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系统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解读(成都.ppt

23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80013775
  • 上传时间:2024-08-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95MB
  • / 2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非煤矿山安全避险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建设解读建设解读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邓红卫邓红卫 教授教授 博士博士TEL:13974855898TEL:13974855898EMAIL:denghw208@EMAIL:denghw208@ 一、引言一、引言二、二、““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简介简介三、三、 “ “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建设建设内容提纲内容提纲内容提纲内容提纲 智利矿难救援奇迹的启示智利矿难救援奇迹的启示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被困矿工在经过长达69天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迎来了获救的一天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米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 5 5政府牵头 分工明确政府牵头 分工明确机制健全 冷静自救机制健全 冷静自救依靠科技 注重细节依靠科技 注重细节成功启示成功启示智利武警、军队、消防人员以智利武警、军队、消防人员以及政府各级部门联合行动,展及政府各级部门联合行动,展开救援与此同时,组织了分开救援与此同时,组织了分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

      的救援团队井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在救援人井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在救援人员实施救助前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员实施救助前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作用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心理专家指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专家指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保证了矿工们能够在救冷静的头脑保证了矿工们能够在救援人员到来前和施救过程中,尽可援人员到来前和施救过程中,尽可能地延长生命能地延长生命两个月的救援过程,高技术无疑起到两个月的救援过程,高技术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营救过程中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营救过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和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和““胶囊胶囊””搭载舱,搭载舱,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纤维短袜,这些高技术产品在帮助援纤维短袜,这些高技术产品在帮助援救矿工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在井下救矿工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在井下的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 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2001 2001年年3 3月月6 6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潭埠镇芳林村小学一栋两层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潭埠镇芳林村小学一栋两层教学楼因爆炸引起四间教室倒塌,造成教学楼因爆炸引起四间教室倒塌,造成4242名师生死亡,名师生死亡,2727人受伤。

      经人受伤经查,该村村民李垂才因婚姻失败等原因,为报复社会,用自己配制的查,该村村民李垂才因婚姻失败等原因,为报复社会,用自己配制的烟火药制造了这起爆炸案件,李垂才本人在爆炸中自爆身亡烟火药制造了这起爆炸案件,李垂才本人在爆炸中自爆身亡 2001 2001年年9 9月月1010日上午日上午1010时许,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牛岭村一私人时许,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牛岭村一私人鞭炮厂作坊内突然发生一起爆炸,当场炸死一名妇女,炸伤鞭炮厂作坊内突然发生一起爆炸,当场炸死一名妇女,炸伤5 5人,人,2 2名名重伤者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不治身亡重伤者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不治身亡 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2001 2001年年1212月月3030日上午,江西万载县一大型港商独资企业日上午,江西万载县一大型港商独资企业————攀达攀达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礼花弹分厂发生特大爆炸,造成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礼花弹分厂发生特大爆炸,造成1414人死亡,人死亡,6161人受人受伤据查,导致这起特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礼花弹分厂零件车间伤据查,导致这起特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礼花弹分厂零件车间装硝女工在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定,引起礼花弹厂半成品库、成品装硝女工在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定,引起礼花弹厂半成品库、成品库和生产厂区的接连爆炸;另外,企业为了扩大产量,超员生产,超库和生产厂区的接连爆炸;另外,企业为了扩大产量,超员生产,超量存放原料和成品,导致了爆炸的升级。

      量存放原料和成品,导致了爆炸的升级  2005 2005年年8 8月月7 7日日1313时时1313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别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责任事故,造成重大透水责任事故,造成1211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7254725万元 2005 2005年年8 8月月3131日国务院第日国务院第104104次常务会议通过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预防煤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446446号令)号令)20052005年年9 9月月3 3日实行 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序号序号事故单位事故单位事故概况事故概况1湖南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1月5日,发生井下电缆着火事故,死亡34人2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3月1日,发生透水事故,死亡32人3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3月28日,发生透水事故,死亡38人4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公司3月31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4人5天津市长途汽车公司,蒙天津市长途汽车公司,蒙F-18597大货大货车车5月月23日,在辽宁省彰武县发生车辆相日,在辽宁省彰武县发生车辆相撞事故,死亡撞事故,死亡33人。

      人6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6月21 日,发生火药爆炸事故,死亡49人20102010年内连续发生年内连续发生6 6起特别重大事故起特别重大事故 二、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二、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20102010年年3 3月月2828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153人被困井下,其中人被困井下,其中115115人成功获救,死亡人成功获救,死亡3838人事故多发的八个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的八个重点行业领域: :Ø煤矿、非煤矿山煤矿、非煤矿山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Ø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民用爆炸物品、冶金20102010年年8 8月月5 5日日, ,智利圣何塞铜矿智利圣何塞铜矿3333名矿工被困位于地面以下名矿工被困位于地面以下700700米处米处, , 6969天后成功获救,在营救过程中,井下应急避难所发挥重要作用天后成功获救,在营救过程中,井下应急避难所发挥重要作用 二、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二、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20102010年年3 3月月2828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153人被困井下,其中人被困井下,其中115115人成功获救,死亡人成功获救,死亡3838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2012年12月底前,地下矿山必须建设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系统(统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 安全避险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背景背景 国发国发〔〔2010〕〕23号文号文“不是法律的法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 2010年7月19日印发23号文的意义号文的意义 温总理批示温总理批示“要在做好事故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开展要在做好事故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同时,结合转变发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同时,结合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安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管理能力。

