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就应该让学生有兴趣.pdf
1页读书周刊 教师书房主编:王珺编辑:郭铭设计:王星舟校对:冯华 :010-82296622邮箱押2451557965@.com群:2268398192013 年 6 月 10 日星期一 11·《 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 ———张文质二甲中学教育行动录 》 张文质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在江苏省通州市二甲 中学的讲座, 其中也包括了讲座过程 中专家、 师生、 家长的互动 正是这 些人的参与, 作者的教育理念与思想 才得到了最真实的呈现尊重幼儿生活 与游戏的价值■李季湄《 培养幼儿的成长能力》 这本日本幼儿 园的案例实录集中介绍了27个鲜活的案例, 令人印象深刻 我迫切感到, 今天的中国幼 儿教育需要这样的书籍 我国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实施10年来, 对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起 到了一定作用, “ 以幼儿发展为本”, 尊重 幼儿生活与游戏的价值, 促进每个幼儿全 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等观念正在逐步成为 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 由于诸多 因素影响, 我国幼儿教育在观念、 实践上 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可小觑 如高控制型的 教育文化、 学业至上的价值取向、 小学化 倾向严重的幼教形态、 以“ 教” 为中心的 教师能力结构等问题, 仍然如阴云般地笼 罩着幼儿园, 阻挡着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 步伐。
而不少有志于改革的教师又苦于不 知道怎么做, 或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想, 如果阅读本吉圆子老师和她的同 事们的实践案例, 也许能让我们广大幼教老 师能够找到参考与借鉴 不仅如此, 如本吉 老师序中所言, 还能让我们“ 通过真实的教 育实例来具体地思考” 该书的案例如此真实, 都发生在日常 幼儿的生活、 游戏场景中, 没有任何刻意 的形式追求或轰轰烈烈的大场面; 教育的 目标指向幼儿生活的真实体验, 指向发展 幼儿的自主性、 自信心、 想象力与创造精 神等, 看不到功利的学业训练标准; 教育 的过程也很自然, 教师敏锐地捕捉契机, 了解幼儿的需要或问题, 认真地解读幼儿 的言语和行为, 与幼儿平等、 亲切、 巧妙、 有针对性地对话、 互动, 没有人为的高潮 迭起或花哨的形式, 也没有使用什么昂贵 的材料和设备, 甚至连我们司空见惯的多 媒体课件也没有出现过 联想到在我们幼儿园教育中严重存在的 重形式、 轻幼儿需要, 重轰动效应、 轻实际 效果, 重上课、 轻生活、 游戏, 重知识、 轻 幼儿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等现象, 我觉得阅 读该书, 我们能够收获的远不只是教育的方 法与技巧, 更重要的是案例所传递的教育理 念与思想、 所呈现的幼教文化与形态、 所彰 显的教育取向与价值把握、 所表现出的教师 的专业素质与教育智慧等, 这些比技巧更值 得我们认真思考。
本吉老师也是 《 我的生活教育论 》 一书 的作者, 她主张“ 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 以 培养儿童的主体性为目标的生活教育论” 我十分赞成幼儿生活教育的理念, 向往那种 朴实无华、 返璞归真的教育 日本著名幼儿 教育家仓桥先生曾表述过这样的思想: “ 学 习生活、 通过生活学习、 为生活而学习” 当然, 译句不如原话巧妙与富有灵气, 但意 思是明确的, 即生活本身就是幼儿的学习对 象, 是幼儿学习的途径, 也是幼儿学习的目 的 这几句话可谓高度精炼地概括了日本幼 儿教育的理念, 并形成了日本幼儿教育的传 统 我想, 本吉老师也许是仓桥先生的追随 者, 她笃守这样的幼儿教育理念, 正是靠这 些理念的坚守与践行, 才让幼儿生活教育理 论有了生命的活力, 变得如此生动、 具体 而教育理念的力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的生活与成长, 也让实践具有了理性的深度 与合理性 由此联想到今天中国幼教改革的 现状, 让我更加深切地意识到, 任何好的理 念或观点, 要想把它变成幼儿园的现实, 首 先必须把它变成一线教师的教育信念, 提高 教师在正确观念下的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在我看来, 不断地学习与反思, 是最重要最 有效的。
