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低价法的适用范围.doc
6页第八章 评标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回避(下) 合理低价法的应用范围 合理低价法也就是说不是最低价,而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中标在这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假如投标者有充分的竞争力,应该是可以获得利润的更重要的原则是合理低价要有一个计算范围如果市场竞争很充分,有足够数量的投标方,那么平均价格就能够反映出目前市场的状况计算合理低价,可以从平均价入手,然后在平均价格基础上,下调多少个百分点,作为基本的依据或者参考的评标界限,高于或者低于这个依据都会减分 (一)基本方法 采用所有投标价的平均值(或进行适当处理) ,有时对所有不超出预定范围的投标报价进行二次平均,作为评标基准价;用二次平均方式算出一个平均价格,然后在平均价格里再定一个方案,确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的报价,才能够进入下一轮的计算,再二次平均,设定一个合理计价的基准 将二次平均值下降若干个百分点(可以现场随机确定)作为评标基准价;预先设定红标线和蓝标线,也就是最高价和最低价,确定一个范围,做一个初选,把不在这个范围的价格淘汰,然后再进行考虑 投标价等于评标基准价(或在一定范围之内)得满分高于或低于基准价的会被按比例扣分必须在基准价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准则,高于这个基准分会减分,低于这个基准分也会适当减分,例如每高出 1%减 2 分,低于 1%减 1 分,使得低价有一个倾向性。
(二)适用范围亏本经营对招投标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合理低价应该有最广泛的适用范围一些大宗的采购、工程项目,或者一些设备、原材料的采购,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合理低价的关键之一是确定相关的计算系数和基准价的计算公式;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和评分原则通常在招标文件里说明,在评标期间保持不变合理低价法的风险防范 (一)风险因素和问题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围标和串标,这种情况在目前一些工程项目里经常出现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在地区性招投标项目中互相了解,如果某次招标中招标方的优势比较明显,投标方就会联合起来,把基准的价格抬上去因为用合理低价法计算价格,是在平均价的基础上,如果投标方报价都很高,这个基准的价格就提高了,将来中标的价格就会比较高 围标就是某个投标方中标以后,利益由各串通的企业分享,只要参与配合,不中标也会分得一定利益例如对 1000 万元的一个项目进行围标后,中标方会拿出一部分钱分给每个参与围标的单位,这是一种违规的方法 串标就是局部地联合起来,也是合理计价法经常会碰到的一种情况 (二)如何解决围标问题比较大的项目吸引力是非常强的,完全杜绝“围标”现象有一些困难 {案例 1}一个工程项目招标,有 8 个投标者。
在正常投标的情况下,投标的价格最高是9100 多万,最低的是 7200 多万,按照二次平均算出来的价格是 7700 多万在这个价格基础上下调 2%作为基准价,就是 7500 万元,这是最优的(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说,投标方要是报价正好是 7578 万元的话,能拿到 100 万,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基准价都会被扣分,例如在注解中标明:高于 1%的扣 2 分,低于1%的扣 1.5 分,这是合理低价的评标方法某工程投标正常情况列表投标单位报价(元)一次平均 二次平均结果价格评分第一投标人91 000 918无效第二投标人80 706 386无效第三投标人79 295 455无效第四投标人79 139 237无效第五投标人76 835 784(80706386 +…+72868694)/7=77 346 298元三 57.2第六投 76 690 平均价79053126+5%上限8 300.6 万元-18%下限6 482 万元+ 2%上限 二 57.6标人 000第七投标人75 888 536一 59.8第八投标人72 868 6947889 万15%下限6574 万-2%最优标价7 578 万元四 54.3注解:二次平均的 85%~102%之间的报价为有效报价,其中二次平均基础的98%为最优标价。
比最优标价每高 1%扣 2 分,每低 1%扣 1.5 分标价占 60 分,质量 10 分,管理水平 10 分,施工能力 10 分,业绩信誉 8 分,安全保障 2 分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来计算,前 4 个投标者都是无效的,经过二次平均以后他们都被淘汰了留下来的是后面 4 家,排列顺序如上表,第 7 家的价格分数最高,价格分满分是 60 分,它得到了 59.8 分,这是最高分,它应该是中标的,虽然它的价格并不是最便宜的如果有围标的情况出现,会如何呢? {案例 2} 假如 8 家投标者里面有 6 家串通起来,第 5 和第 6 家没有参与围标计算公式还是跟原来一样,二次平均后下调一个百分点作为基准,整个计算过程不变,但是由于串通的投标方合起来报价,得到的基准价是 8500 多万如下表所示:某工程投标围标情况列表投标单位报价(元)一次平均 二次平均正常结果违规结果第一投标人91 000 91888 184 720(91000918 +90706386 +无效 无效第二投标人90 706 386无效 无效第三投标人6 295 455 无效中标8630万第四投标人92 139 237无效 无效第五投标人80 888 536…+5888536 )/7-87 515 581元三 二第六投标人91 690 000二 无效第七投标人75 888 536中标7588万三第八投标人92 868 694+5%上限9 259 万元-18%下限7 231 万元+2%上限8926 万15%下限7439 万-2%计算基准价8 576 万元四 无效结果这次是第三投标人中标,而按正常情况下的评标,它是无效的。
点评:围标不围标,两次的结果相差接近 1100 万,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围标操作没有风险防范的话,对投标方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给每一个参与围标的企业 100 万好处,5 个配合的企业拿走 500 万,中标方还有 8100 多万,这种操作的结果诱惑力非常强招标方如何规避围标情况的发生呢? 投标人的范围尽可能地扩充信息发布渠道是很重要的,应该尽可能让有资质或者了解的人都参与 信息要保密例如,多少人买了标书,谁交了投标保证金等,因为买了标书不一定去投标,交了保证金肯定要投标的,交保证金就要通过出纳的手,所以收钱的出纳员也要纳入招标管理的环节,避免信息被投标方了解联系围标事项 设计评标的计算不要过于简单如果把参数公布,投标方就可以推算出来,例如,6 个人怎么报价,中标几率可以非常高一个串标要是能够串成 75%的话,就是投标者里面有 75%串通在一起,中标的几率就会达到 90%以上所以评标计算方式要考虑的复杂一些,如有些参数要随机抽取,因为在招标文件中已经告诉投标者如何计算,但一定要留一些招标方可以控制的要点,这并不容易,采用随机抽取参数的方法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