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线检测二级题库全.pdf
109页1 第一部分射线检测共:690 题其中: 是非题213 题选择题283 题问答题79 题计算题115 题2 一、是非题1.1 原子序数Z 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1.2 为了使原子呈中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的电子数1.3 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改变时,它就会变为另一种元素1.4 当一个原子增加一个质子时,仍可保持元素的种类不变1.5 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我们称它为同位素1.6 不稳定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始终要辐射γ射线1.7 不同种类的同位素,放射性活度大的总是比放射性活度小的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1.8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能量变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9 各种 γ射线源产生的射线均是单能辐射1.10 α射线和 β射线虽然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但由于对人体辐射伤害太大,所以一般不用于工业探伤1.11 将元素放在核反应堆中受过量中子轰击,从而变成人造放射性同位素,这一过程称为“激活” 1.12 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不同,Cs137 是原子裂变的产物,在常温下呈液态,使用前须防止泄漏污染1.13 与 Ir192 相比,Se75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更短,因此其衰变常数λ也更小一些。
1.14 射线能量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例如γ 射线比 X射线传播快1.15 X射线或 γ 射线强度越高,其能量就越大1.16 X射线或 γ 射线是以光速传播的微小的物质粒子1.17 当 X射线经过 2 个半价层后,其能量仅仅剩下最初的1/4 1.18 如果母材的密度比缺陷的密度大一倍,而母材的原子序数比缺陷的原子序数小一半时,缺陷在底片上所成的象是白斑1.19 标识 X射线具有高能量,那是由于高速电子同靶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1.20 连续 X射线是高速电子同靶原子的轨道电子相碰撞的结果1.21 X射线的波长与管电压有关1.22 X射线机产生X射线的效率比较高,大约有95% 的电能转化为X射线的能量1.23 一种同位素相当于多少千伏或兆伏能力的X 射线机来做相同的工作,这种关系叫做同位素的当量能1.24 同能量的 γ射线和 X射线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3 1.25 X射线的强度不仅取决于X射线机的管电流而且还取决于X射线机的管电压1.26 与 Co60 相对, Cs137 发出的 γ射线能量较低,半衰期较短1.27 光电效应中光子被完全吸收,而康普顿效应中光子未被完全吸收1.28 一能量为 300KeV的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使一轨道电子脱离50KeV结合能的轨道,且具有 50KeV动能飞出,则新光子的能量是200KeV。
1.29 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1.30 光电子又称为反冲电子1.31 随着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大,光电吸收系数迅速减少,康普顿衰减系数逐渐增大1.32 当射线能量在1.02MeV 至 10MeV区间,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对效应1.33 连续 X射线穿透物质后,强度减弱,线质不变1.34 射线通过材料后,其强度的9/10 被吸收,该厚度即称作1/10 价层1.35 当射线穿过三个半价层后,其强度仅剩下最初的1/8 1.36 连续 X 射线的有效能量是指穿透物质后,未被物质吸收的能量所以穿透厚度越大,有效能量越小1.37 Co60 和 Ir192射线源是稳定的同位素在核反应堆中俘获中子而得到的,当射线源经过几个半衰期后,将其放在核反应堆中激活,可重复使用1.38 X射线和 γ 射线都是电磁辐射,而中子射线不是电磁辐射1.39 放射性同位素的当量能总是高于其平均能1.40 X射线与可见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是振动频率不同1.41 高速电子与靶原子的轨道电子相撞发出X射线,这一过程称作韧致辐射1.42 连续 X射线的能量与管电压有关,与管电流无关1.43 连续 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有关,与管电压无关。
1.44 标识 X射线的能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均无关,仅取决于靶材料1.45 X射线与 γ 射线的基本区别是后者具有高能量,可以穿透较厚物质1.46 采取一定措施可以使射线照射范围限制在一个小区域,这样的射线称为窄束射线1.47 对钢、铝、铜等金属材料来说,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值总是小于线吸收系数值1.48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内中子数有关,核内中子数越小,核就越稳定1.49 经过一次 β-衰变,元素的原子序数Z增加 1,而经过一次 α衰变,元素的原子序数 Z将减少 21.50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常数越小,意味着该同位素半衰期越长4 1.51 在管电压、管电流不变的前提下,将X 射线管的靶材料由钼改为钨,所发生的射线强度会增大1.52 在工业射线探伤中,使胶片感光的主要是连续谱X 射线,标识谱X 射线不起什么作用1.53 Ir192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肯定不会发生电子对效应1.54 高能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瑞利散射1.55 连续 X射线穿透物质后,强度减弱,平均波长变短2.1 X光管的有效焦点总是小于实际焦点2.2 X射线机中的焦点尺寸,应尽可能大, 这样发射的X射线能量大, 同时也可防止靶过份受热。
