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粮油仓储病害及其防治.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90123954
  • 上传时间:2021-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粮油仓储病害及其防治 粮油上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从数量上看细菌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而对储粮安全危害最大的是真菌粮油上的真菌主要包括:霉菌、酵母菌、及一些植物病原真菌粮油上的霉菌大约有100种以上粮油霉菌的特点数量多:每克粮食上有几百个到几万个霉变的粮食上有几十万到千万个营养类型多:有寄生菌、腐生菌和兼寄生菌其中以腐生菌对储粮危害最大典型代表就是曲霉属和青霉属它们可以引起霉坏变质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低温性、中温性、高温性储粮霉菌适应温度范围分别为0-30,4-45,25-80摄氏度干生性,中生性和湿生性储粮霉菌适应的最低相对湿度是(%)分别为80以下,80-90和90以上粮食上以中温性霉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干生性的霉菌对低水分粮的霉变起着决定作用对环境中氧气的要求,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但对低氧环境有些霉菌耐受力很强霉菌又可分成田间真菌和储藏真菌:有代表性的田间真菌如链格孢、镰刀菌、蠕孢霉、枝孢霉、弯孢霉等田间真菌在新收获的新鲜粮食上最常见随着粮食水分降低逐渐减少储藏真菌主要是指收获后感染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曲霉和青霉这些霉菌是造成储粮发热霉变的主要菌种稻谷和大米中的微生物入库稻谷一般每克样品上约有100多个霉菌孢子,以附生细菌和田间真菌为主,?但在长江以南及珠江流域,新稻谷上往往有较多的储藏真菌,如黄曲霉、白曲霉等。

      霉菌菌丝侵入稻谷的糠层和胚部稻谷加工成大米时,霉菌菌丝绝大部分集中在米糠中所以米糠最容易霉变发热 小麦和面粉中的微生物 新收入库小麦每克样品上约有霉菌孢子百余个一般小麦内部带菌量低于外部;南方小麦带菌量通常比北方高;冬小麦带菌量比春小麦高新收小麦皮层下普遍存在交链孢霉的菌丝,称“皮下菌丝”,它们随储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因此皮下菌丝的存在代表小麦的新鲜程度小麦霉变后皮下菌丝被曲霉、青霉等储藏真菌菌丝取代对面粉安全储藏影响最大的是青霉,其次是白曲霉、黄曲霉和灰绿曲霉面粉中霉菌主要来自小麦霉菌菌丝和孢子主要在小麦的皮层下和胚部,胚乳中极少小麦磨粉后,霉菌集中在麸皮中麸皮最容易霉变发热玉米中的微生物 东北三省新收玉米水分高,以附生细菌和镰刀菌占优势交链孢霉、头孢霉、青霉的数量也很多,尤以草酸青霉最常见枝孢霉、蠕孢霉普遍存在曲霉很少过夏玉米水分低,以曲霉和青霉为优势菌,其中以局限曲霉、灰绿曲霉等干生性霉菌较多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等地新收玉米以镰刀菌最多,主要是串珠镰刀菌其次是黄曲霉和黑曲霉,还有草酸青霉等花生中的微生物广西产花生和花生仁上黄曲霉和灰绿曲霉最多,污染率达60%;其次是黑曲霉污染率33%。

      广东产花生和花生仁上以黄曲霉、黑曲霉、灰绿曲霉为优势菌四川产花生花生仁上以黄曲霉、棕曲霉、灰绿曲霉和青霉为优势菌山东产花生和花生仁上以灰绿曲霉和青霉为优势菌 黄曲霉症状玉米、花生、马铃薯等易染病玉米染病在胚部生粗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是引起贮粮霉变发热的主要贮粮病害有些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此产勿不仅对粮食作物生产、贮藏和加工造成巨大经济影响,并且危及人和畜禽的健康和生命 病原Aspergillus flavus Link称黄曲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头版松放射状,分生孢子梗直立粗糙顶囊近球形至烧瓶状单层小梗或双层小便,同时生在一个顶囊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35-5um生长适温30℃,相对湿度85%黄曲霉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荧光化合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玉米在贮藏过程中,黄曲霉及其毒素的产生受湿度、温度、籽粒状况、空气成分、微生物区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相对湿度高于85%该苗生长快,毒素增加,籽粒含水量低于16%不生长,17%时生长缓慢,18%-19%生长迅速刚收获玉米含水量20%-28%时,气温20-30℃严重发生,且在48小时内即可产生毒素。

      防治方法 降低籽粒含水量及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入库前把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13%用氨、二氧化硫、丙酸通过低温干燥系统可有效控制贮藏霉菌用0.1%-0.5%的尿素与籽粒混合,在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也能安全贮藏6-8周田间控制从灌溉、平衡施肥、适当密植、灭虫除草、轮作等措施做起,控制该菌发生,做到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分片收获,汰除发病果穗如果果穗发病率达10%时,应在含水量降至26%-28%时提前收获,进行人工干燥,防止病害加重 赤霉菌赤霉菌是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谷类作物的一种重要病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温暖潮湿地区赤霉菌主要在作物开花期侵染,在种子灌浆成熟期致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侵染过程中产生的赤霉菌毒素,直接存留、累积在禾谷类作物籽粒中,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在我国,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abe)是引起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种,其他多种镰刀菌如燕麦镰孢、黄色镰孢等均可致病禾谷镰刀菌产生的B型Trichothecene毒素,主要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这些毒素可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破坏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