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赵威后问齐使详解.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5646264
  • 上传时间:2023-1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3.5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一书,是一部 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也是一 部优秀的散文总集这本书的编订者是汉代文献学者刘 向,这个书的名字也是刘向定的其中国别体杂史,和 编订者比较重要下面来看这一篇散文这一篇散文是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严厉 的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宣扬的是赵 威后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个民本思想和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很近似所以他全文的中 心论点,表达的中心就是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这一篇散文是怎么样来阐述赵威后的民本思想的见解呢?是赵威后在齐国的使臣来访的时候连齐王的书信都没有打开就向齐使连珠炮似的提岀了三个问题,如文章的第一部分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 >,这就是说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进行访问,所以这一句话里头连续有两个“使”字,其中这两个字的词性容易考,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 作动词;第二个“使”是使者的意思,作名词 <书未发 > 这个“发”字也容易考解释加点的字, “发”就是打开的意思。

      赵威后于是就向齐国使者提岀问题了,那么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以问答的试展开说理的议论 文,这就表现岀来了赵威后问使者,后面是使者回答,他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议论前面《季氏将 伐颛臾》是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议论的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地方于是她提出三个问题, <岁亦无恙耶? > 这里的“岁”不要光解释年年岁岁那个岁,还要解释为收成,年成,就是一年庄稼收成怎么样, “恙”字是指疾病,引申一下就是“还好吗?”赵威后问齐使,今年的庄稼收成还好吗?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从这里看岀来这一篇散文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它要表达的主旨是赵威后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 那么他如何写的呢,她连珠炮似的提岀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庄稼怎么样,第二个问题问齐国的老百姓 怎么样,还好吗?第三问才问才问到齐国的君主齐王还好吗?这三个发问用连锁递进的反问的句式从而鲜 明的表明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民本思想怎么体现岀来呢,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然后问齐王, 那么她是把老百姓摆在前面的,就是民贵而君轻,于是这就引起了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齐国使臣的不满, 于是他不悦,不高兴说, <臣奉使使威后 >这两个“使”字,前面那个“使”奉使命,第二个“使”才是岀使,意思是说奉使命岀使到赵国来, <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显然齐国的使臣他是一个满脑子的封建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的一个人,那么对于赵威后先问岁与民,后问王他想不通。

      于是 赵威后回答说, <不然〉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然后她就用了一个推理说,假如说没有年成,没有收成,何以 有民,哪里有老百姓,如果说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君主,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里的“故”字要念“夫”的音,哪里有舍其根本而先问末梢的呢?这就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第二段紧接着又提岀来了四个问题 <乃进而问之 >,于是进一步向齐国使者发问,说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钟离子的他还好吗? <处士〉就是隐士,<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他没有疾病,他还好吗?下面,就是赵威后对这个人的了解她说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说这个人的为人, <是其为人也 >,这个他的为人,怎么样为人处事呢,有粮食的他给他们饭吃,没有粮食的 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没有衣服的人他也给他们衣服穿,这句话里容易考的不外 乎就是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之中的“食”和“衣”,“食"就是给他吃, 作动词用,前一个衣是即“有衣”的衣,是名词,后一个“衣"是动词,是给他衣服穿最后说, <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养)他的老百姓啊,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 这个“业”是个使动词,为什么不使他成就功业。

