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docx
8页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及正常值;代谢性 酸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酸中毒的 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 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 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2)熟悉 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代 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 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紊乱 的分类;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则;混合性 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特点第二节 教材内容精要一、基本概念(一)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入一些酸性或 碱性物质,但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内变动,用动脉 血 pH 表示是 7.35~7.45,平均值为 7.40。
机体这种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能力,以维持 pH 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这个概念包含两个要素:①正常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 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而产生酸性物质要比碱性物质多得多,也可从食物中摄入一些酸性 或碱性物质,这本来可引起体液酸碱度不断变化;②机体存在一系列的酸碱调节机制,在 它们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理解这一概念是理解酸碱平衡紊乱 的基础二) 酸碱平衡紊乱 在某些原因作用下,机体酸碱负荷过度、严重不足或酸碱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的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是一种病理过程,因此在病因作用 下才会发生根据酸碱平衡的原理,病因的作用必须使机体酸碱负荷过度或严重不足,超过 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或/和使酸碱调节机制发生障碍,不能对不断变化的酸碱度进行调节, 才能导致体液的酸碱度稳态破坏,从而发生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概念属于本章的一级概念 其他有关酸碱平衡紊乱的二级概念均服从这一概念三)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与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在病因作用下,根据血液中酸碱成分HCO3-的降低或升高和PaCO2的升高或降低,把 酸碱平衡紊乱分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类型 在一个病人身上仅存在一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在同一病人身上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则称为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四) 代偿性与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发生时,呼吸性因素(PaCO2)的原发性改变,由代谢性因素(HCO3-) 来进行代偿;相反,代谢性因素(HCOJ原发性改变,由呼吸性因素(PaCO2)来进行代 偿这种代偿的结果是使HCO3-/H2CO3比值(20/1 )及pH (7.35〜7.45)趋于正常经过代 偿后,如果HCO3-/H2CO3比值及pH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则称为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如 果HCO3-/H2CO3比值及pH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则称为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由此可见, 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并非没有代偿,而是代偿不足因此,可通过看pH值是否在正常范 围来判断是失代偿性或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二、重点和难点(一) 酸碱平衡紊乱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在具有适宜的酸碱度环境中进行体液酸碱度的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许多原因或疾病都可引起酸碱负荷过度、严重不足或调节机 制障碍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故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各科十分常见的病理过程酸碱平衡紊 乱一旦发生,就会使病情加重和复杂,严重时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掌握酸碱平衡 紊乱的基本理论已成为医学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二) 酸碱平衡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尽管机体代谢不断产生和摄入酸性和碱性物质,但体液酸碱度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不断调节的结果机体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主要包括:①细胞内外各缓冲 系统对H+的缓冲作用;②肺通过改变通气量来控制CO2的排出量,以调节血液中H2CO3的 含量;③肾通过排H+、排NH4+和重吸收或生成HCO3-来调节血液中的HCO3-浓度这些调 节机制的共同作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酸碱平衡调节虽然属于机体的正常代谢,但它是酸 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基础,还与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的代偿性调节密切相关因此,在 学习本章时务必掌握其原理、作用及特点,为学习和掌握酸碱平衡紊乱打下必要的基础三)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包括:pH、动脉血CO2分压 (PaCO2)、标准碳酸氢盐 (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7项它 们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存在和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重要依据因此,学习本章时必须掌 握这些指标的定义、正常参考值及其意义由于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数量较多,定 义和意义比较复杂,故这些指标是本章学习内容的难点之一。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虽然较多,但从其定义和意义来看,不外乎是:AG仅用 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pH直接反映酸碱度;AB既反映代谢性因素又反映呼吸性因素;PaCO2 只反映呼吸性因素;而SB、BB和BE均为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因此,除了 AG和AB 外,其余指标可按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将其关系和意义归纳为:(SB、 BB、 BE)[HCO3-]pH* AB[H2COJ( PaCO2) 从上式可见,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酸碱平衡紊乱中的意义已一目了然如代谢性 酸中毒时,HCO3-原发性降低,故SB、BB降低,BE负值增加,经肺代偿后H2CO3继发 性减少,故PaCO2继发性降低,由于是酸中毒,所以pH是降低的,同理,可推想出其他 类型酸碱平衡紊乱时这些指标的变化四)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根据酸碱平衡公式(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正常人动脉血pH值为:[HCO3-]pH=pKa+lg (a 为 CO2 的溶解度=0.03)a PaCO2上式中,pH、HCO3-和PaCO2是决定酸碱平衡状态的三个参数HCO3-是酸碱平衡的 代谢性因素,PaCO2是酸碱平衡的呼吸性因素,两者的比值决定了 pH值。