多读书、 读好书, 认真地思考国内 外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经验, 对幼儿园教师来 说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 尽管日本与中国 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两国幼儿教育不乏相似 之处, 但是日本幼儿教育的主流范式与我们 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衷心希望幼儿教师能 够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以引起教师们对幼儿 教育的价值观、 教师能力观、 教育评价观的 再思考, 对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再思考, 对 幼儿园文化以及教育形式的再思考, 让他山 之石真正成为我们的攻玉之器 (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 教育学院教授 )教师荐书丰富并锤炼自己的生命■邵玉茹《 始终: 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 意》 ( 以下简称 《 始终》 )这本书的作者 郑锦杭曾经是一位小学老师, 一位教 学出色的语文老师, 一位数学讲座可 以讲出数学之美的老师, 一位对教学 有独到见解的老师 郑锦杭说,教学,远不是在完成一 节课的授课任务, 而是在调动一个教 师 “ 全部生活的精华”:你遇到过的一 个人,你走过的一个地方,你经历的一 件事情,你拥有过的一种物品,你发生 过的喜怒哀乐, 即便你听到过的一节 课,都影响了你的教学境界 所以,要 上好课,学习以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丰 富并锤炼自己的生命。
记得一年前,我要代表学校参加区 里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为了获得好 成绩,学校聘请资深专家为我 “ 磨课”, 热心的同事也在帮我把关教学细节,师 傅则亲自在课堂上为我做示范为了吸 取别人的精华,我白天试教,晚上用心 消化, 可接下来的试教依旧不见起色这种鹦鹉学舌式的课堂教学,让我完 全调动不起来自己的情感,最终的比 赛也感觉是走了个过场那段时间我 自卑、失落,甚至怀疑我是否还有资 格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在我处于教学彷徨的时候,我 遇到了 《 始终》,我不再浮躁、不再功 利,静心锤炼生命 后来在教 “ 上教版”语文第八册 《 共同的秘密》这一课时,文中矿工的 善良、爱心、无私,让我想到了浙江卫 视华少与朱丹主持的一期圆梦节目, 华少的主持词让我深有感触,于是我 改编了华少的主持词,当作这堂课的 导入语: “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我们 的家能够暖起来,我们的车能够跑起 来, 我们应该感谢这样一群人——— 矿工可他们却生活在世界上几乎是 最黑暗、最寒冷、最孤独的地方 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关于矿工的故 事……”显然,我富于鼓动、渲染的导 入感染了他们, 学生们久违的渴望、 认真、积极涌了出来。
所以,要上好课,学习以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并锤炼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分 科教育,但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来说, 我们不仅应该拥有自己的专业,还 应该成为杂家 杂家有益于人全身 心发展,尤其是教师,成为杂家,才 可能给予学生完整的人格发展 我希望自己成为杂家, 但由于 时间限制,我总是根据所需通过 “ 百 度”来获得知识,因此很多的阅读只 是通过事物的表面去观察, 以至排 斥思考、排斥想象这样的做法只是 临阵磨枪,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 “ 丰 富自己”,却时时陷入浮光掠影的浮 躁之中纵观 《 始终》,她对专业以外 的非专业知识论述得也很专业,这 么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因 此,书中的文字,总能传递出一种独 到的美 提起建筑,我想到设计、装潢这 样的字眼,而作者却用自己的体味诠 释了贴近生活的建筑美感,还穿插叙 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完美夫妻 的故事作者爱电影,品电影,跟随作者认识电影的历程,让我不由得也对电 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看电影多了选 择的视角,对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人生理应如此,有时间、有机会发 展兴趣,并用兴趣滋养生活 黎巴嫩的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 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 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阅读 《 始终》, 总能心生温暖、欣慰、享受,然后愿意 带着希望再次出发 因此,无论你扮演什么角色,希望 能有机会和我一样翻开 《 始终》,体会 作者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 ( 作者系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小学 教师) 《 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 心意》郑锦航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们把景仰忘记了 》 阎真著重庆出版社 世界太闹了, 静下心来想想, 我 们把什么忘记了? 