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单亲家庭人格特性分析报告.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9354658
  • 上传时间:2022-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特质的质性研究摘要 随着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在不断解放,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作为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也会有差异家庭教育方式的正当与否、学校教育关注的程度以及社会关注重点的不同,会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消极人格和积极人格的形成,消极的人生观、缺失的幸福感、失衡的金钱观等消极人格会阻碍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较强的独立性、过硬的抗挫能力等积极人格对这类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要促进单亲家庭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应该从学校教育机制、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大学生自我心理应对机制等方面來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积极引导,有利于健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关键词:单亲家庭;消极人格;积极人格;影响因素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解放据中国民政部门统计,1980 年中国离婚对数为 34.1 万对,1990 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 万对,2003年为133.1万对,2005 年为161.3万对。

      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离婚人数增加趋势迅速 王世军. 坚强与无奈·单亲家庭[M].保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而且在单亲家庭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大多数的单亲家庭是由母亲来维持的,在单亲家庭中,女性多于男性是个不争的事实离婚率的不断攀升,核心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家庭模式由单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单亲家庭在整个家庭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心理发展,性格特点等等方面,学者做了相应的研究,并且有了了不同程度的学术成果尽管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投入很多精力,尽可能使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不受其负面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生活在单亲家庭背景下的子女与完整家庭的子女在群体性格特点上仍然表现出较大差异一项调查显示,分别有85.19%和96.30%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宁愿自己呆着,不愿和别人在一起”,“不喜欢集体娱乐,喜欢单独性活动”;而在对照组的完整家庭大学生中,做出同样选择分别仅有9.26%和11.11% 方淑琼.单亲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肇庆学院学报[J].2002(2)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青春晚期和青年早期,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可以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否,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平稳度过人生的关键阶段,甚至关系到学校、社会的稳定可见,单亲家庭大学生的逐年增加及其人格完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然而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说不够理想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通常过多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而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大学生这一人数逐渐增多群体的人格进行积极引导所以,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欧美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较为重视,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两大方面有些国外学者认为青少年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单亲家庭的发生有一定联系,但更重要的不是单亲家庭状况,而是其生活环境及教育方式的作用在国外学者对单亲家庭儿童性格的研究上有两种倾向:一是单亲家庭的“无影响论”,另一种是“有影响论”持“无影响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发生性格变异的子女不是在单亲家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父母婚姻过程中的冲突持“有影响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有较高的心理失调现象,人格发展异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子女。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的调查认为,幼年不幸的经历往往有利于个人独立性、自主性、自强性的发展 王世军. 坚强与无奈·单亲家庭[M].保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在中国的不断攀升以及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突出,国学者在单亲家庭问题上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而大学生人格教育一直都是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容,因此,在大学生人格问题上的学术论著和文献也相对较多但是,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上的研究却比较薄弱 在总结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国相关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和现实行为与完整家庭子女有较大差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逆反、猜疑、反抗、嫉妒、孤僻等等2.国在单亲家庭对子女人格影响上的研究绝大多数倾向于负面影响,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单亲家庭的正面教育功能,如:自我成长、子女的成熟与独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财务自主性的增高等方面3.关于人格问题的研究,国有许多相关理论文章但是,专门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研究的文章还比较少 国外在单亲家庭问题上的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关于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我们对此进一步关注。