      全标准和管理能力23号文的意义号文的意义 •1 1、、从从3 3月月底底开开始始调调研研 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部门•2 2、、5 5月月1414日张德江副总理听取汇报日张德江副总理听取汇报•3 3、、1010多多次次修修改改国务院应急办具体指导协调,广泛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的意见•4 4、、7 7月月7 7日,国务院第日,国务院第118118次常务会议审议次常务会议审议•5 5、、7 7月月1919日,正式出台日,正式出台23号文的意义号文的意义起草过程起草过程 23号文的意义号文的意义(一)巩固安全生(一)巩固安全生产形形势•在新的在新的历史史时期,期,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展方式出现的新形的新形势、新情况,需要、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把安全生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深入工作推向深入二)重点解决突出(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在在经济回升向好的情况下,企回升向好的情况下,企业盲目追求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重生效益,重生产轻安全,安全安全,安全责任不落任不落实,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管理薄弱;”三超三超“”“三非三非”“三三违”现象象严重。

      重三)切(三)切实落落实企企业主体主体责任•企企业是安全安全生是安全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的内因和根本!黄黄毅毅::文文件件出出台台的的三三点点考考虑虑 它它是是继继20042004年年《《国国务务院院关关于于进进一一步步加加强强安安全全生生产产工工作作的的决决定定》》、、20052005年年国国务务院院第第116116次次常常务务会会议议提提出出的的安安全全生生产产1212项项治治本本之之策策之之后后,,国国务务院院出出台台的的又又一一个个指指导导全全国国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的的纲纲领领性性文文件件,,意意义义重重大大、、影影响响深深远远,,必必将将对对加加强强企企业业安安全全生生产产工工作作,,推推进进全全国国安安全全生生产产形形势势持持续续稳稳定好转起到关键性作用定好转起到关键性作用23号文的意义号文的意义““抓住了根本的抓住了根本的””纲领性文件纲领性文件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三、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三、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9. 9.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并于3 3年之内年之内完成。

      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国发〔〔20102010〕〕2323号)号)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安全避险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建设安装完成时间要求建设安装完成时间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六大系统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安监总管一〔〔20102010〕〕168168号)号)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三、全面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13.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地下矿山要安装使用监测监控系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三等以上尾矿库要安装全过程安全监控系统……要利用“金安”工程,积极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矿山示范工程,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委办安委办〔〔20102010〕〕1717号号) )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一、提高对煤矿建设完善安全避险一、提高对煤矿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重要性的认识二、建设完善安全避险二、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的目标要求三、加强对建设完善安全避险三、加强对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组织领导的组织领导四、加强对安全避险四、加强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管理的管理五、加强对建设安全避险五、加强对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监管监督的监管监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六大系统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安监总煤装〔〔20102010〕〕146146号号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GB16423-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AQ1029-2007)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AQ1048-2007))《《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19号)号)《《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AQ2013-2008))《《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导意见导意见》》(安监总(安监总〔〔20102010〕〕139139号)号) 六大系统简介六大系统简介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一、监测监控系统 Ø1.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2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动态监控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32011年底前建立完善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口调度室、提升绞车房、提升人员进出场所(井口、井底、中段马头门、调车场等)的视频监控4监测监控系统要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Ø1.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下CO气体浓度、风速、地压、提升系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井下安全管理及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的依据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Ø2.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应用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结合目前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图形展示软件等技术,及时、准确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Ø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大中型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6月底前,其他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2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30人的,应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4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三、紧急避险系统三、紧急避险系统 Ø3.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一般分为自救设备、避险区域、避难场所三级避险系统自救设备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的自救器,矿井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个体防护,为灾变发生后人员快速脱险到达安全避灾地点提供支持,构成井下第一级紧急避险避险区域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局部区域设置移动式救生舱或建设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使逃生人员能够就近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构成井下第二级区域避险避难场所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式避难所,利用贯穿岩层到达地面的钻孔或井下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为避难所内持续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可靠等待救援的能力,为整个采区或矿井避灾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构成井下第三级紧急避险. Ø3.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2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100m设置1个避灾场所3避灾硐室(场所)或救生舱应建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4避灾硐室(场所)应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足够的自救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永久避难峒室具体要求:永久避难峒室具体要求:1设有向外开启的隔离门,硐室内净高不低于2m,长度、宽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来确定;2室内装有直通矿调度室的;3设有供气设施,每人供风量按不少于0.3m3/min计算如果应用压缩空气供风,应在管路上安设减压装置和带控制阀门的呼吸管嘴;4使用时采用正压供风,以保证硐室内的气压大于硐室外的气压;5配备有足够数量的隔绝式自救器、饮用水和常用药品;6安设与外界相通的虹吸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底板 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移动救生舱 四、压风自救系统四、压风自救系统 Ø4.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时期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地面压风系统安装要求:空压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还需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及回风道有人作业等处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 Ø4.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按照为采掘作业的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立完善压风自救系统2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采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供风的地下矿山企业,应在地面安装用于灾变时的空气压缩机,并建立压风供气系统3井下不得使用柴油空气压缩机4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破坏5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 压风自救压风自救系统系统 五、供水自救系统五、供水自救系统 Ø5.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必须按照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够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井下供水系统各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必须满足用水量要求,并设有备用水池;供水管路应敷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并且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按规定间距装设三通及阀门;要加强管路维护,保证阀门开关灵活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害发生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现有防尘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地点及灾变时人员集中场所能够提供水源的要求,建立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2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Ø5.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六、通信联络系统六、通信联络系统 Ø6.1系统简介:系统简介:u在主要硐室、采掘作业地点设置联络,且重要场所的必须采用直通式;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使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互为备用,提高井下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要在采区、水平、矿井等高点设置,保证发生水灾时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通信联络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程潮井下移程潮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动通信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0年底前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及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2地面调度室至主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4采用无线通讯系统的地下矿山企业,通讯信号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Ø6.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矿矿用用防防尘尘防防湿湿电话机机 2010年国办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制性地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在3年内完成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装逾期未安装的,将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三、三、 “ “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建设建设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灾害处置能力、保障矿井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在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体现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 2031AQ 2031——201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等 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n由主机、传输接口、传输线缆、分站、传感器由主机、传输接口、传输线缆、分站、传感器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信息采集、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和声光报警功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和声光报警功能,用于监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有毒有害气能,用于监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通风体浓度,以及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通风机开停状态、地压等机开停状态、地压等 基本定义基本定义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依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依据GB16423-2006GB16423-2006的要求和矿山实际建设完善监的要求和矿山实际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测监控系统n监测监控系统应进行设计,监测监控中心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雷和接地保监测监控系统应进行设计,监测监控中心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雷和接地保护装置n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GB16423-2006GB16423-2006中中6.5.26.5.2的相关规定。