因此,由于HCO3- 的原发性升高或降低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代谢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由于 PaCO2 的原发性升高或降低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据此,把单纯 性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图4—1)PaCO2HCO3-图4—1 pH、PaCO2、HCO3-变化与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上述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已清楚地表明了各型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本质特征,因此, 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是理解和掌握各型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前提,学习时务必注意五)代谢性酸中毒1、原因和机制根据AG的变化,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两种类型: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AG正常型代 谢性酸中毒1) 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此型的原因是固定酸产生增多或排出减少而导致血浆中 固定酸增加,见于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外源性固定酸如水杨酸等摄入过多和肾功能衰竭 时固定酸排泄障碍等固定酸增加时,一方面因固定酸的H+被HCO3-缓冲而使血浆中的 HCO3-浓度减少;另一方面因固定酸的酸根(属未测定的阴离子)在体液中堆积而导致AG 增高,因而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此型代谢性酸中毒血Cl-浓度正常,故又称 为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2)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此型的主要原因是HCO3-丢失过多和肾排H+障碍,见于 严重腹泻、小肠和胆道瘘管、肠吸引术、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含氯的 成酸性药物及高钾血症等这些原因均可引起血浆HCO3-减少,但并不伴有AG增加,因 而导致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型代谢性酸中毒伴有血Cl-浓度增高,所以又称为高 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2、机体的代偿调节 如前所述,机体存在着多种酸碱调节机制当酸碱平衡紊乱发生时,这些调节机制的调 节作用加强,称为代偿性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不外乎是:(1)细胞内外的缓冲调节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的H+增加细胞外液缓冲系统 立即对其进行缓冲2~4小时后,约有一半H+通过离子交换方式进入细胞内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同时伴有细胞内K+逸出缓冲调节的结果是细胞外液H+浓度有所降低,但HCO3- 和其它缓冲碱被消耗而减少,并发高钾血症2) 肺的代谢调节作用:血液 H+ 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 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 要临床表现,在酸中毒发生数分钟后即出现, 30 分钟后可达高达到高峰,其代偿意义是使 CO2呼出增多,以致血液中的H2CO3浓度降低,从而使HCO3-/H2CO3的比值及pH趋于 正常。
3) 肾的代偿调节作用:低谢性酸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 酶活性增高,肾小管的泌H+泌NH4+及重吸收或生成HCO3-增加肾的这种排酸保碱增强 的代偿结果使血液中 HCO3- 浓度有所恢复但肾的代偿作用比较慢,一般要3~5 天才能达 到高峰应当指出的是,由肾排酸功能障碍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肾的代偿作用几乎不能发 挥作用hco3-3 20 通过上述代偿调节,如果能使hco3-/h2co3的的比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即) =一H2CO 1,血液的pH值则可在正常范围内,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否则pH值降低,称为失代 偿性代谢性酸中毒3、 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1) 心血管系统: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其 机制是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高钾血症所致酸中毒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其主要机制是H+ 可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及抑制Ca2+内流和肌浆网释放Ca2+,从而导致心肌细胞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可使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而引起血管扩张和血 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肌收缩力和血管的影响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休克时微循环改 变的机制密切相关,学习时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2) 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酸中毒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抑制性症状其发生机制与酸中毒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使抑制性神经递质Y- 氨基丁酸生成增多;生物氧化酶类活性降低,致使ATP生成减少,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有 关3) 骨骼系统改变: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酸中毒时,由于不断从骨骼释放钙盐以进行缓冲, 故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延迟小儿的生长,而且还引起纤维性骨炎和肾性佝偻病在成人则 可导致骨软化症4、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 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病理过程,因此在 治疗时应首先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2) 补充碱性药物: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基础是HCO3-原发性减少,故治疗的主要 措施是补充碱性药物首选的碱性药物是碳酸氢钠3)纠正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治疗时需要及时纠 正六)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可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指发病在24小时以内者为急性呼吸 性酸中毒;发病在24小时以上者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1、原因和机制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不外乎是肺通气障碍和吸入CO2。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