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62页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I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1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第一节 总则 7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第四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区 21第三节 县(市、区)规划指引 24第五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 27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第六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第二节 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第三节 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第四节 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第五节 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第三节 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第二节 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第三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第一节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第二节 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第二节 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第四节 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第十一章 附则 56附 表 57附 图 81II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前 言《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于1999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通过规划的实施增强了全市按规划用地、管地的意识,加强了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通过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然而,随着邯郸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产业用地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规划对各类土地利用的安排,已不能适应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引导土地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支持邯郸市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按照《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部署,邯郸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邯郸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确定了各类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方案,强化了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提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规划期内指导邯郸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范围为邯郸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12070.67平方公里2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3-115,北纬36-37,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全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东部为冲积平原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第一条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5年邯郸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利用情况如下:农用地面积888763公顷(1333.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63%,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和西部山地丘陵地带其中耕地660954公顷(992.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76%;园地27249公顷(40.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6%;林地125532公顷(188.3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40%;牧草地面积为13736公顷(20.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4%;其他农用地61292公顷(91.9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8%。
建设用地面积为149600公顷(224.4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39%,主要分布在市域中部和西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131800公顷(197.7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9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15508公顷(23.2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292公顷(3.4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9%其他土地面积168704公顷(253.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98%,主要分布在西部武安市和涉县第二条 土地利用特点(1)东西部土地利用差异明显邯郸市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以京广铁路为界,东西部区域土地利用差异明显东部平原以耕地为主,主要发展农业,是全市粮棉的主要产区;西部山区林地及其他土地比例高,煤炭、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条件优越,采矿用地分布较多2)农用地比重大,以耕地为主全市农用地面积888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3%,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比例为74.37%,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县;其次为林地,占农用地面积的14.12%,主要分布在涉县和武安市;园地和牧草地所占比重较小,占农用地面积的4.61%。
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但布局较分散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由1996年的907.53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2005年的3281.88万元/平方公里,增长了2.62倍,同期单位建设用地GDP由2699.74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7735.88万元/平方公里,增长了1.86倍全市建设用地布局总体较为分散,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三区与马头城区同属城市规划确定的都市发展核心区,但相距较远,需各自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1+6”都市区(“1”指中心城区,“6”指邯郸县、肥乡县、永年县、成安县、磁县、峰峰矿区等6个卫星城,统称“都市区”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尚未实现功能整合和布局优化其他区县的中心城镇集聚作用亦有待加强4)其他土地中裸岩石砾地比重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市其他土地1687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较大,占其他土地面积的41.85%,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基础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耕地补充潜力小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补充主要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来实现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三条 取得的成效(1)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贯彻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和管理,严格按规划用地,严把预审关,保证了邯济铁路河北段、邯长铁路复线河北段、国道106线、邯临线等重要交通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了能源、矿产等重点项目发展用地,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2)规范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有效补充了耕地《上轮规划》实施期内加强了对耕地后备资源的摸底调查和分析,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全面实施,实现了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恢复了生态原貌,有效控制了土壤盐碱化趋势及危害3)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有效控制了城镇用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方式逐步以集约利用、内涵挖潜、有机整合为主;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建设用地GDP成倍增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4)改善了生态环境《上轮规划》实施期内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东部平原区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业污染防治和沙碱荒地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中部地区加强了水土保持以及岳城、东武仕两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西部山地林水资源重要分布区,通过统筹规划,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5)增强了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严格按规划用地,严把用地闸门,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龙头地位逐渐显现。
第四条 存在的不足(1)部分规划用地控制指标突破《上轮规划》编制历史背景、基础数据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规划期内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估计不足,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未达到规划目标,交通用地规模突破规划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得到有效控制2)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不够《上轮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衔接不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邯郸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发展、产业聚集区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轮规划对各类用地的安排,已不能适应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规划实施中监管力度不够《上轮规划》实施期间,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社会各界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部门各行业用地规范性不足,用地粗放,出现了随着项目用地需求而不断调整规划的现象,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五条 面临的机遇(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邯郸市钢铁、煤炭、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南北经济融合步伐加快,将有效推动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2)冀中南地区加速发展推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邯郸市打造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步伐,市域经济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在建设用地总量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将有利于推动区域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六条 应对的挑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邯郸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边缘,发展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大区域开放经济的逐步形成,与周边城市发展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将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对区域建设用地的需求在长时期内将保持持续增长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空间不足,各项建设用地供给压力增大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邯郸市定位为独具北方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同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二者间的协调难度增大。
57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第一节 总则第七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