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哺乳生物竞赛整理生物联赛复习.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300191
  • 上传时间:2018-08-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4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胎盘: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胎生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和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发育成长,因此哺乳类幼仔的成活率远远高于其他脊椎动物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具二个枕髁,颈椎通常7 枚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牙齿为再出齿、异型齿,有口腔消化肌肉质唇有可活动的眼睑和肉质外耳四肢适应多种形式的陆地运动四腔心脏,左体动脉弓具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肺呼吸,声带发音后肾排泄系统神经系统高度发达,脑神经12 对恒温胚胎借胎盘附着在子宫内发育,有胎膜结构单孔类除外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兽头部:有哺乳类特有的肉质唇以吸吮乳汁和摄食,有耳壳以收集声波;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分界为最后一对肋骨四肢:前肢肩关节角顶朝前,肘关节向后;后肢的髋关节角顶朝后,膝关节角顶向前行走方式:跖行性(全脚掌着地)、趾行性(仅脚趾着地)和蹄行性(趾端着地)表皮和真皮均加厚表皮的角质层发达,真皮的韧性极强;毛为表皮角质化的产物,是保温与触觉器官;皮肤腺特别发达,其中包括皮脂腺、乳腺、汗腺和味腺等;具爪、角等乳头层位于真皮浅部,与表皮的基底层紧密相连,由大量的结缔组织形成真皮乳头,突向表皮基底层,形成波浪状的接触面。

      乳头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如触觉小体毛细血管网可以供给表皮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运走代谢产物;神经末梢可以感受触的刺激皮肤衍生物包括毛,爪、指甲和蹄,牙齿,角 ,鳞片;皮脂腺(含耳腺),汗腺(单管状多细胞腺体,泪腺为汗腺的一种),乳腺、性臭腺(汗腺或皮脂腺的变异或二者的复合变异)等皮肤腺哺乳动物的皮肤腺是表皮衍生物, 来源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体毛毛干髓质皮质鳞片层毛囊毛根毛球(分裂能力强)毛乳突针毛(保护作用)绒毛(保暖作用)触毛(毛球基部有一大的感觉神经触觉器官的作用)表皮生发层细胞增生,聚集形成毛原基,逐渐陷入其中 真皮受毛原基影响增厚形成毛乳头进入毛原基中,毛原基细胞不断增生向上形成毛, 包围毛的皮内部分成为毛根的被囊,在上端的表皮细胞增生,下沉形成皮脂腺一般是异形齿,不同的哺乳类,各种牙齿的数目是一定的下式横线的上下,分别为上颌和下颌,从左至右半侧的门齿、犬齿、小臼齿和大臼齿的数目即所谓齿式哺乳动物一侧牙齿的数目牙齿为真表皮共同衍生形成,表面釉质由表皮形成,内部齿质由真皮形成,中央有髓腔,齿骨质在牙根外周与颌骨齿槽相连(门齿切割;犬齿刺穿撕裂;前臼齿和臼齿 咬、切、压、研磨食物食肉类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臼齿特别增大,齿尖锋利,用以撕裂肉,称为裂齿)再生齿,一生只换一次。

      槽生齿爪趾端表皮衍生物,保护趾末节的背、侧、顶部基本构造为:爪体、爪下体、肉垫三部分次生性水生种类无爪陆生动物用附肢捕食者,具爪用附肢抓握食物者,具指甲甲:爪体发达,爪下体退化附肢用于奔跑者具蹄爪体发达, 由两侧向腹面弯曲将爪下体为在其中呈半环状爪下体发达,蹄后有三角形蹄楔(蹄垫)懒猴脚趾端为指甲,食指保留爪角为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洞角:由真皮形成的骨质心和表皮形成的角质鞘构成角无分支,终生不换如羊角实角:由真皮形成的实心骨质角,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表皮角: 完全由表皮角质形成的,如犀牛的角鳞啮齿类、食虫类、有袋类后肢及尾部有鳞穿山甲体表有角质鳞;犰狳体表骨片由真皮形成中轴骨骼头骨全部骨化,仅鼻、筛区留少数软骨,形成坚固完整的骨匣骨块数目减少哺乳类 35 块脑颅大,高等兽类枕骨移向腹侧,额骨隆起,耳骨、鼻骨趋向腹面颧弓出现,供咀嚼肌附着颧弓由鳞状骨的颧突、颧骨、上颌骨颧突组成合颞窝型,证明起源于古兽齿类有 2 个枕髁与寰椎相关节与晚期兽齿类相似次生腭完整,前部为骨质部分:由前颌骨、上颌骨、 腭骨的腭突形成后部为软腭内鼻孔后移至咽部鼓骨构成中耳腔外壁及外耳道的一部分,为哺乳动物特有。

