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完整辩论资料.docx
8页Ill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首届国际 (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 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 年国际华语大专辩 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 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 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 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 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 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 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 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
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 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 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 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 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 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 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 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 三分钟掌声)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 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 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
第一,温 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 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 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 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 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 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 “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 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 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
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 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 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 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 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 位掌声)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 钟掌声)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 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 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 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 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 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 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 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 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 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 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 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 睹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 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 像现在这样的成绩。
谢谢大家掌声)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 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 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 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 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 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述的正是中国 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 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 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 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 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 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 ——他们有温饱吗?没有。
——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 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 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 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 界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 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 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 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 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正方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 针对我方的定义做任何答复,只是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深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对方 的定义进行思考首先,对方把我方所提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扩展到非常饥寒的境地,我们 所讲的“饥寒”并不是对方所讲的那个“饥寒”。
如果照对方那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子呢?根据 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辩 友举出新加坡的例子,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 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实践的规范不叫道德对方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 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比如说一个人冒 着生命危险到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行善行医,大家都去称赞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去做,大家 都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如果那就是道德的话,那么, 今天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了,大家去索马里吧所以,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 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 还来不及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 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些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 关系看,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道德的 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所以谈道德必须 以人类温饱为前提。
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之下, 我看到街上行乞的孤寡,我会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收入 全部给他因为要考虑我的收入允许不允许我去做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下面再考虑一个 饥饿的情形如果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他吃不饱,他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 会所以,我方说,人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来剥夺他那么一点点生 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一个人投票,赞成将对方三辩的 财物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样就是对的吗?(时间到)谢谢掌声)主席:谢谢吴俊仲同学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是怎样反驳的时间三 分钟掌声)反方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 选择这样做的因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声)今天,为什么我方观点与对方会出现定义上如此大 的差别呢?是因为对方辩友将“温饱”,这个衣温食饱的概念,混同于了生存如果照此办理的话, 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温饱的人了,因为,他们都不生存不活着了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温饱 的人存在啊!(掌声)下面,我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 以谈道德。
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 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之中,从不食周 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食嗟来之食的朱自清,这 众多的志士仁人,用无愧之言行,甚至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