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docx
6页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的文章,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彰显了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彰显了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要坚决反对质疑改革开放的错误观点,坚持";四个自信",正确面对和科学分析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个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个春秋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既是一部气势恢宏可歌可泣的交响乐,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彰显了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和开辟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中,在实践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认识上也存在着有人质疑改革开放的一些看法,诸如,认为改革开放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改革开放一些政策过头了,性质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了;改革开放不彻底,应该全盘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等等显然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一、中国改革开放既没忘";老祖宗",又开辟了";新境界",彰显了理论自信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搞资本主义,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描述,一些政策和措施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生活中资本力量过于强大、非公有经济占很大比重、贫富差距过大,等等甚至有人妄言,中国改革开放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相关论述和设想马列经典理论不是教义和教条,而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是不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一再强调,他们是";不断发展论者",对于未来社会的特征";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因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得出的结论,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关于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没有涉及 其次,中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如何在发达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有过俄国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有其严格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要和具体的时代实践相结合,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这样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⑤ 邓小平还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因为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这就要求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坚持";老祖宗",又不断开辟";新境界". 再次,改革开放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等于就是搞资本主义,而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外开放就要充分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当然,对外开放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马克思当年在研究德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曾经指出,德国";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达".列宁在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时也指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quot; 第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 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在根本遵循上一脉相承,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和";本";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都是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和优秀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在远大目标和价值追求上一脉相承,都为了人类美好未来不懈追求,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追求无产阶级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崇高性;在理论品格上一脉相承,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务实性;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一脉相承,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科学的观点上一脉相承,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在科学方法和思想方法上一脉相承,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注重调查研究,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历史洞察力、世界眼光、科学思维上一脉相承,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形势、实践发生剧烈和深刻变动的时候,富有时代性和历史创造性。
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大众化,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进入新境界、新阶段;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面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几大基本问题上,在科学回答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等几大规律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上与时俱进,不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二、中国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成功闯出了一条新路,彰显了道路自信 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或者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quot;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是合乎党心民意顺乎时代潮流的英明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好、走得对 首先,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不通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受苏联的影响较大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以俄为师到以俄为鉴的过程列宁去世后,符合苏联社会经济要求的新经济政策被中止,在各种因素的聚合下,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应当承认,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惯性,而且这种体制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但问题是这一体制未能适应时代的转换和改革的要求,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出现了结构性危机,形成一种体制性障碍之后几十年,苏联的改革反反复复、步履维艰,新问题不断产生,老矛盾越积越多 其次,苏联剧变的惨痛教训证明了改旗易帜的邪路绝对不能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改革逐渐失控和变味变向在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号下,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放弃党的领导,推行多党制,动摇了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军队国家化,放弃军队领导权,自毁长城,导致思想混乱,动摇执政根基和合法性,最后导致苏联共产党偌大的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避免苏联模式的弊端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逐步注意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并对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思考和初步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和扬弃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时,非常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quot;再次,改革开放使中国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三、中国改革开放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彰显了制度自信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政治改革滞后,需要搞全盘私有化、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 针对这种错误观点,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作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提出中国搞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政治上绝不搞西方那一套 首先,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改革之初,为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还明确要求,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苏联东欧剧变后,邓小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把青少年教育好,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推进和全面进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强调要搞好顶层设计,要有战略定力,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