      下颌骨为单一齿骨构成,颌脑连接为颅接型: 齿骨直接连接颞骨 关节骨与方骨变小,进入耳腔形成听小骨舌颌骨 -耳柱骨 -蹬骨;关节骨 -槌骨;方骨 -砧骨顶部(全为膜质骨)鼻骨(2)额骨( 2)顶骨( 2)间顶骨( 1 哺乳类特有)底部(软骨化骨)基蝶骨:基枕骨前方;前蝶骨:基蝶骨前方;翼蝶骨:基蝶骨两侧向眼窝延伸; 眶蝶骨:前蝶骨向眼窝内延伸部分无副蝶骨枕部幼体为 4 块枕骨:上枕骨 1、 基枕骨 1、外枕骨 2成体愈合成一块枕骨鼻囊部鼻软骨囊部分骨化成一块中筛骨—立于前蝶骨之前,为鼻中隔的一部分二块外筛骨—形成鼻腔侧壁的一部分耳部耳软骨囊骨化成岩骨,在颅腔内包埋内耳,岩乳突、鳞状骨、鼓骨三者愈合成颅侧壁的颞骨上下颌腭方软骨腹面形成膜原骨—腭骨、翼状骨,后端骨化成方骨, 进入中耳为砧骨新次生颌抹原骨由前向后:前颌骨、上颌骨、颧骨、鳞骨麦克尔氏软骨后端骨化成关节骨,进入中耳成为锤骨下颌由膜原骨—齿骨构成脊柱颈椎数目恒为7 枚(除海牛6 枚,树懒6—10 枚) ,第一枚为寰椎,其椎体已经成为枢椎的齿突;第二颈椎特化为枢椎:棘突宽板状与寰椎两翼形成枕部肌肉的3 个附着点其余 5 枚颈椎结构相同:椎弓短、扁平,横突有孔,无肋骨相连。

      胸椎 10—13 枚, 全由肋骨相连, 横突向后;腰椎 4—7 枚,椎体粗,棘突宽大,指向前方;横突长伸向外侧,无肋骨附着荐椎 3—6 枚,棘突较低矮,椎体及突起全部愈合在一起成体荐椎多愈合为一块叫荐骨尾椎数目变化大肋骨和胸骨保护协助呼吸肋骨的对数和胸椎的数目一致;前 7 对为真肋,背方为椎肋,直接与胸肋相连,胸肋与胸骨相连; 后 5 对为假肋, 附着于前一肋骨的软肋上,其中后2—3 对假肋末端游离,称为浮肋 真肋的椎肋为硬骨, 腹肋为软骨肋骨与胸椎以肋骨小头和肋骨结节相关节胸骨为胸腹壁中央的分节骨片,与胸椎和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胸廓胸骨最后一节叫剑胸骨,末端连一扁宽软骨叫剑突附肢骨骼肩带和腰带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肩胛骨最发达外侧面有隆起肩胛冈乌喙骨多退化成一个附在肩胛骨上的突起叫喙突锁骨前肢活动多样性的种类锁骨发达(如翼手类、灵长类)跳跃奔跑的种类锁骨退化或消失家兔锁骨退化为一调戏骨,埋于肌肉中,以韧带一端与胸骨相连,另一端与肱骨相连髂骨背侧与荐椎牢固连接坐骨位于髂骨腹侧下方耻骨位于髂骨腹侧上方坐骨与耻骨围成闭孔使血管和神经通过,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愈合处叫坐耻骨合缝每侧髂、坐、耻连在一起叫髋骨。

      三骨形成髋臼与股骨头形成关节,两侧的髋骨围成一对封闭式骨盆, 胎儿产出时坐耻骨合缝处韧带变软,骨盆腔变大,有利于胎儿娩出前肢骨和后肢骨五趾型附肢前肢肱、桡(内)、尺(外 )、腕(9) 、掌(5) 、指( 5)后肢股、胫(内) 、腓(外)、跗( 6) 、跖(4,缺第 1 枚) 、趾( 4,缺第 1 枚) 猪缺第 1 趾, 3、4 趾发达在前, 2、 5 趾较小在后牛 1、2、5 趾缺, 3、4 趾发达向前马第 3 趾发达,其它趾退化前后肢关节肘关节 -肱骨与桡尺骨形成的关节膝关节-骨股与胫腓骨形成的关节,前面有一块膑骨双平型椎体骨骼系统特征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四肢下移到腹面, 出现肘和膝, 将身体撑起,适宜在陆地上快速移动;次生腭(前颌骨、颌骨、颚骨构成)完整肌肉系统具特殊的膈肌参与呼吸运动胸壁肌 (呼吸肌)(肋间外肌肌纤维起于前一肋骨后缘, 止于后一肋骨前缘收缩时后一肋骨向前上方抬起,胸廓扩大, 引起吸气动作肋间内肌肌纤维起于后一肋骨前缘,止于前一肋骨后缘收缩时拉前一肋骨向后下方下降,胸廓缩小,引起呼气动作)皮肤肌发达(如人面部的表情肌)咀嚼肌发达, 具粗壮的颞肌和咬肌,分别起于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齿骨),利于捕食和咀嚼消化系统消化道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发达具有唇,用来吮吸乳汁具异型齿具次生腭食草动物有反刍的特点消化道肌肉质唇:哺乳动物特有,位于口缘,适应吸吮乳汁和精确摄食、辅助咀嚼, 草食类的唇发达以协助掠草。

