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文化易考易混常识汇总(共123组).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lu****9
  • 文档编号:327064302
  • 上传时间:2022-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6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文化易考易混常识1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后用社稷代指国家2校、庠序:属于乡学,地方学校校:夏代学校名序:商代学校名庠:周代学校名3牺牲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色纯牲口牲:体全牲口4太牢、少牢太牢:用牛、猪、羊各一祭祀少牢:用猪、羊各一祭祀5仓廪仓:贮存谷的粮仓廪:贮存米的粮仓6府库府:贮存文书档案库:贮存金帛财货和武器7封禅封:天子登泰山筑圆坛祭天禅:天子登泰山脚下梁父山筑方坛祭地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其中汉武帝五次封禅8朝觐、朝聘、奉朝请朝:诸侯春天拜见天子觐:诸侯秋天拜见天子朝聘: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使大夫;三年一大聘,使卿;五年一朝,则君自行奉朝请:东汉设置,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以加朝会的资格隋罢奉朝请,另设朝散大夫、朝散郎,作为文散官的官号9践阼(祚、极、统、位、国、帝)、践政(莅)、践袭、践事践阼(祚、极、统、位、国、帝):国君即位,登基践政(莅):当权践袭:沿袭践事:供职10道、路道:①汉代少数民族聚居区,相当于县。

      ②唐代原来是监察区,后成为行政区域(道-州、府-县)路:①宋代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路-府、州、军、监-县、军、监)②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11邻(比)、里(闾)、族、党、州、乡五家为邻;五邻为里,25家;四里为族,100家;五族为党,500家;五党为州,2500家;五州为乡,12500家12姓、氏姓:以女子为传承中心,别婚姻,秦汉时期姓氏合而为一氏,以男子为传承中心,明贵贱13名、字、号名:出生三个月后父亲命名名供长辈称呼,自称时表谦卑,直呼时表轻蔑字:男子20行冠礼尊长取字;女子15行笄礼取字,词义相近或相反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或尊敬号:自称14伯、孟、仲、叔、季伯:嫡长子孟,庶长子仲,老二叔,老三季,最小15孟、仲、季孟,每季的第一个月仲,每季的第二个月季,每季的第三个月如孟春是1月,仲夏是5月,季秋是9月16孝悌、孝廉孝:孝敬父母悌:敬爱兄长17椿楦椿:代指父亲楦:代指母亲椿萱并茂指父母健在18考妣考:先父妣:先母19失恃、失怙失恃:丧母失怙:丧父20丁忧、丁艰丁忧:丁,遭遇忧,居丧丁忧指遭遇父母的丧事,又叫“丁艰”“丁家艰”。

      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丁艰:分丁内艰和丁外艰丁内艰指母亲或祖母去世丁外艰指父亲或祖父去世21泰山、泰水、东床、乘龙、令坦泰山:岳父泰水:岳母东床、乘龙:女婿令坦:对对方女婿敬称22丁男、丁女、丁口丁男:又称男丁、丁,指成年男子丁女,到服役年龄的女子丁口,男女人口23姻亲、血亲姻亲: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属24婚、姻、娅婚:女方之父姻:男方之父娅:连襟,姐妹丈夫的互称25姑、舅、小姑(女妹)姑:婆婆舅:公公小姑:丈夫之妹26女弟、从弟、舍弟女弟:妹妹从弟:堂弟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27期功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28五服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斩衰:五服最重,用最粗生麻制作,衣裳断处不缉边,服期三年齐衰:以粗麻布制成,衣裳断处缉边,服期分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大功: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缌麻:五服最轻,用较细熟麻布制成,服期三个月29豪右(右族)、闾左豪右:豪门大族闾左:贫民百姓30左衽、右衽左衽:古代衣襟又称为衽,左衽是衣服前襟向左掩,指少数民族或汉族死者的着装方式。