2.3 X射线管中电子的速度越小,则所发生的射线能量也就越小2.4 由于 X射线机的电压峰值(KVP )容易使人误解,所以X射线机所发出的射线能量用电压的平均值表示2.5 全波整流X 射线机所产生射线的平均能比半波整流X 射线机所产生射线的平均能高2.6 移动式 X射线机只能室内小范围移动,不能到野外作业2.7 移动式 X射线机有油冷和气冷两种绝缘介质冷却方式2.8 相同千伏值的金属陶瓷管和玻璃管,前者体积和尺寸小于后者2.9 “变频”是减小X射线机重量的有效措施之一2.10 放射性同位素的比活度越大,其辐射强度也就越大2.11 适宜探测厚度100mm 以上钢试件 γ源的是 Co60,透宜探测厚度20mm 以下钢试件的γ源是 Ir192 2.12 黑度定义为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2.13 底片黑度D=1,即意味着透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十分之一2.14 ISO 感光度 100 的胶片,达到净黑度2.0 所需的曝光量为100 戈瑞2.15 能量较低的射线较更容易被胶片吸收,引起感光,因此,射线透照时防止散射线十分重要2.16 用来说明管电压、管电流和穿透厚度关系的曲线称为胶片特性曲线2.17 胶片达到一定黑度所需的照射量(即伦琴数)与射线质无关。
2.18 同一胶片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具有不同的感光度2.19 比活度越小,即意味着该放射性同位素源的尺寸可以做得更小2.20 胶片灰雾度包括片基固有密度和化学灰雾密度两部分2.21 非增感型胶片反差系数随黑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增感型胶片反差系数随黑度增加的增大而减小2.22 在常用的100KV-400KV X 射线能量范围内,铅箔增感屏的增感系数随其厚度的增大而减小5 2.23 对 X 射线,增感系数随射线能量的增高而增大但对γ射线来说则不是这样,例如,钻 60 的增感系数比铱192 低2.24 对 X射线机进行“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排出绝缘油中的气泡2.25 X和射线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射线来自同位素,而 X射线来自于一个以高压加速电子的装置2.26 在任何情况下,同位素都有优于X 射线设备,这是由于使用它能得到更高的对比度和清晰度2.27 对于某一同位素放射源,其活度越大,则所发出的射线强度也越大2.28 将一张含有针孔的铅板放于X 射线管和胶片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可以用来测量中心射线的强度2.29 相同标称千伏值和毫安值的X射线机所产生的射线强度和能量必定相同2.30 所谓“管电流”就是流过X射线管灯丝的电流。
2.31 放射源的比活度越大,其半衰期就越短2.32 胶片对比度与射线能量有关,射线能量越高,胶片对比度越小2.33 胶片特性曲线的斜率用来度量胶片的对比度2.34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射线的能量对胶片特性曲线形状基本上不产生影响2.35 宽容度大的胶片其对比度必然低2.36 显影时间延长,将会使特性曲线变陡,且在座标上的位置向左移2.37 胶片特性曲线在座标上的位置向左移,意味着胶片感光速度减小2.38 与一般胶片不同,X射线胶片双面涂布感光乳剂层,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感光速度和黑度2.39 “潜象”是指在没有强光灯的条件下不能看到的影像2.40 铅增感屏除有增感作用外,还有减少散射线的作用,因此在射线能穿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厚的铅屏2.41 透照不锈钢焊缝,可以使用碳素钢丝象质计2.42 透照钛焊缝,必须使用钛金属丝象质计2.43 透照镍基合金焊缝时使用碳素钢丝象质计,如果底片上显示的线径编号刚刚达到标准规定值,则该底片的实际灵敏度肯定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2.44 因为铅箔增感屏的增感系数高于荧光增感屏,所以得到广泛使用2.45 胶片卤化银粒度就是显影后底片的颗粒度2.46 梯噪比高的胶片成像质量好。
2.47 胶片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胶片感光速度和梯噪比3.1 影象颗粒度完全取决于胶片乳剂层中卤化银微粒尺寸的大小3.2 象质计灵敏度1.5%,就意味着尺寸大于透照厚度1.5%的缺陷均可被检出6 ()3.3 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可得到较高的主因对比度3.4 射线照相时,若千伏值提高,将会使胶片对比度降低3.5 一般来说,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应使用较高能量射线透照,其目的是降低对比度,增大宽容度3.6 增大曝光量可提高主因对比度3.7 当射线的有效量增加到大约250KV以上时,就会对底片颗粒度产生明显影响3.8 增大最小可见对比度Δ Dmin,有助于识别小缺陷3.9 射线照相主因对比度与入射线的能谱有关,与强度无关3.10 用增大射源到胶片距离的办法可降低射线照相固有不清晰度3.11 减小几何不清晰度的途径之一,就是使胶片尽可能地靠近工件3.12 利用阳极侧射线照相所得到的底片的几何不清晰度比阴极侧好3.13 胶片的颗粒越粗,则引起的几何不清晰度就越大3.14 使用 γ射线源可以消除几何不清晰度3.15 增加源到胶片的距离可以减小几何清晰度,但同时会引起固有不清晰度增大3.16 胶片成象的颗粒性会随着射线能量的提高而变差。
3.17 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是决定射线照相灵敏度的三个主要因素3.18 胶片对比度和主因对比度均与工件厚度变化引起的黑度差有关3.19 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可提高主因对比度,但同时会降低胶片对比度3.20 胶片的粒度越大,固有不清晰度也就越大3.21 显影不足或过度,会影响底片对比度,但不会影响颗粒度3.22 实际上由射线能量引起的不清晰度和颗粒度是同一效应的不同名称3.23 当缺陷尺寸大大小于几何不清晰度尺寸时,影象对比度会受照相几何条件的影响3.24 可以采取增大焦距的办法使尺寸较大的源的照相几何不清晰度与尺寸较小的源完全一样3.25 如果信噪比不够,即使增大胶片衬度,也不可能识别更小的细节影像3.26 散射线只影响主因对比度,不影响胶片对比度3.27 底片黑度只影响胶片对比度,与主因对比度无关3.28 射线的能量同时影响照相的对比度、清晰度和颗粒度3.29 透照有余高的焊缝时,所选择的“最佳黑度”就是指是能保证焊缝部位和母材部位得到相同角质计灵敏度显示的黑度值3.30 由于最小可见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