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docx
5页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 摘要:民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建筑物,乌拉街满族镇的传统民居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与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反映本文以吉林市乌拉街镇的“三府〞为例,在分析其历史与地理背景的根底上,从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三个方面阐述了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所表达出的艺术价值,为更好地实现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弘扬有满族特色的装饰文化,希望借此有助于展开满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进一步工作,也为激发外乡化设计的生命活力提供借鉴关键词:满族;传统民居;艺术性引言位于吉林市中东部龙潭区的乌拉街镇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明朝曾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乌拉部所在地,清朝时,乌拉街镇成为松花江航线重要的组成局部,清政府在乌拉街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管理东北的贡品,是全国四大贡品基地之一乌拉街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有相当数量的民居建筑,其中最具满族特色的“三府〞【1】保存至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建筑学领域内以文化的视角观察民居,需要转换思维把民居当作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而不单单是物质实体乌拉街镇满族民居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着该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一、乌拉街镇概述“三府〞中的后府最早原为打牲乌拉总管赵云升的私人府邸,始建于光绪八年,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占地近万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后府为前后两进式院落,为三府中最为精美的一所宅院,如今后府的庭院早已没有轮廓,南院和两花园也荡然无存,仅存的正房与西厢房一片荒凉破败之感支撑房屋的几根梁柱还是原物,柱础局部的汉白玉保存完好西厢房内“兀〞字型的万字炕和通过墙壁通到室外的跨海烟囱充分表达了满族民居的建筑特点但是房屋的木质窗框的底部年久失修,已经腐朽不堪虽然后来后府的门窗及回廊经过重新修建,也早已不复当日模样,细节之处的精细程度难以媲美当时后府作为乌拉文化遗产的见证,如今沦落至此实属悲哀与后府相比,魁府保存相对完整,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始建于1875年,曾为乌拉街公社招待所笔者进行遗址考察时发现,院内的墙基残存显示魁府曾是清代二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魁府有正房五间,配房各三间,耳房一间,均以“风火山〞【2】与前座相连魁府的建筑风格明显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门房的样式,入口采用券拱解构承载屋顶的重量正房与东西厢房之间相连的回廊保存较完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魁府曾三次易主,房屋的格局也与原来不同了历史最为悠久的前府位于乌拉街镇东南角,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因位置处于“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之南,被称之为“前府〞,另也叫做“萨府〞。
前府根本保存完好,现存五间正房与魁府相同的是,前府的院内同样有墙基残存的痕迹,这证明前府也曾是一座二进四合院房屋的飞檐翘脊与青砖小瓦相照应,门楣的水墨画与石柱上的雕刻相映成趣,建筑风格素雅庄重,无不表达着当时满族居民典雅古朴的审美幽默二、建筑造型的艺术美“三府〞以独立三合院、独立四合院为主,其中魁府和前府为清式二进四合院值得注意的是,“三府〞屋顶和屋身的比例接近于一比一,这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民居〔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顶与屋身的比例大多为一比二〕中国古建筑各局部的比例虽不像西方古典建筑般刻意追求黄金分割比,但同样十分重视建筑各个局部之间的比例梁思成先生曾指出过“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划分方法宋代?营造法式?中没有对建筑各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加以详细说明,但“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之材分,以为制度焉〞说明了古代营造立面比例的准那么——“以材为祖〞三府〞屋顶与屋身的比例近乎一比一,宽厚的屋顶使房屋整体看上去敦实厚重,在凛冽的寒冬,这样的比例设计使屋顶既能承受住层层覆盖的大雪的重量,又能抵御北方吼叫的寒风,保暖之余不失协调之美三府〞整体没有纯装饰性的构件,看似与其他地方的民居无太大差异,但在具体的使用方法上却极具地方特色。
