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
11页《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1、“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不要因为遇到问题就轻易泄气我们不能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变得绝望,不能因为孩子垂头丧气、缺乏兴趣或者极端被动就断言孩子注定失败,也不能让自己被天赋早注定的遗传论所影响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足以补偿我们的缺憾下面就是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 2、“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 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就读于小学6年级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在乎他有着非常不幸的过去,因为患有佝偻病,他到了3岁才会走路快到4岁时,他才会说很少的话到了4岁,他的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康复的希望很渺茫他的母亲并不相信,她将孩子放到一家儿童心理中心,但孩子并没有取得多少进步男孩在6岁时开始了学校生活在入学的头两年,他在家里接受了额外的,所以他可以通过学校的考试他还设法完成了3年级和4年级的学业 这个男孩在学校的表现是这样的: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他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弱一点在这么多的同学中,他只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这个朋友,两人有时会一起去散步他觉得其他孩子都很讨人厌,无法和他们建立关系教师抱怨他的算术不好,也不擅长写作,尽管如此,教师还是相信他可以在学习上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成就 3、“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
根据男孩过去的经历和他现在的能力发展,很明显男孩接受的治疗并没有基于正确的诊断这是一个有强烈自卑感的孩子,简而言之就是他有自卑情结男孩有个哥哥,各方面都很不错他父母甚至宣称他哥哥不用学习都可以考进高中如果父母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学习就有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这么吹嘘但毫无疑问,不学习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而那些在学校没有专心学习的孩子就不得不在家里继续学习 4、“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5、“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我们试图用愉快的方式和男孩开始聊天,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男孩完全丧失了信心,不是因为他颤抖的身子和苍白的脸色,而是因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小细节当我们问他多大时(我们知道他12岁),他回答:“11岁我们不应该将这样的回答看成偶然的口误,因为绝大多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这样的错误是有潜在原因的,有很多迹象帮助我们弄清楚这一点结合他的回答,我们仔细回想儿童的各种经历,我们感觉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6、“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重构男孩的人格系统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完成既定的任务并获得正常的发展,反而在行为上表现得不如别人,难以与别人进行竞争,他心里似乎也是这么想的把自己年龄说小的举动正好体现了他感觉落后于人的心理状态虽然他回答“11岁”,但实际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可能连5岁的孩子都不如他非常确信自己能力不如人,以至于他试图使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这种假想的落后。
他白天仍会尿裤子,无法自如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如果儿童相信或希望自己仍然是婴儿,这些症状就会出现这证实了我们的分析: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7、“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男孩家里有位保姆,她在男孩出生前就已经来到这个家庭她对男孩充满了爱心,只要有可能,她就取代男孩母亲的位置,充当男孩的后盾我们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男孩的生活被照料得很好我们还知道他早上不喜欢早起,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床上起来,他的父母向我们描述这一情境时浑身上下透露着嫌弃我们的结论是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然而他的保姆却说他很想上学,因为当他生病的时候也会提出想上学的请求其实这和我们的结论并不矛盾,真正要弄清楚的是“这位保姆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答案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当男孩生病的时候反而提出上学的要求,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保姆会说:“你不能上学,因为你生病了然而保姆并没有弄清楚这似是而非的矛盾,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男孩的言行。
诸多事实表明这位保姆其实没有真正理解男孩的内心想法 8、“拿(偷)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 男孩被送来咨询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另一件事他从保姆那里拿钱去买糖这再次说明他的行为像个小孩子,因为拿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男孩通过这种行为向家人表达:“你要好好照顾我,否则我会调皮捣蛋的因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会制造各种状况使得人们围着他转如果我们将他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对比,就能明显看出差异他可以在家里让大家都围着他转,但是在学校,人们不可能像家人一样围着他转,所以他的策略在学校没有取得成效 9、“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 我们已经清楚男孩行为的原因,问题是如何才能纠正他的行为?在男孩来咨询之前,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发展缓慢、落后于人的孩子,实际上他并非如此只要他重获自信,他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同龄人一样完成各项任务然而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他用各种行为表达自己的自信不足,教师的评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不好、散漫、缺乏交际能力等。
他的信心不足显而易见,几乎明眼人都能觉察出来外界环境也不利于他的自信心发展,要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非常困难 10、“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 在填写了个体心理学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开始这个案例的正式咨询除了男孩本人,其他相关人员都会分别被邀请过来参与谈话首先是他的母亲,她早已对男孩放弃了希望,只是希望他可以继续生活,最终可以找点事情谋生其次是他的哥哥,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这男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但这有点不寻常,当即将步入成人阶段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时,这确实很值得探究当然,儿童长大以后一般不会真的从事他们小时候选择的职业,但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心里有想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自己的行为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例如有些儿童会渴望成为司机、守门员、售票员,或者其他自己听过、见过的职业如果儿童缺乏一个肉眼可见的目标,我们可以怀疑他缺乏放眼未来的志向,沉湎过去,也就是说他想逃避未来以及与未来相关的问题 11、“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 这看似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论断相矛盾。
因为我们曾说过儿童具有追求卓越的特性,我们一直在证明每个孩子都想展现自己,想变得比别人强大,想有所作为但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孩子,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个案例的情况呢?心理活动并不简单,它的发展背景错综复杂如果希望从复杂的案例中得出简单的结论,我们很容易犯错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才会发现与表面事实截然相反的真相例如,男孩的行为在倒退,因为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最强大、最安全可见,除非我们了解事情的全貌,否则似是而非的情况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12、“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 实际上这类孩子也追求卓越,只是他们的方式比较荒谬当他们还是很弱小、很无助的婴儿时,外界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这段时光是有史以来他们感觉最强大、最有权力的日子这个男孩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这样的孩子无法面对对他有所要求的真实世界,也无法面对对他有所期待的未来所以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久而久之,他可应对的情境所剩无几,只剩下极其受限的几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他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他也追求卓越,追求他人的认可,但是这些追求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跟需要依赖他人的小婴儿所追求的认可差不多 13、“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参与谈话的人员很多:男孩的教师、母亲、哥哥、父亲及我们的同事一连串的会议工作量很大,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那会节省很多工作量这并非不可能,但也不容易因为很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惯用旧的方法和理念,认为心理测验太荒谬不少教师害怕心理测试会限制他们的工作方式,甚至对他们的工作横加干涉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不是一门可以立马上手的科学,我们必须进行潜心研究和实践然而,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要接受新知识,开放宽容很重要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对新的心理学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明智的,虽然这种新观点似乎与我们一直秉持的观点相悖,但长期来说会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在这一案例中,我们没有权利直截了当地否定教师对男孩的评价情况很棘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4、“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 根据我们的经验,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
几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男孩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可以进入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在新学校,他可以努力不让别人对他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