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附理论发展管理论文.doc
13页依附理论发展管理论文【内容提要】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依附理论是国 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大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经历了 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 论”的演变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 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卡多索和埃文斯的观点则是 “依附发展论”的代表依附发展论”可以作为研究 发展问题的理论视角英 文 摘 要】 fromtheperspectiveofdevelopmentsociology, thisessayg ivesabriefreviewofthetheoryofdependency, emphasizing thatitevolvesfrompessimisticclassicaltheoryofdepend encytonewoptimistictheoryofassociated-dependentdeve lopment・ under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 thejatter canbeusedasatheoreticalframeworkinchina",,,sdev elopmentresearch・【关键词】依附理论/发展历程/发展问题dependenttheory/history/china" sdevelopmentissues【正文】在世界体系论和全球化观点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的今 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 经济格局和权力结构的影响。
厘清依附理论的演变过程和新 近发展成果,探讨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成为一个具有重 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依附的悲观看法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与阿 明对依附理论进行分析,第…步就是检视20世纪初期霍 布森的观点霍布森坚持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向不发达地区 输出资本、积累资本的制度,通过经济扩张和政治统治的结 合,甚至通过使用军事资源来维护对不发达地区生产活动的 控制,建立起了发达世界与不发达世界的不平等关系这种 观点把不发达国家置于被动、无望的境地,成为关于依附的 悲观论的源头在拉丁美洲,残酷的现实令当地一些学者警 醒1950年,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世界经 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两个部分构成,核心 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的,核心国家通过不公正的 贸易条件剥削边陲国家这正是导致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 根本原因[1]普雷维什的“核心一边陲”概念,后来通过 弗兰克和阿明等人发展成为依附理论在他的笔下,拉丁美 洲成了一个处于依附地位的“边陲”地带,在不平等的世界 经济关系中居于劣势地位依附论的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阿明博士和弗兰克看到, 在拉丁美洲,到处都是大地产,无论是阿根廷的大牧场和小 麦农场、巴西的咖啡种植园、中美洲的香蕉种植园,还是加 勒比海地区的甘蔗种植园,都是核心与边缘不平等症状的反 映。
这种不平等导致墨西哥90%以上的农户…贫如洗在这 里,人们可以看到哈林顿所说的“另一个美洲”有一个众 所周知的美洲,电视和报刊的新闻和广告对它大肆宣扬,鼓 吹那里的生活水平是世界之冠50年代时这个美洲就开始为 自己的产品过剩而担忧;然而,同时也存在另一个美洲,那 里生活着4千万至5千万过去和现在都在受穷的人口 [2]阿明对这样的“另一个美洲”描述到,传统社会被扭曲到无 法辨认的程度;它失去了独立性,现在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世 界市场而生产,这种生产由于沦于贫困化而根本没有现代化 的任何前景所以,这种传统社会并不是过渡到现代化;它 是完完全全的…种依附性的、外围的社会,因此处于绝路; 它的前进路子都被堵塞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 家之间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阿明发现,欧洲 殖民者的殖民化总的逐渐形成了外围形态的一部分,在拉丁 美洲,从一开始,它的作用就是建立外围结构,后来,其他 地区的民族社会也趋向这种结构而形成了第二世界外围国 家对中心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商业依附、金融依附和技术依 附这种结构关系在弗兰克看来是“大都市”与“卫星 城”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久已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作 为“大都市”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剥削着作为边缘 的“卫星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剩余,造成了后者的欠发达 [3]o弗兰克对智利的观察表明,智利的不发达不能归因于 有些人设想的封建结构的延续,实际上这种结构从来没有存 在过[3]。
因为在智利,国内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这个阶级一直和国外资本主义利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直 主要投资于商业,一直从所有重要的部门搜刮经济剩余智 利的国家及其组织机构,充其量不过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 一部分,是资产阶级手中的工具弗兰克在智利的发现与阿 明对外围地区特征的概扌舌不谋而合,在阿明看来,所有的外 围形态有四大共同的主要特点:在国营部门中,农业资本主 义占主导地位;产生一个追随占统治地位的外国资本的当地 资产阶级;具有当代外围地区所特有的官僚主义发展的趋 势;无产阶级化的现象具有不完全的特点这样,弗兰克就 观察到了对理解智利和其他欠发达国家至关重要的一点,即 “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国家”过去是,现在也是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于卫星城地位的 欠发达的资产阶级和国家,因而总是依附于处于大都市地位 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层次还是在国际层 次上,智利和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在走向极化;同时,互相依 赖,尤其是卫星国对核心国家的依赖也在增强,两者之间在 权力、财富和收入,尤其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和技术 能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智利的商业、农业、釆矿业乃至 工业,也在经济上、技术上和组织体制上越来越依赖核心资 本主义国家并成为核心国家的卫星部门[3]。
