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古实习报告合集5篇.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187758502
  • 上传时间:2021-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古实习报告合集5篇考古实习报告合集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实习报告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考古实习报告 篇1  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考古专业的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于20xx年12月7日在考古学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古学习,不亦乐乎!  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它是中国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物参观:  在盘龙城遗址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盘龙城博物馆陈列室进行了参观里面包括石器展厅、铜器展厅,玉器展厅,陶器展厅展厅里陈列了古代先民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所用的遗物及制造这些东西所需的模具工具和武器有臿、斨、斧、锛、凿、锯、钺、戈、矛、刀、镞;礼器有鼎、鬲、簋、斝、爵、觚、盉、罍、卣、盘等在这些遗物中,特别最引人注目有一个青铜大圆鼎,高达85厘米,是迄今出土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长达94厘米厚仅1厘米的玉戈,显示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商代前期最大的玉戈; 高达1米的大陶缸,系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遗址现场学习:  之后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来到了曾经的考古发掘现场那里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大书“盘龙城遗址”,上面有着盘龙城遗址的简介然后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情况, 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年和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1979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又进行多次发掘经过多年的工作,基本上搞  清遗址的分布情况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则分布在城外。

      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平行排列在南北轴线上,方向同城垣一致一号、二号基址已发掘二号基址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一号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介绍完毕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考古工具探铲并阐述了其用法它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握住手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遗址然后他向我们演示其用法,并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一把  他还给我们展示了在田野发掘中所见到的两种地层关系并教我们如何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一种是上下相叠的地层关系,称叠压关系;另一种是挖破的地层,称打破关系叠压的地层关系,是未经扰动的,由上而下顺序相叠的地层,关系并不复杂打破的地层关系则较为复杂,它有两个地层之间的相互打破,也有遗迹单位之间的相互打破关系这种打破关系,有的没有时代区分,只是有时间早晚先后的不同,有的则有时代不同的区分,因此比较复杂。

      但可以肯定,被打破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必然比打破它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年代要早,因为,打破的规律一般是晚的挖破早的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的关键在于区分和识别土色和土质的不同,同时还必须善于识别地层内包含物的同异把握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容易处理好复杂的地层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田野考古发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而后,老师介绍了田野发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介绍了进行发掘所需的工具,其一就是确定方位的指南针,主要是用于判定探方边沿的南北方向是否准确,即判定探方的方格是否为标准正方形其二为野考古最基本的工具手铲,参加田野考古的人员每人至少要有一把手铲主要用于刮地、壁,以辨认土质土色手铲的有几种使用方法,在对不同的遗物、遗址进行挖掘时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其中一种是刮土,这是在挖掘中用的比较多的方法,用手握住把,大拇指放在把柄上,然后与地面成锐角,慢慢的刮地面  最常见的田野发掘有遗址发掘和墓葬发掘两大类遗址的具体发掘方法为“探方”法,即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首先用指南针于要发掘的探方西南角确定一个探方测量的座标基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然后开始拉线,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演示过程中是5 5的方格),需要对方格进行统一的编号,分工发掘,以便将发掘资料汇集、纳入总体记录中。

      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内的土层以土质(松、软、硬),土色(各种颜色)和结构(含沙量等)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层,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依次发掘,以便发现和控制遗址、遗物现象,做好记录探方要留剖面,以观察文化堆积的和层次发现遗址后要事先观察分析其地层关系,按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仔细清理,并探明它们之间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文字、绘图、照相记录,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关系:  对于此次的实地考古学习,让我们意识到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相互作用巨大首先狭义历史学对考古学的作用主要表在于考古学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确定课题与研究途径的重要参考,为考古学提供信息,为考古发掘提供一定的方面同时,考古发掘遗物在上升到研究层面时也需要历史学做诠释例如,在盘龙城考古发掘过程中,对盘龙城宫殿分布以及其作为商王朝的统治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的确定都需要历史文献的记载来作为研究的参考  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作用亦是不容忽视首先考古学的发展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观点例如盘龙城考古改写了“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史学观点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对商王盘庚迁都之前历史的有力补充,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商代早期起就共享着同样的文明。

      商文化南渐,加速了南方原始文化的解体和青铜文化的出现,同时大量矿产资源运到中原地区,又促进了商文化的发展所以,盘龙城成为殷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帮助补充了文献资料记载之不足,丰富历史记载,开扩人们的历史眼界例如盘龙城属于商文化早期遗址,距今3500多年了,历史记载较少,距今时空差距甚大,人们对当时的生活、生产、思想观念的认识非常表面,想要在对那段时期的认识取得突破,都需要取得考古发掘的支持,考古资料的发掘就更显得非常重要考古的发掘以实物的形式加深了人们对商代经济水平、生活状  况的了解,可以说,盘龙城考古帮助弥补了史料记载之不足同时,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丰富了历史文献记载  个人心得:  虽然那天天气很冷,但是对于此次的考古实习,大家都很积极临别时听着考古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讲着他的考古经历,令我一片神往通过此次实地考古学习,让我认识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它可以很好的指导实践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每天束缚于教室,而应开眼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考古实习报告 篇2  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们便来到古都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师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汉阳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

      在为期一周的考古实习工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去也收获了知识,了解了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历史文物的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帮助下也度过的很愉快整个实习,既锻炼了身心,又拓宽了眼界,大家收获良多  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 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二、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

      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三、永泰公主墓  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这段话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 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