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级阅读方法.doc
14页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记 叙 文一、记叙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 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中心意思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二、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我们将小说和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起简单地做以介绍 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作记叙的六要素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叙述不一定都是×年×月×日,可以是"一天早上"、"三周以后"等等。
地点的叙述也经常非常灵活 (2)运用记叙文结构安排的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的,要留心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按照地点的变换来安排结构,要重视表示地点的方位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安排结构的,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脉络进行结构分析 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的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的中心意思有所把握一篇文章中,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在表达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要重视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传神",与中心意思常常紧密相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启发我们从文章中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便是概括中心意思所不能离开的 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的内容,一部分是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方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开始练习时可以参考这样一种句式:"通过……表达(抒发)……" 推荐精选 3、正确理解记叙文中语言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往往对全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在内容上起着概括作用理解这样的语句,对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意思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考查能力的重要内容 就全文讲,这样的语句经常出现在篇首或篇末例如《春》的最后一段 就一个段落讲,这样的语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例如《孔乙己》第四段开头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因为内含丰富,所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来理解,有时还必须顾及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里面的这个句子: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 理解这句话,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监狱"和"钥匙"这两个比喻词语的丰富含义,才能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能有重新获得自由的希望 (3)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词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临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例如: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标致"本是个褒义词,是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鲁迅先生却用在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意思是"丑极了" 正确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既要结合上下语句来思考,也要结合全文来思考,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环境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 文章是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推荐精选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要鲜明突出,简洁凝练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再抑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推荐精选(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二、说 明 文一、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3、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推荐精选二、熟悉说明文特点和知识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中国石拱桥》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死海不死》、《人类的语言》等 1、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 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2、理解说明的内容 (1)明确说明的对象 小学所学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有的是实体事物,有的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的是事情的内在道理 一般说来,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基本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整体,在一篇说明文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