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讲---科学发展观导论.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215673268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发展观的基本含义(一)发展的含义发展从词源学角度看:指一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低的变化,兼有组织规模扩大之义从社会学看,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泛指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它标志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蕴含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狭义的发展是指一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哲学看,发展是事物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经济学看,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人们通常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指标,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够以比人口增长率更快的速度扩大其产出能力,或衡量一国居民的总体经济福利,即有多少实际产品和服务可供消费和投资从经济结构的变动看,发展主要是指在生产和就业方面,农业部门份额减少,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从社会结构的变动看,发展是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上,贫困、不平等和失业不断减少的过程西方经济学者达德利希尔斯指出:考察一个国家的发展,要看这个国家的贫困发生了什么变化,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平等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有所进步,这个国家无疑正经历着发展时期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在其《经济发展》一书中,将发展定义为整个社会或社会制度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方向持续前进他认为,发展有三个核心内容,即生态、自尊和自由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如食物、住房、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是维持人们生存所必须的条件,也是经济活动的目的之一其次,当人的生存得不到保障时,人的尊严也难以得到体现,所以美好的社会还意味着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人的各项权利得到尊重第三,人们还应该具有能够摆脱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束缚的能力,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可以了解为人的生存条件不断得到满足,人的尊严不断得到认可,人的自由选择空间持续扩大的过程二)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发展观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发展的认识人们在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开始了对发展实践的认识活动随着发展的深入,人们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和结构等问题产生了自觉的认识,最终形成了发展观念二是发展的实现人们基于对发展的认识,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回答和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三是发展的评价人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因而在人们头脑中会产生对于发展成果判断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

      二、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一)经济增长论在50—60年代,发展=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发展与增长作为同义词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经济的增长和产出的增加,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现代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对发展的定义为:“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区别: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的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发展强调经济、政治、社会的质的提高;增长注重有多少,发展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发展与增长存在逻辑上的联系和统一没有质的提高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没有量的增加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对发展来说,增长是最基本的,没有经济的增长,就谈不上发展,但是过分强调增长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反过来阻碍发展二)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在70年代,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经济文化社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但人民生活依然困苦;一些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迅速回落。

      如巴西转瞬即逝的繁荣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彗星”(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增长,一度跻身经济发达的工业16国但到80年代,巴西经济大幅下滑,社会两级分化严重,政局动荡不安,13亿人口中有7000万居民的实际社会水平下降巴西的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经济增长的彗星”)伊朗经济的迅速衰退被称为“一个经济神话的破灭”(随着1973年前后石油价格的上涨,伊朗的工业化得到了加速发展从20世纪60-70年代,伊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倍多,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神话,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统治者的欲望也在膨胀,统治阶层中普遍贪污腐化伊朗的新财富不仅没有促使伊朗社会进一步稳定,反倒使本国大多数人民不满,人们觉得国家的财富正在被一小撮贪污腐化分子所垄断加上巴列维国王没能处理好与宗教界的关系,结果爆发了长达一年之久的示威和暴乱,伊朗国王被逐,经济自此走向衰退伊朗经济起飞后又猝然而止的事实,被学者们称为“一个经济神话的破灭”),经济成就曾举世瞩目的巴基斯坦最终也陷入了“不幸的结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与当时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巴基斯坦在阿尤布汗政府的领导下,政治上推行基本民主制,经济上实施各种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经济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的诉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60年代末,巴基斯坦掀起了强大的反阿尤布汗的民主化浪潮不到半年,阿尤布汗被赶下台1971年,巴基斯坦被肢解,经济也陷入困境人们称这个过程为不幸的结局)这些事实告诉人们,单纯的、短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福祉,甚至有可能带来分配公平、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学术界称这种现象为有增长无发展,没有发展的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的实践揭示了这样一条道理:发展既可以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之上的可持续增长,也可能是建立在脆弱结构之上的短期繁荣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优化,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持续的增长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主张: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形式由传统走向现代转型,实现社会结构要素和谐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观的缺陷:主要是没有考虑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对于发展的约束和制约三)增长极限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学”,把地球比作一个有着有限空间和资源的宇宙飞船,认为以往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方式是一种无视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模式,合理的发展模式应是对自然物质进行循环利用,使有限空间和资源得到合理和长久利用。

      1972年,受罗马俱乐部委托,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了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共同特征是呈负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人类或早或迟都会陷入危机人类社会发展必然有一个限度增长极限论的意义在于告诫人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看待发展,告诫人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环境,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的制约不足:以增长-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将人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的能动因素,忽视了科学技术在解决某些问题的重要作用增长有极限吗?突破极限的观点的论证:一是人口增长并不始终都具有指数增长性质,在不同的情况下,人口有不同的增长水平,一旦达到一定收入和一定的城市化程度后,人口增长率将会下降;二是资源问题可以解决既是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有限,技术创造和市场作用也会找到替代资源;三是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低,供应不足,但是可以改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科技含量,以及改革农业组织制度来发展农业,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四是在工业化初期,环境污染比较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富裕程度和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对清洁环境的要求也会提高,技术进步将为解决污染问题创造条件,最终污染状况将得到改变。

      四)综合发展观1983年,法国学者佩鲁接受联合国的委托,写出了《新发展观》一书,指出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以人为中心的所谓整体的,是指发展模式上,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既要考虑作为整体的社会和人,又要看到人群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多样性所谓综合的,是指在发展战略目标上,注重经济、政治、文化、自然与人的协调所谓内生的,是指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利用本国的力量和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所谓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则是指从人的角度确定研究视野,把人的发展看做是发展的根本主题、目标和核心这种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人与自然的协调,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作为新的发展主题,把发展看做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内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观念、科学水平、社会转型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按照这种发展观,对发展的最终检验,不再是任何物化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这种发展观由物转向人,是发展观演进历史上的一次飞跃不足,只强调当代发展的各种综合协调,没有把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同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没有考虑到后代人的发展空间问题,没有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五)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一是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二是人口剧增的威胁1950年,世界人口25亿,1987年为50亿三是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森林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耕地以每年500万至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约三分之一的陆地和约8 5亿人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全球约有15亿人缺乏清洁饮用水,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反思:人类如何走出困境?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为期3年的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由当时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研究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显示了环境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环境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和资源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本,包括资源资本和环境资本。

      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这是全球范围内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最大,大量的资源消费使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有利地位,因而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强调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发展应该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长期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以维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整体效益80年代以来,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发展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发展的先进理论与实践2)当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