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析课堂纪实.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32519679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0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析课堂纪实 教学班级:邯郸市一中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教学目标:赏析陶渊明的驰名诗句,并以此为例,理解诗歌的意象教学办法:讨论式,在老师引导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探究式,深入探讨古诗内蕴,理解意象的丰盛性一、问题的提出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不与腐朽的东晋统治者同流合污,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了一个正直文人的高风亮节;他弃官而不弃世,归隐田园而不归隐山野,走出了一条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隐士道路;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代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颇有见地地说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有对联一幅:“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这幅对联,不仅高度概括了其一生经历,而且将陶公的艺术成就画龙点睛地凸显而出朱自清也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诗在我国诗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写得最好的是哪一组名句?生:〔异口同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好在哪里呢?一会儿分组发言要求语言尽可能简练二、探究过程生:这两句叙述了诗人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志趣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神态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物我两忘、融入自然的心境师:则再问一句,在这两句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生:〔互相交流之后,在一次异口同声〕“见〞字师: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有的版本作“望〞字,哪一个更好?生:“见〞比“望〞自然,写出了诗人不经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而“望〞还要有意识地去看,失之有意生:“见〞比“望〞显得近,“望〞有了较远的距离感生:“见〞字可以使人想象出南山的青翠山色、花草树木,而“望〞字只能让人想象出灰暗的轮廓生:“见〞字使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那么把诗人游离于自然之外生:“见〞字写出了诗人远离官场,以田园为乐,悠然自得的心境师:历史上还有一位诗人,也远离了官场,但对于朝廷始终不能忘怀,在他的诗或词里也有表现,能说出他是谁吗?生:苏轼他的?明月几时有》里写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师:两相比拟,有何差异?生:陶渊明去得更为决绝,更为自在。

      师:很好,哪位同学再补充两句?生:更为逍遥,更为高兴师:这样说来,大家都认为这两句好啦?生:〔点头〕师:好,小结一下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作为风骨傲立的托寓之物,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陶公本就不愿沉浮应世,亦不肯同流合污,它的性格便与菊花相通他不但自己种菊,以菊下酒,还在诗中写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只采菊、见山两个极寻常的动作,却浓郁地传出诗人的闲远自得之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悠然〞的情趣,和“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采菊之中,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真是幽然而悠然其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叙述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突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那么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不过,这两句诗就好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试试看,能不能挑出点儿毛病来?生:是有点儿不对劲儿采菊东篱下〞,怎么“悠然见南山〞?方向不对呀生:那人家扭脖子了呗,扭头看,或者侧身看生:既然“扭头看〞,那还叫“悠然〞吗?,123【师:发现得好!不光是咱们同学发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元老施蜇存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说,〔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

      历代诗人,一致赞赏,……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说‘好在自然’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晁补之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总之,都是‘悠然’二字的妙处不过,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东篱下采菊,陶公一定是向东站着的如果偶尔抬起头来,眺望远处,也只能见到东山,怎么会见到南山呢?面向东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转过头去转头看山,决非自然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也决不是‘悠然’的我以为,陶公此诗,未免有些矫情大略陶公虽然站在东篱下采菊,装出一副闲暇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惦念南山你不信吗?有诗为证:‘种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南圃无遗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昔欲居南村’,可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产但是,陶公始终搬不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样,领导上不肯给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豆田里清除杂草,总要戴月回家大略路相当的远身在东篱,心在南山,手里采菊,眼里看到的却是豆苗与稻谷你说,陶公能‘悠然’吗?〞生:〔思考,交流然后跃跃欲试〕师:哪位同学愿意发表看法?生:施老先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而且有一定根据;但也不完全对,我觉得施老先生的话有点半开玩笑的意味。