例如屋顶的铺瓦,首先在瓦形上,“三府〞屋顶铺设的仰瓦〔图〕与普通汉族民居中的小青瓦有很大不同,“三府〞铺设的的仰瓦特别宽大,铺设完成的屋面上还可以看到宽宽的瓦垄,朴素而不单调其次是在瓦缝的覆盖上,“三府〞并没有采用其他民居常使用的板瓦,而是采用了筒瓦,筒瓦尽端套有圓形的瓦当,瓦当上有生动活泼的雕刻图案但圆形瓦当在古建筑中为较高等级,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有局部越级情况出现此外,前府屋脊处瓦的铺设采用层层相叠的铺设方式,堆成起翘的屋脊装饰,使屋脊产生了优美的线条,这与汉族民居屋脊有较大不同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下,屋顶的形式往往决定了建筑的等级硬山屋顶在建筑中等级最低,对于满族传统民居来说,硬山屋顶是乌拉街镇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硬山屋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组成,五脊相连形成双面坡有句满族地区有句俗语叫做〞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所谓“口袋房〞指的是正房在三到五间、坐北朝南、开口于一端,这样的的建筑形如口袋,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口袋房〞其屋内陈设十分简单,进门之后是堂屋,堂屋用来放置灶台和杂物,“里屋〞为主要的起居局部满族以西为贵,因此西厢房又称为“上屋〞,东厢房称为“下屋〞或“东屋〞。
房间内最大的特色是周边筑有三面火炕,又称“万字炕〞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按满族习俗,西炕安放着祭祀祖先的神龛【3】,是神圣之地,不可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那么住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那么是满族传统民居的另一特点,这句说的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跨海烟囱〞,烟囱与房屋独立,多置于山墙旁,有的也建造在房屋后面跨海烟囱高大,与屋身齐高,其抽力和排烟效果极好,便于寒冬的保暖但是由于满族民居的屋顶是用稻草铺盖而成,人们出于防火考虑,在建造烟囱时会使之与房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采暖以抵御东北严寒的气候在当地特殊环境和人为等因素下,满族民居在建筑造型方面形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艺术美三、建筑材料的艺术美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材料最大的特点是经济,多以土木为材,来源广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无不表达着对自然的崇拜意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满族的民居建筑的整体结构扎根于夯实的累土之上,承重木柱粗实坚韧在漫长的开展过程中,木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运用于内外檐的装修,例如门、窗、栏杆、室内隔断等对于满族民居而言,采用木装修,不仅利用了木材料本身的稳固性,而且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又具有实际的功能性,一举三得,木材料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承载物之一,具有近乎完美的性质。
三府〞的门窗棂格可以雕刻,又可做成精美的图案,是一种美化建筑的设置出于对房屋的建造本钱和等级制度的考虑,一般民居多用槐木或榆木屋顶为了适应东北地区夏雨冬寒的气候特点,木结构形成了人字形的大坡,起到迅速排水、隔热保暖的作用,房架为木质,屋顶或苫草或铺瓦,中间东西走向起房脊,远观犹如一条长龙在房上飞腾榫卯雕塑,尽显其自然形态除此之外,青砖、石材也构成了满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表达了满族传统民居实用为主的建筑设计思想石材既可以作为一种装饰性的材料出现在建筑的山墙及屋檐处,又可以作为房屋的根底局部承担墙体和柱子的荷载,房墙用块石或砖砌成,外面抹上黄泥和白灰这种房屋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出入和取水都十分方便青砖在“三府〞的建筑中是使用面最广的材料,颜色古朴素雅,多用于墙体的砌筑,也多见于“三府〞的局部雕刻满族的民居建筑在建造上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选用最天然质朴的材料,结合当地的气候,依山势而建,与地形特征巧妙的结合,具有造价本钱低、省工省时、便于建造等优势特点,同时在功能上又可以实现满族人民的生活生产需要,为口袋房的沿袭打下了坚实的根底除了显露结构和满足需要外,建筑还有别的意义和目的〔此处‘需要指的是功能、舒适、符合实际的安排〕。