      也就是说像这样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齐王不重 用他来提拔他来当官呢?让他成就他的事业这就在揭露在批评齐王政治失当这是第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说 <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叶阳”这是一个复 姓,是说,叶阳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呐,能够怜悯鳏夫、寡妇,体恤孤独和年老无知的人,救济困苦 贫穷的人,帮助缺衣少食的人这是这个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慈善家,这的确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息”还有兴旺发达、生育、繁衍的意思在里头说叶阳子,是一个辅佐国君,使齐国的老百姓得 以兴旺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于国于社会有用的人何以至今不业也,为什么至今不让他当官以成就功业呢 以上这两个是两名齐国的贤士,他们的共同遭遇都是至今不业,至今不被重用,不被提拔,再一次揭未了 齐国的政治失当第六个是北宫之女婴儿子,这是一个孝女,说这一个人还好吗? <彻其环瑱 >,这个“彻”通“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除去自己的耳环,手饰,到老不嫁,为什么不嫁人呢, 为的是奉养他的父母亲, <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岀于孝情者也 >,“率”是表率的意思,这都是为全国的 老百姓做岀了一个榜样,表率,从而使人民都成为孝敬父母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至今还是给她赐 加封号,<胡为至今不朝也 >,那么怎么样才能“朝”呢?古代女子要朝见这个皇帝之前,必须要这个皇帝 给她赐加封号,比如封她为什么夫人,这样她才有资格进宫朝见皇帝那么他和前面至今不业不被重用的 意思是一致的,前面两个贤士,一个孝女,他们都为国家做岀了表率,做岀了榜样,所以这是用了正面的 事例来进行论证 <此二士弗业 >,这两个贤士没有成就他们的事业, <一女不朝>,一个孝女没有给她赐加封号,所以她不能够朝见皇帝,那么你齐国的君主这样来治理齐国 <何以王齐国 >,“王”统治的意思,你怎么来统治齐国, <子万民乎 >,爱民如子呢?这些都是在揭露齐国的政治失当,反应赵威后的民本思想以上三个问题总的来讲是立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三个人是三个层次,最后一句是一个层次,中心 句就是最后一个层次里面的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这四个层次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举贤任能的治 国思想这四层文字的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这四层文字的结论是“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 国、子万民者乎?”这四层文字用的论证的方法是归纳法,即个别的举例,然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何以 体现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思想呢,因为钟离子养其民,叶阳子息其民,婴儿子孝父母,这都是有益于齐国的, 赵威后极力推崇这些人就充分体现了她治国以民为本的思想。

      这段话用了三个论据,一个是钟离子养其民,一个是叶阳子息其民,另一个是婴儿子孝父母第七问,<於陵子仲尚存乎? >这个“於”字读作“乌”的音於陵这个地方一个叫子仲的人,你看现 在反问的口气有一些变化,前面是说 <无恙乎>,而这里一改发问的语气,前面问这三个人问他们还好吗, 问这个人的时候体现出了赵威后厌恶,憎恨的心理,说於陵子仲他这个还活着吗?为什么她对他这么严厉 呢? <是其为人也 >,这个人的为人处事, <上不臣于王 >,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他不管自己的家,“中”就是对外,又不希望同诸侯结交上面他不君,下面他不家,对外他又不主张同诸侯结交来往, <此率民而岀于无用者 >,说这个人给老百姓作岀了一个坏榜样, 什么坏榜样呢,让人们都成为对国家不但没有益处而且有害的人, <何为至今不杀也? > 为什么至今还不把他给杀掉呢?这是用反面的事例来进行论证,总而言之,后面这四问,采用的是自问自答语气委婉而摇曳多姿, 说理充分而气势逼人,这是自问自答的作用这一部分归结出如果不以民为本,就不能够子万民,也不能 够做君王,<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前面三个是肯定的人物,以“无恙耶”发问,显得气势不凡,於 陵子仲是反面人物,以“尚存乎”发问,一反口气,对比之中,显示出反问的力量。

      所以这一部分他就揭 示出来了,贤人孝女在齐国不被重用,而对国家对人民无用之人不以鞭笞,不以杀戮,通过这一个对比, 表达了齐国政治失度他的表现也就表现在这里了归纳:《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于国别体杂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相传是汉代刘向在各国史籍的基础上整理编订而成的并由刘向定名为 《战国策》这一篇文章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了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一致这一篇文章以问答方式展开议论, 最能体现赵威后政治观点的是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 赵威后心目中的岁民君他的关系是,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赵威后批判了齐 使的君贵民贱的错误思想,赵威后批判他这个错误思想的依据是她的民本思想 赵威后是从齐国用人不当,并三个齐国能够养民、息民、使民孝敬父母的贤人以及一个对国家没有用的人,指出齐国对前三个人不加 重用,而对后一个人不加惩罚,这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即赵威后从齐国本末倒置,重君轻民,用人不当, 对国家有用的人不用,有害的人不加在惩处,来说明齐国政治失当的这一篇文章的主要手法是运用反诘 句排比句式。

      主要体现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观点赵威后对齐使的语气态度前后也有所不同的,开始的时候态度还比较友好,是询问的语气,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那么后面的语气就发生了变化,后来显得有些生气用得是反诘的语气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里的“本”是指树根,树干,指的是老百姓,“末”指的是树梢指的是君主,君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