毕淑敏、 王跃文、 阎真在用心填写“ 一道填空题”! 做 一回小学生, 找回那些美好的从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协办《 建构强大的学校文化 ———一种引领学校变革的指南 》 [美]莎朗 · D.克鲁斯凯伦 · S.路易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围绕学校领导者如何与教 师、 行政人员、 家长合作创建积极 的、 具有长效性的学校文化, 以及 如何与学校外部组织发展有效联系 而展开教材就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本报记者郭铭《 典范英语》原名 《 牛津阅读树》, 是风靡英国的母语学习教材, 在英国 有80%的学校在使用, 全球有133个 国家使用它教学生学习英语 这套教 材的特点是集故事性、 趣味性、 知识 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身,对于中国 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 用。
这套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 的英语教材,自2008年在我国问世以 来, 先后被数百所学校列为英语必读 材料,深受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喜 爱 而今又出版了新版和大字版 但是, 中国目前少年儿童英语学 习的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 很多孩子 的厌学情绪让家长头疼不已, 而大多 数学习过英语科目的毕业生, 毕业之 际就是把英语知识和能力还给学校之 时 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的不恰当和 教材的无趣是导致许多学生丧失英语 学习兴趣的最主要因素 虽然教材的 版式设计越来越花哨, 但教材文字本 身内容枯燥, 缺乏美感, 可以说是 “ 有句无文, 有文无情” 研究认为,国内绝大多数小学、初 中、 高中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主进行 设计的 课文的话题是根据特定的语 法和结构进行编写的, 这些话题往往 以交际为中心, 以满足在国外生活为 目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但缺 乏人文关怀, 背离了儿童学习的原则 和规律 这就导致了英语课堂片面注 重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 练,为 “ 实用”而教,为 “ 考试”而教,背 离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本 质,忽视了语言教育的第一要义,即通 过地道的语言和有趣、 有意义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人文教育和能 力培养。
其实,对于语言学习,大多数学生 感兴趣的不是语言符号本身, 而是语 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 儿童天生喜欢故事, 一篇有趣的故事往往能激发 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引起他们 的兴趣语言是载体,故事内容是内 涵, 没有内涵的语言学习必定是苍 白、枯燥不具备吸引力的引导学生 通过读故事、讲故事去学习语言,这 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英 语的热情, 同时也有利于从小培养 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 教授指出,学好一门外语,最重要的 是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 原汁原味 的外语材料对儿童来讲,最好的材 料就是语言简单、趣味性强、内涵丰 富的小故事没有优质的课堂输入, 谈何好的输出?现在的外语课堂上, 输入太少,让许多 “ 闹剧”式的所谓 “ 任务”、 “ 活动”、 “ 表达”销蚀了课堂 教学质量、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 输入的质量太差:文字材料生硬,教 师口语汉语味太浓, 有的甚至完全 用汉语授课; 更有的把英语课文译 成汉语,再让学生译回英语;最荒唐 的是靠 “ 题海战术”,认为作业越多越好, 逼着学生牺牲一切休息时间去 做一些毫无用处的作业 这一切都严 重违反了外语教学原则。
综观 《 典范英语》具有三大特点,第 一尊重儿童学习所具有的好奇心,教材 内容具有浓厚的故事性;第二深度开发 了英语的自然拼读规律;第三配备的光 盘录音不仅语音纯正,更突出了语言丰 富的戏剧性可见这三点尊崇了儿童成 长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儿童天性中最主要的是好奇和喜 欢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