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学考研《医学微生物学(个论)》大纲整理.doc
18页第九章化脓性细菌1. 葡萄球菌属(1)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点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餌菌菌落色素金黄色白色.白色或柠檬色血浆凝固酶+——分解葡萄糖++—甘露醇发酵+——a溶血素+——A蛋白+——耐热核酸酶+——磷壁酸类型核糖醇型甘油型两者兼有噬菌体分型多数能不能不能致病性强弱无新生霉素敏感敏感耐药(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致病物质】1) 凝固陆(coagulase):是指于体外能使含有抗凝剂(枸椽酸钠或肝素)的人或兔血浆发 生凝固的酶类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指标但也有例外)结合凝同酶:结合于菌体表而,其作用是在菌体表而形成纤维蛋门原受体,当细菌混悬于人 或兔血浆中时,纤维蛋口原与其受体两者交联而使细菌凝聚凝固酶耐热,100°C, 30min,或高压灭菌仍保持部分活性易被蛋白卿分解破坏功能:阻碍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及杀灭作丿山纤维蛋白还口J沉积在病灶周围,阻止药物及 机体内杀菌物质与细菌接触,利于其繁殖纤维蛋口的大量形成能限制细菌扩散,并易使局 部毛细血管栓塞,导致组织坏死,故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感染多为局限性决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时的感染特点:病灶局限、不易扩散、而脓汁粘稠。
2) 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性质:属外毒素,血平板菌落周围产生B溶血环分型:分a、B、丫、&、£五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有q溶血素,对白细胞、血小板和多种 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坏死抗原性:强,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索,用与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和治疗溶血机制:Q溶血素对红细胞的作用机制是毒素分子插入细胞膜疏水区,破坏膜完整性,造 成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外逸虽非衙萄球菌感染中唯一的毒力因子,但是当感染灶形成后是 造成组织病变的重耍致病物质3) 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PV):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使细 胞破坏并在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本菌侵袭力方而有一定意义4) 肠毒素(enterotoxin):部分金葡菌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属外毒素,有多种血清 型,但以A、D型引起的食物中毒多见是热稳定的单纯蛋白,100°C 30 min仍有活性,且 不受胰蛋白酶的影响,食入后引起急性胃肠炎作丿lj机制不明,有超抗原特性,作川部位在 中枢神经5)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xfol iatin):又称表皮溶解毒素(epidemolytic toxin)性质:蛋白质,有抗原性,对被脱毒称为类每素。
类别:A型噬菌体编码耐热,B型质粒编 码不耐热作用:引起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6) 毒性休克综合征-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 TSST-1):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诱发休克的机制:抑制内毒素的脱毒或直接损伤肝枯否氏细胞,使内 毒索在体内蓄积;刺激枯否氏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干扰心血管系 统及血液动力学;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继而引起心血管功能损伤而导致休克-毒性休克综 合征(TSS)7) 其它① 耐热核酸酶(heat stable nuclease):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其特点是耐热,经100 °C 15分钟或60 °C 2小时不被破坏;能较强的降解DM或RNA临床上已将耐热核酸酶作为测 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②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乂称为扩散因了 (spreading factor),溶解细胞间质中 的透明质酸,利于细菌的扩散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此酶③ 脂腮(lipase):作用为分解血浆和机体各部位表血的脂肪和油类,细菌藉以获得必需营 养从而可定居于分泌脂质的部位,故脂酶的产生对细菌入侵皮肤和皮下组织是很重耍的。
所致疾病】1) 化脓性感染:① 局部性感染:伤口感染、疽、痈、毛囊炎②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③ 内脏器官感染:呼吸道感染、脓胸、心内膜炎④ 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示引起的局部炎症⑤ 尿路感染2)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 链球菌属(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致病物质】A群链球菌(即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是人类链球菌中 致病力最强的细菌,有较强侵袭力1) 菌体成分① 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粘附于多种细胞表面② F蛋白(protein F):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增强抗吞噬能力③ M蛋白(protein M):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帮助链球菌黏附于上皮细胞进 行繁殖其产生的抗体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力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2) 侵袭性酶类① 透明质酸(hyaluronidase):可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纽织间扩散② 链激酶(streptokinase):能使血液小的溶纤维蛋口酶原转化成溶纤维蛋口酶,故可溶解 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扩散③ 链道® (streptodornase):又称链球菌DNA酶,能分解脓汁中粘稠的DNA,使脓汁稀薄, 促进细菌扩散④ 胶原酶(co 1 lagenase)3) 毒素链球菌溶血素:链球菌溶血素O(SLO): A族产生,含-SH的蛋白质毒素,对氧嫩感,(-SH易被氧化成-S-S-, 