      兔上唇有正中裂“三瓣嘴” 颊:口腔两侧为颊,由颊肌构成,阻挡食物防止脱落腭:口腔顶壁为腭, 前部为硬腭, 由前和骨、上和骨、腭骨参与形成后部为软腭(肌肉质) 腭部常有角质棱,防止食物脱落舌:肌肉质,能自由活动,与摄食、咀嚼时搅拌食物及吞咽动作有密切关系舌表面分布有味觉感受器—味蕾舌辅助人发音咽:咽部是食物进入食道、空气进入气管的共同通道食道位于气管背方,食物通过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头,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咽顶部有内鼻孔,咽壁两侧有耳咽管开口,耳咽管另一端通中耳腔,调整中耳室中气压,保护鼓膜咽前侧方有扁桃体,属于淋巴器官食管:细长肌管,上端开口于咽,经胸腔穿过膈进入腹腔,与胃相连胃:大多数哺乳动物是单胃,而有些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牛、羊、鹿等)是复胃单胃横卧在膈后方腹腔内,可分为贲门部(连接食道) 、幽门部(连接十二指肠) 、胃底(自贲门向左前方突出部分)胃壁肌肉层很厚,通过蠕动行机械消化和搅拌功能反刍胃一般由四个室组成: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三个胃是食道膨大形成的,不分泌消化液 瘤胃中含大量的微生物使植物纤维发酵分解 网胃壁有蜂窝状皱褶将食物分成小团块继续发酵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 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

      这个现象叫反刍食物再次咽下经瓣胃进入皱胃;皱胃是分泌消化液的胃体骆驼的瘤胃和网胃周围形成20-30 个小囊,内贮水,囊口有括约肌封闭小肠:食物主要在此进行化学消化和吸收小肠高度分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后是肛门 草食性动物的盲肠能帮助消化纤维素口腔腺:三对唾液腺耳下腺、舌下腺、颌下腺肝脏:位于腹腔前部,膈肌后方,以冠状韧带悬附于膈肌中央腱左侧有二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侧二叶(右外叶、右中叶),方形叶(与左中叶相连) , 尾叶(肝与胃之间) 右中叶上有一长形胆囊分泌胆汁消化脂肪;贮存肝糖;调节血糖;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参与破坏红细胞、贮藏血液等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起始端,距幽门 1cm处)胰脏:位于十二指肠系膜上,成树枝状(似脂肪的分散的腺体) 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后段 1/3 处胰脏内有胰岛, 具内分泌功能胆管和胰管都开口于十二指肠鼻腔鼻腔是感受嗅觉的部位,也是空气入肺的起始部位次生软腭使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也使内鼻孔后移鼻腔内有复杂的鼻甲骨,使覆在其上的嗅黏膜面积大大增加,以使空气温暖、 湿润和除尘黏膜上还有嗅觉神经末梢和嗅觉细胞,以感知嗅觉。

      喉与气管喉:既是呼吸管道也是发声器官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其中甲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为哺乳动物特有喉门被会厌软骨遮盖,以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哺乳动物特有杓状软骨)气管:是由一系列背面不衔接的软骨环所支持在肺部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别入左右肺肺肺为一对海绵状器官,位于胸腔内 粉红色,具小叶状的构造,左右肺间有纵隔将其分开肺门处有支气管、血管、神经通过左肺 3 叶(尖叶、 心叶、 膈叶) ,右肺 4 叶(尖叶、心叶、膈叶、中间叶)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枝形成许多级支气管(16 级) ,形成终末支气管后再分支为呼吸性支气管,其末端膨大形成肺泡管(囊),肺泡管壁向外突出形成半球状盲囊叫肺泡,肺泡外有丰富的血管网气体在此进行交换肺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此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呼吸表面积呼吸动作哺乳类的呼吸动作是靠胸腔的扩大和缩小, 它包括肋间肌使肋骨的位置移动和横隔肌的协调运动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呼吸或外呼吸)血液和组织中的CO2的交换(组织呼吸或内呼吸)呼吸机械装备的完善化出现了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肌肉质横膈哺乳类的心脏分为四腔,完全双循环; 动脉:左心室发出体动脉弓,只有左侧体动脉弓,与鸟类的不同。

      但在发生上是一样的,分别保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