      代指不服朝廷的远方敌人右衽:衣服前襟向右掩,指汉族31南面、北面南面:称帝北面:称臣32饥馑饥:五谷不收馑:蔬菜不熟33江河江: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河: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34江左、江右、江阴、江表江左:长江以东江右:长江以西江阴、江表:长江以南35朔、望、晦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36阡陌阡:田间南北小路陌:田间东西小路37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38行伍行:五伍为行,即25人伍:一伍5人39稽首、顿首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颂扬之辞九拜最重,引头至地,长时停留臣拜君,后来用于拜天地、父母、祖、师、庙、墓等顿首:顿是“叩”的意思,顿首即磕头,请罪之辞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用于下对上或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书信表奏首尾表示恭敬;臣拜君时谢罪或有重大请求40征辟、察举征辟:征辟是汉代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征:皇帝征聘辟:三公府、州郡辟除察举:汉代至隋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确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自下而上考察推举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廉(孝敬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

      41黜陟黜:对官员降职或罢免陟:对官员晋升或进用42秋闱、春闱秋闱:即乡试,每隔三年秋天八月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凭秀才身份考取举人,第一名为解元春闱:即会试,乡试第二年春天三月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凭举人身份考取贡士,第一名为会元43荫、袭、赠荫:子孙因先人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免罪、入学或得官(入学,荫生;得官,荫籍)袭:爵位分世袭罔替和世袭世袭罔替,原爵次数不限世袭,每承袭一次降一级赠: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存者称封,死者称赠44孝廉汉武帝设立的察举制,东汉规定年满40岁,三国魏不限,明清时对举人的雅称分岁举与诏举对象是地方600石以下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孝:孝顺亲长廉:廉能正直45致仕(休致、致事、致政)、乞骸骨、乞身致仕:交还官职(辞官或正常退休、一般为70岁,称悬车之年乞骸骨,乞身:自请退职46介(甲)、胄介(甲):铠甲胄:头盔47拔擢拔:无职为官擢:在原官上提拔超擢:越级提拔48俸禄俸:俸银(唐中期至清朝)禄:禄米(战国至唐中期)49臧否臧,表扬(褒)否,批评(贬)引申义:褒贬、评论(人物)50经传经:儒家经典。

      传:解释经典的著作51四书、五经、六经四书:论、孟、中、大五经:诗、书、礼、易、春六经:比五经多出《乐经》52风骚风骚:《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53脍炙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脍炙:佳肴,被人称赞的诗文或事物54合纵连横秦居西,燕赵魏韩楚从北向南依次排列(齐最东)故六国联合谓之合纵,秦结盟某国谓之连横55间道、倍道、间行间道:偏僻小路从小路走倍道:日夜兼程间行:从小路走56穷达穷,陷入困境,走投无路,困窘达:显达57治乱治,治世,安定乱,乱世、动乱58本末本:农业末:工商业59桎梏桎:脚镣梏:手铐60涕泗涕:眼泪泗,鼻涕61户部、礼部、工部户部又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北周始设民部唐高宗改民部为户部,长官为户部尚书,侍郎为副长官掌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漕运、财政收支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侍郎为副长官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陵寝修缮、宫室官衙营造修缮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62歃血、衅钟、衅鼓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衅钟,古时的一种祭礼,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行祭钟仪式,称衅钟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63御史、刺史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之太守东汉之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64上元、中元、下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下元:农历十月十五65上九、中九、下九上九:每月二十九日中九:每月初九下九:每月十九日66春社日、秋社日春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秋社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67河汉、河南、河东、河朔(河内)、河西河汉:又称天河,云汉,星汉,即银河河南:黄河以南地区河东:黄河以东地区,指今之山西省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西:即西河,黄河以西的地区68考课、铨选考课:又称为考绩、考功,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优秀称为“最”,较差称为“殿”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69三公、三师、三孤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主民、太尉主军、御史大夫主法)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后汉至宋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宋徽宗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沿袭到清秦朝以后多为虚职三师:东宫官职,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后成为荣誉称号,是虚衔三孤: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副职,称为三孤70出、入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一般为贬谪入,入京为官,由地方官调任京官71明经科、明法科明经科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是指考察通晓经学(汉代专指儒家经典)的水平明法科是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是指考察通晓法令知识的水平72中央学官、地方学官中央学官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等祭酒: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司业: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专掌经学传授现为学位名称助教: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祭酒和博士教授生徒地方学官有学政、教授和教谕学政: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督查各地学官的官员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教谕:明清在县里设置“县儒学”,是一县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训导数人 73鹿鸣宴、琼林宴、鹰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