对“依附的链条”的论述,是弗兰克对依附理论所做 的重要贡献弗兰克认为,在商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时期, 第三世界国家被迫接受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们的牛产首先 是为了出口,主要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对原材料的需求第 三世界国家的上层领导者加入了这种依附体系,他们不可能 越雷池一步,去创造任何独立的经济活动方式,而是越来越 心甘情愿地在富裕的消费者和贫困的生产者之间充当中介 者他们是上层买办阶级,这个阶级的财富与生活方式越来 越有赖于中心地区的经济上层的活动,这种中心地区被弗兰 克称之为“大都会”这样一个“依附的链条”,从世界上 高度发达的中心地区,通过附属于这些地区的大都会伸向贫 困的城镇和农村,经济剩余就沿着这个链条向外转移,最终 由穷国转移到富国由中心城市和卫星地区组成的整个链 条,从资本主义的世界的大都会延伸到卫星国的农场主或农 村的商人,这些人既是当地商业中心的卫星,又有自己的卫 星,那就是农民” [3]o在弗兰克和其他依附论者看来,要阻止对经济剩余的 剥削,唯一的办法是打碎转移这种剩余价值的依附链条然 而,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出现,弗兰克呼唤的革命并未 出现跨国公司从经济上控制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材料和劳 动力,它们就能通过各地的业务网去控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 过程。
由于跨国公司代表着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日益集中 和生产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它使拉丁美洲经济的‘结构性危 机”更加严重[4]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乐观的“依附发展论”依附理论对于理解古典的依附是有用的可是,很显 然,需要重新考虑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动力问题作为对这 种需求的反应,一种较新的知识传统在发展,这一传统特别 集中在费尔南多•卡多索和恩佐•法莱图的著述中与较为 宿命论的依附理论不同,这种“依附发展”学派承认在依附 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比如,古典的依附 状况是,外国控制的农业或矿业领地是主导经济部门,它们 促成了长期的经济畸变相反,在强有力的政府与国内工业 化战略和谐…致的地方,多样化的经济增长得到了促进弗 兰克早期的著作在阐述第二世界的不发达问题时,认为第三 世界国家是停滞不前的,因为其经济剩余被发达国家吸走 了,所以不可能发展但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经验使一些 激进的拉美学者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关于依附性的理论卡多索把“发展”界定为“资本的积累及其对生产体 制分化的效用和影响”卡多索和法莱图看到,在进口替代 工业化战略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市场和资产阶级的国际 化和依附相联系的发展”同时伴随的是私营民族产业、 国外部门和公共部门三个经济部门的有分化的扩张。
从政治 上说,“和依附相联系的发展”需要掌握这些经济部门的利 益群体之间建构一种相互关系的系统这些研究使得传统的 “依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把停滞模型建构推向对 依附性发展的分析结合卡多索对“发展”与“和依附相联 系的发展”的看法,埃文斯作了发挥,创造了 “依附性发 展”这个标签[5]认为“依附性发展”既包括资本的积累, 同时也蕴涵着边缘地区的一定程度的工业化依附性发 展”是依附的一种特例,其特征是国际资本和国内当地资本 的联合或结合,国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三者的联合是依附性 发展的基本因素依附性发展早在传统的依附时期和“出口 型增长”时期就已经在一些国家发生了它不是依附的反 动,而是依附和发展的结合也并不是说所有的的边缘国家 都能达到依附性发展的阶段[5]经过五年的调查研究,埃 文斯以巴西为例,展示了 “依附性发展”的一个案例他把 巴西50、60年代的经历放在长远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 论述了巴四是怎样从20世纪初期“传统的依附”演化为他 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依附性发展”的在那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跨国公司、地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尽管存在一些 冲突,但三者的联盟业已形成,从而提供了当地工业化的社 会结构基础。
在利益、权力和资本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二方联 盟,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参与其中的精英人物们受益很多, 却把普通大众排除在增长带来的好处之外相对于古典的“依附理论”来说,“依附发展理论” 促进了这一领域的更具开放性的经验研究根据沃勒斯坦世 界体系论的看法,“核心一半边陲一边陲”的结构不会改 变,但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边陲国家可以升为半边陲国家甚至核心国家,同样,核心国 家也可能下降为半边陲甚至边陲国家处于半边陲地位的少 数国家就能够成功地实现依附性发展[6]但对于传统的依 附理论的儿个关键设想来说,它仍然是墨守成规的依附的 事实仍然被看作基本上是受到抑制的发展战略在埃文斯关 于巴西的讨论中,发展的外部限制谈得很清楚:依附发展只 有从较大的帝国主义体系中获得支持才能存活要知道依附 发展是否总体上成功,必须根据跨国公司的投资意愿和国际 银行家们扩大信贷的意愿,与古典依附相同,依附发展最终 将达到极限,即如果没有来自中心国家的联盟,所谓的“巴 西模式”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5]根据上述“依附理论”从“古典的依附论”到“依附 性发展论”的演化过程,笔者鉴别出了 60、70年代这一理 论的几个主要原则:第一,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被纳入扩大了 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促成了农业生产或原料交易出口的专 门化,也促成了这些主要出口部门和外国资本及市场之间的 协调性联系。
第二,依附对于经济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第三, 虽然这种纳入带来了短期发展,但从长远看,持续依赖中心 地区的市场、资本和技术会造成抑制发展的力量,使发展中 国家处于不利地位面向中心地区市场的生产和对于中心地 区技术、资本及生产要素输入的经常性依赖,会造成国内经 济的结构性畸变第四,无论是“和依附相联系的发展”, 还是“依附性发展”,有赖于第三世界政府和当地社会实力 的增强第五,“依附性发展”的受益者是跨国公司、当地 政府和地方工商界精英,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依附发展论”在中国的应用:结语和讨论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依附理论主要适用于拉丁美洲 国家,不具有普遍性众所周知,依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