失去溶血作用);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链球菌溶血素S (SLS):是小分子的糖肽,含-S-S-,对氧不敏感(血平板上菌落周围的溶 血环由其溶血形成):无抗原性4) 其他:致热外毒索:由A族产牛,不耐热,抗原性强,乂称红斑毒索或猩红热毒索,有致热、致 死作用,是引起猩红热症状的主要毒素所致疾病】1) 化脓性疾病:丹毒、脓皮病、淋巴组织炎、蜂窝组织炎、痈等;病灶有扩散倾向,界限 不清,脓汁稀薄,带血色,也可引起其它部位的感染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 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2)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及实验机理即抗“0”试验(ASOtest):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链球菌溶血素0 (SLO),刺激机体产生 和应抗体ASO,当两者中和后,在加入SI.0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量很多,未被中和 掉的抗体可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清晰凝集,为阳性无凝集,则为阴性90%左右的链球菌感染相关的风湿热病人,与感染2~3周至痊愈后数刀至一年内,血清中可 检ill ASOo风湿热病人血清中ASO水平较高,活动性风湿热病人血清中的ASO水平更高,一 般效价在1: 400以上,対风湿热及其活动性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3. 肺炎球菌属(1) 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主要是脂磷壁酸、荚膜,① 脂磷壁酸:黏附作用② 荚膜:抗吞噬作用,失去荚膜后,肺炎链球菌的将从S型变为R型细菌,毒力减弱或消失。
另外,本菌产纶的溶血素、神经氨酸酶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所致疾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寄生在上呼吸道的肺炎球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肺炎后 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病等2) 肺炎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别诊断©Optochin敏感试验:Optochin (乙基氢化梵基奎宁)能I:扰肺炎链球菌叶酸合成,抑 制该菌的生长,故肺炎链球菌对0ptochin敏感,而其它链球菌对其耐药挑取待检菌密集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贴放Optochin纸片,35°C孵育18~24h,观察抑 菌环抑菌圈直径^14mm为敏感,肺炎链球菌(+ )抑菌圈直径<14mm时,参照胆汁溶菌试验判 断是肺炎链球菌还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② 胆汁溶菌试验:胆汁或胆盐能活化肺炎链球菌的自溶酶,促进细菌细胞脫破损或菌体裂 解而白溶平板法,在血琼脂平板上选择出待检的呈草绿色溶血的菌落,观察记录菌落特点,然后于 菌落上滴1滴100g/L去氧胆酸钠溶液,35°C孵育15~30min观察 结果菌落消失为阳性,菌落不消失为阴性肺炎链球菌(+ )、甲型链球菌(-)③ 菊糖发酵试验:将待检的细菌分别接种到菊糖培养基中,置35°C, 5%C02条件下,孵育18~24h观察结果。
能分解糖(醇、昔)产酸的细菌,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应(如酚红变为黄色),不 分解糖则无变化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④ 小白鼠毒力试验:小白鼠对肺炎链球菌十分敏感,少量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使小白鼠 感染致死将平板上的肺炎链球菌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取0. lml注射于小白鼠腹腔,饲养广2d,观 察小白鼠情况若小口鼠在「2d内死亡为阳性,解剖腹膜印片、革兰染色法镜检可见革兰阳性、有荚膜的 双球菌⑤ 荚膜肿胀试验:当特异性血清和相应的荚膜细菌相互作用,形成复介物时,可使细菌的荚 膜显著增大,细菌的周围有一宽阔的环状带取洁净玻片一张,载玻片两侧各加肺炎链球菌菌液广2接种环;载玻片左侧加抗肺炎链球菌 血淸,右侧加正常兔血淸,各为「2接种环,混匀;约lmin后,载玻片两侧各加1接种坏 1%亚甲蓝水溶液,混匀,分别加盖玻片,放湿盒于宗温下放置5~10 min后镜检实验组,在益色菌体周围可见界限清晰、较宽阔的无色环状带即为肿胀的荚膜,而在对照侧 看不到此现象,为阳性两侧均看不到肿胀的荚膜为阴性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4. 奈氏菌属(1) 脑膜炎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① 荚膜:抗吞噬作用,能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② 菌毛:黏附黏膜上皮,利于侵入③ 脂寡糖抗原(L0S):内毒素、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引起坏死、岀血,导致皮 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④ IgAl蛋白晦:破坏IgAl,帮助细菌黏附丁•细胞黏膜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为三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① 休克型:起病急骤,发展快,24h内迅速出现循环衰竭瘀点迅速扩展融合成大片状,易 发生DIC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仅细胞数轻度增多② 脑膜炎型:起病急,高热、皮肤瘀点主要特征是脑实质损害和颅内高压③ 混合型:以上两型先后或同时出现,病情更凶险,病死率极高(2) 淋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致病物质】① 菌毛:黏附作用;抗吞噬作用② 外膜蛋白:黏附、抑制抗体、破坏细胞膜③ TgAl蛋白陆:陆解TgAl抗体,破坏局部免疫【所致疾病】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如成人淋病、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脓漏眼) 淋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染病,人对淋球菌无白然抵抗力,普遍易感,是唯一宿主 淋球菌主要经性接触传播,男性引起球道炎,女性则引起阴道炎、外阴炎、宫颈糜烂、子宫 内膜炎、输卵管炎及盆腔腹膜炎第十章呼吸道感染细菌1. 结核分枝杆菌(1)染色方法及染色步骤。
方法】抗酸染色: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 性,染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介牢I古I,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 颜色,达到染色目的步骤】初染一脱色一复染① 初染:将涂片用夹子夹住,滴加石碳酸复红,并在玻片下方用酒粹灯弱火加热至出现蒸汽(勿煮干或煮沸),随时补充染料以防干汹,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