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论文答辩规程及指导意见.doc
10页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论文答辩规程及指导意见答辩前的准备,对于院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 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组, 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安排答辩会场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1. 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 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2. 学生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学员必须获得学 校准许毕业的学分3. 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 意参加答辩的意见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吋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 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 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 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组织答辩组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组答辩组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 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答辩组由学院统一组织一般由三至五组长和十到二十人组员组 成,所有答辩组成员都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由作曲系主任负责答辩 会议的召集工作三) 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组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 况,评定论文成绩。
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制定了以下评 分原则或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分)、(75 W良好<90 分)、(60W及格<75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档次四) 安排答辩会场毕业论文答辩会场一般在各个答辩小组组长的琴房答辩组答辩组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 论文分送到答辩组评审成员手里,答辩组评审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 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 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 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在答辩时,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 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岀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 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 拟题的大范围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 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岀三个问题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 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生自 己写的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 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 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 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 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3)弥 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 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在答 辩过程中,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答辩的具体情况,答辩老师还可以适当 插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答辩组就会了解毕业论文是不 是学生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写成的,即检查了论文的真实性;也大体上 摸清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广度,以及学生临场的应对能力和对 知识理解的透彻程度;同时也可以搞清论文中薄弱环节的原因从而 有利于对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出合理、公平的评价答辩老师在具体的出题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地说,在几个问题中, 应该有一个是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有一个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第二,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的原则即在儿个问题中,既要有比 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第三,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
第四,形式多样,大小搭配的原则答辩者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 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耍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 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 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 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木观点和主论的基木依据;弄懂弄通论 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口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 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 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 堵死•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 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口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口 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 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 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木;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 等。
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 握第四,在论文中还要注意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 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 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 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 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 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 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答辩目的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院方,和答辩者——论文作者 是不同的院方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 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 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 和广度;审查论文是否学生口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 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 说來,从学生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生对自己所写 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 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 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 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 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木就没有认识到的不 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 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论 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 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 学生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 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 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 生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 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 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 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 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 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生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 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 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学生面广、量大、人多、 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 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生 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 而答辩小组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 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霧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 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冃的是通过,按时毕业, 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 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口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 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木材料搞准 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答辩过程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 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 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组, 答辩组评审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岀耍提问的问题, 然后举行答辩会。
2. 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5到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 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 写作体会3. 答辩老师提问答辩老师一般提两到三个问题答辩老师提 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在听 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岀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其 他答辩老师随吋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 学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小组集体根据论文质 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至于论文 的成绩,不当场宣布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生待半年后另行 答辩答辩老师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 目的的实现以及学生答辩水平的发挥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 问方式1. 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 两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 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般应该考虑到是学生答得出并且答得好 的问题学生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 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止常水平。
反 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生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 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 难以正确检查出学生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 提问耍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生的专业基 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 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就 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几个小问 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几个 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 能冋答出其中的1—2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 或不很止确,说明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3. 当答辩者的观点与口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 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 临下,岀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 “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 有据,即使与口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 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 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
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 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