      第二章 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特质现状及表现 人格是个体在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健全人格的主要特点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即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其次,认识、情感、价值、道德、审美等要素完美结合,身心系统经常处于平衡、稳定状态、人格整体上比较和谐、统一;最后,能够充分感知、理解自身与生活,并和生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其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特殊性,其人格特质对于完整家庭里面大学生来说具有相对的差异性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性,单亲家庭大学生从事实上可能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比如缺少母爱或父爱,家庭经济实力也相对较差,生活压力比完整家庭的压力要大,因而单亲家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消极、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嫉妒、孤僻等等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人格具体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消极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也就是对人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它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在单亲家庭背景生活和成长的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经历,让他们在人生态度上有着消极的表现来自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母亲离婚,而母亲由于要维持家庭生计,对他关心的比较少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他对家庭怀有不满之情,且常常感叹世界的不公这类群体对人生持淡然的态度,认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活着的只是自己而且在大学生活中很少参加什么集体活动,人生和生活缺乏目标,由于生活目标的缺失必然会使生活变得空虚,所以他经常逃课、泡网吧等,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让他找到了暂时的停留空间,在交流,这样就形成时常流露出厌世的情绪而其他几位单亲家庭大学生也或多或少表现出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这将会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矫正,有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 二、缺失的幸福感 幸福观是一个人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且先不论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为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过程中而感到满足单亲家庭这个事实就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烙上了不幸福的印记和一样来自单亲家庭,不同的是他由父亲抚养长大,且生活较为优渥,物质上的充实并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幸福。

      母亲在他读小学的时候离开了家,从那时起就被其他同学嘲笑为没妈的孩子,亲情的缺乏、社会的另眼相看、同学讥笑的目光还有自己孤孤单单的生活,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给他带去快乐,带去幸福他常常感到悲伤和不幸,并且在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幸福感的缺失使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不能积极面对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不能让他们在逆境中健康成长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没有幸福感的围绕下无法顺利建立和培养三、迷失的自我认同感世俗偏见的文化排斥反映到单亲子女的认知发展中,往往会因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一种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态度,使他们在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时,会有一种自卑感、无助感和不信任感比如,在徐安琪的调查中,由于受社会的消极评价和负面标签的影响,被访的单亲男女或多或少地有“低人一等”感觉的占24.3%,明显多于双亲被访者的16%;“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占18%,也显著高于双亲被访者的8.8% 徐安琪.单亲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J]. 江苏社会科学,2003(3).在访谈中遇到的单亲大学生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这种自卑感、不信任感及自我意识薄弱,这导致了他们自我认知的迷失而且在单亲家庭中,单亲父亲或母亲对子女会过度溺爱或者过度严格。

      长期在严要求高标准的鞭策下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在成才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不择手段的选择前进的道路,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成才的愿望而被过度溺爱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事业的追求,没有进取心四、失衡的金钱观 金钱观是一个人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完整家庭并不是那么宽裕,所以一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常会把金钱看的过重,认为“金钱至上” “金钱无所不能”,过惯了紧衣缩食的日子时常让他们感到自卑,总觉得只要有了钱才能好好抬头做人他们把金钱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能获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在这种思想的牵引下,容易导致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单亲母亲在培养方式上采取溺爱,那么会让花惯了零花钱的单亲家庭大学生无法抑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大学是半个社会,是个开放的集体世界,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费母亲的溺爱和纵容让这部分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把金钱看的太轻,感觉金钱是那么容易到手,容易滋生败金主义 第三章 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剖析单亲家庭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他们在大学期间,其人格的形有着深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角度原因。

      很久以来,“单亲家庭”被社会看成是残缺家庭、问题家庭,“单亲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作为单亲母亲的问题却往往被人忽略了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男尊女卑传统习俗的社会中,职业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自身生理因素的制约,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压力,而单亲母亲的特殊性就使她们变得更不轻松了单亲母亲在某个阶段就是单亲家庭的核心,她们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与她们朝夕相处的子女的人格养成学校是单亲家庭子女的第二课堂,在进入大学之前学校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科学知识的汲取上而忽略学生的人格教育那么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旦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很容易偏离正轨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单亲母亲,在经过家庭变故的打击之后,她们的心态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往往不是过于溺爱就是异常严格,很难保持平衡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子女在人格形成过程中没有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单亲家庭面临的压力首先是经济上的。

      特别是单亲家庭属于“母亲+子女”的组合类型,母亲的收入往往较低,维持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沉重的生活压力让她们喘不过气来,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精心培育子女,往往都会忽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俗话说严父慈母,在所有的家庭中母亲往往更加疼爱和关心子女在单亲家庭中,婚姻的失败使得母亲由于没能给子女完整的家庭而心怀歉意从而导致其对子女的关爱往往会发展成溺爱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母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