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到达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4】满族民居建筑表达了艺术性和功能的统一,同时该建筑也因为其本身的质朴自然而形成了一种亲切、充满野趣的生态气息符合地方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表达了民族建筑智慧,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四、建筑装饰的艺术美1.“三雕〞满族传统民居一般没有纯装饰性的构件,人们对建筑材料和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装饰往往建立在实际功能的根底之上,表达在细节之处后府的建筑在雕刻艺术方面呈现出了丰富饱满的满族文化特色,主要集中在极富满族特色的“三雕〞艺术上,“三雕〞即石雕、砖雕与木雕其雕刻载体之丰富、画面设计之充盈、雕刻工艺之精良,实在是满族民居的典型之作后府主体建筑的正房山墙砖雕巧夺天工远观其整体风格自然典雅,近观其图案清新逼真,寓意深远,表达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审美追求与劳动人民的装饰趣味后府山墙的砖雕腰花呈“双喜花篮〞状,大的正方形中有一个双喜字的花盆,其中芙蓉和牡丹寓意着双喜临门、荣华富贵,喜字四周饰以花叶与竹子为装饰落叶枫树的谐音寓意着安居乐业,菊花与黄雀的谐音那么寓意举家欢乐,整幅“双喜花篮〞图呈现出房屋主人祈盼生活安定、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景,彰显出房屋主人的经济实力与富有。
砖块与砖块的组合之处也无明显缝隙,做工精良、造型精致、纹理细腻,是一件难得珍贵的砖雕艺术精品后府的雕刻技法丰富多变,主要有浅浮雕、深浮雕等直接在砖墙外表进行雕刻,青砖瓦当表现出古色古香的效果房屋四个原木柱的底部用白色青石雕刻成鼓形的柱础石,圆角方框内雕刻了适合纹样,花叶图案大方庄重,有镇宅之意房屋地脚用的是浮雕技法,在青石上雕刻了荷花与鸟,寓意着庄稼的丰收后府屋檐边的装饰以寓意桔祥如意、风调雨顺的云纹为主,中间雕刻有寓意富贵的圆形古币云纹以缠枝的形式向四周扩散,线条的张力极具舒展感,又在方框的边界之处恰到好处的收尾,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生动活泼、丰盈充实的装饰效果,传达一种生生不息的美感,同时,对于建筑雕刻装饰图案的选择显露了房屋主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后府的石雕形质朴素大方、造型简练逼真,装饰图案表达着主人的文化取向和对未来幸福的期盼后府现存的木雕甚少,典型代表有抱头梁的梁头雕,工艺精良,设计成卷云状门檐下的透雕有“天宫〞和“福禄寿〞两处,风格古朴雅致、雕工玲珑巧妙后府的三雕及门楣匾额代表了吉林市满族民居的最高营造水平,作为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当地人民朴素的民族情感与精神追求的自然表达,是经过历史的选择与长期开展而孕育出的艺术结晶,蘊含着浓重的人文思想意识。
除了后府,魁府现存一处装饰图案精妙绝伦的砖雕一进魁府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墙形建筑,称之为“影壁〞影壁是一种独立的墙体,它不作为实用的建筑使用,只是一种遮挡或点缀,在民居中它往往还有辟邪拒鬼的象征作用民居中的影壁大多为砖影壁,另有局部石影壁〞【5】魁府的影壁采用坚实质地的青砖精制水磨,绘有“海水衬日〞的桔祥图案,纹路雕刻细腻适宜这面影壁经过多种复杂的制作工序,显示出一种粗暴厚重的气质,其雕刻技法精妙高超,毫不逊色于纤巧玲珑的徽派砖雕影壁表达出“简洁之中求朴实,朴实之中求高雅〞的艺术境界门窗作为屋宇的门面,在“三府〞中,其装饰是变化最为繁复、做工最为细腻的局部满族传统民族的门大多是双层门外面一层是独扇的木板门,上半局部为镂空装饰的花格,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窗纸,下半局部由三块木板拼接组合而成内门由整块木头制成,双扇开合,没有装饰构件屋内的门一般也是双扇对开门,上半局部以如意、方格或菱形为作简单装饰,窗棂上糊高丽纸,下半局部为整块的木板整体风格线条粗暴,不拘小节满族传统民居的窗户与其他地区的民居的窗户截然不同由于东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冬季极为寒冷,人们有取暖和采光的需求与其他地区的窗户相比,满族传统民居的窗户的开设面积一般较大,但北面的窗户面积较小,少有开启。
以窗格作支撑,窗户纸糊在窗户外侧,这样。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