的信仰。
二、社会经济体制对信仰建设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当然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它对于 社会的包括思想信仰在内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不管是计划 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往往都是通过生产力实现 的经济体制如果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冇效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 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就能坚定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对马克 思主信仰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Z则会引发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质疑,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1.经济体制施行的客观效果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