      师:说得好施老先生的确有话在先:“有几位编辑先生已把我发表在报刊上的么小文字收录进去,事前没有通知我,使我没有改润的时机;现在我又写了几篇赏析文字,是东方淳于之流的徘谐文章,我们杭州人说,是‘玩儿不当正经’希望天真的编辑先生不要看错,捡了狗矢去当金条〞但如果说“不完全对〞,同学们能否说出新的理由来?生:我认为诗人面前这座山本身就叫做“南山〞!师:很有道理据查,在江西,有三处陶渊明故居〔分别是星子县栗里陶村、宜丰县秀溪村和九江黄老门乡陶家垅〕,当地村民都宣称是陶渊明后辈,而且都有陶氏族谱,一直追溯到陶渊明乃至陶侃巧的是,三个村庄的南边,都有一座山,蜿蜒而来,当地人说,那就是“南山〞南山几乎环绕着陶氏故居的村庄,所以,站在陶渊明故居,怎么看,都是“南山〞还有吗?生:我觉着陶渊明当时只能写“南山〞,不能写别的山师:为什么呢?生:你想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东山〞,不是诗;“悠然见北山〞《不叫话;“悠然见西山〞《更不像话所以,他老人家就只能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众大笑〕师:很有道理这位同学把语言划分成了三等——诗歌的语言、通常的语言和不叫话的语言,〔笑〕极有分寸,显示了相当高的语言感悟和鉴赏能力。

      不过,在你看来,诗人是不得已、无奈何才写“悠然见南山〞的?〔众思考〕师:综合以上同学发言,我再提出下列看法,请大家讨论:第一,江西有座驰名的山,叫什么?生:庐山师:庐山多大?像紫山,还是像我们邯郸的鸡毛山则大?生:〔哄笑〕师:要像鼓山、像泰山则大呢?生:〔假设有所悟〕师:庐山是江南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规模与泰山类似庐山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而陶渊明的故土柴桑就在庐山北侧,这样,站在诗人的家园,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是庐山举个实例,河北保定军分区的张雨生说:“我的老家在庐山北麓,山北为阴,山阴之人所见的山,当称南山,假设处在我家的那个位置,采菊时无论多么悠然,也只能是‘望南山’陶老夫子的隐居地,紧挨着山脚,睁眼即见,用不着费力地望古人讲的是诗艺学,我讲的是位置学虽然作诗不必拘泥于位置,但也不宜全然不顾及位置东坡居士歌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这不仅是作诗的位置学,而且是位置的美学了〞〔?解放军报》 2000年7月7日 第7版〕但是,正如刚刚同学所言,要写成“悠然见庐山〞了,也不算作诗句;再加上要跟上句“采-菊-东-篱-下〞对仗,就成了“悠-然-见-南-山〞生:〔点头〕原来这样。

      师:第二,有的选本干脆注释,说“南山〞泛指山,也有些道理各地称南山的山很多南是方位,居地南边的山都可称南山比方,当代民歌还有这样唱:“南山坡上坡连坡,南山坡上唱山歌……〞不过,大家想,为什么要用“南山〞来泛指山呢?生:这里面有个“南山情结〞!师:对,古往今来,有两句驰名的祝颂用语,……生:〔齐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师:好,再小结一下把“南山〞与“寿〞联系起来,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天保》,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恒,通“绠〞,粗绳索,此指月弦骞:亏,损这几句诗译成白话诗大意是: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犹如松柏枝叶长茂盛,青青相继,永不衰落诗中的南山,假设是泛指,应为秦岭山区;假设是实指,有人说是终南山寿比南山〞成为后人的祝寿词,源出于此况且,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长寿,诗人长日无事,便到东篱下采菊,并以菊下酒陶公生活在晋代浓厚的修道成仙修佛往生的氛围中,虽然能不随流俗,保持了一种清醒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但服用一些健身延年之物还是他所喜爱的总之,这“南山〞二字,既是自然,又是双关,还是一个含义丰盛的意象,该不是“迫不得已〞了吧!生:〔大笑〕三、结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乐于归隐,陶醉自然的谈泊心境: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一抬头看见了静穆安娴的南山。

      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契合无间,此处的“菊〞和“南山〞都不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灌注了诗人主观情志的意象,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然的情怀而娴静的南山与诗人恬淡的心境相契合,以自然美反衬诗人的人格美,写得自然生动,令人回味无穷在田园故乡琴棋书画,悠闲自得,体虽不闲心自闲,难怪有人羡慕不已,称之为“陆地神仙〞怡然自得、其乐陶陶,其要义是在庸常的生活中开掘美感,开掘趣味,而又有意地跟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才是所谓“归隐〞四、后记1、诗歌的意象是丰盛的、多向的,不可以过分坐实2、与其泛泛讲许多篇,不如深入研讨一篇乃至一句3、放手让学生探究,不盲从,不偏执,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以逐步养成多方面、多层次探究问题的习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