      的相关规定n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n主机和分站的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主机和分站的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2h2h以上n监测监控系统应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系统安装完毕和大修后,应按监测监控系统应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系统安装完毕和大修后,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试、调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试、调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n井下分站应安装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井下分站应安装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装时应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装时应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3m0.3m 建设原则建设原则 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数据显示传输传输传输传输存储存储存储存储处理处理处理处理监监测测监监控控系系统统功功能能打印打印打印打印声光报警声光报警声光报警声光报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过程控制参数等测测•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等控控用于过程监测,用于过程监测,安全参数达到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报警等输出除监测外还参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的开关与一些的开关量控制,如断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电、闭锁等监测监测系统系统监测监测监控监控系统系统 安全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安全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由主机、传输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接口、分站、传感器、断电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声光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等箱、避雷器等设备组成设备组成构成构成具有模拟量、开关量、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于监测制等功能,用于监测光环境参数光环境参数( (如如: :一氧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负压、地压、温度、负压、地压、压、水位等水位等) )和设备和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状态( (如如: :风门、风门、风筒、风机风筒、风机、水泵等)、水泵等),并状态参数实施控,并状态参数实施控制制功能功能 安全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示意图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示意图主主机机主主机机数数据据处处理理器器文文件件处处理理器器电电视视墙墙路路由由器器终终端端主站主站打印机打印机打印机打印机分站分站分站分站电源电源电源电源执执行行机机构构模模拟拟量量传传感感器器开开关关量量传传感感器器执执行行机机构构模模拟拟量量传传感感器器开开关关量量传传感感器器井井上上部部分分井井下下部部分分UPSUPS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地下矿山应配置足够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地下矿山应配置足够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能测量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氮浓度,并具有报警参数设置和声光应能测量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氮浓度,并具有报警参数设置和声光报警功能报警功能n人员进入独头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人员进入独头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时,应携带便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时,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从进风侧进入,一旦报警应立即撤离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从进风侧进入,一旦报警应立即撤离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靠近采场位置应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靠近采场位置应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化氮传感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回风出口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回风出口5 5~~10m10m回风流中设置一回风流中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出风口后在风筒出风口后1010~~15m15m处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处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0~~15m15m处应设置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处应设置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巷壁应不小于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巷壁应不小于0.2m0.2m。

      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距顶板应不大于器距顶板应不大于0.3m0.3m,二氧化氮传感器距底板应不高于,二氧化氮传感器距底板应不高于1.6m1.6mn一氧化碳报警浓度不应高于一氧化碳报警浓度不应高于24ppm24ppm,二氧化氮报警浓度不应高于,二氧化氮报警浓度不应高于2.5ppm2.5ppm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靠近采场位置应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靠近采场位置应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化氮传感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回风出口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回风出口5 5~~10m10m回风流中设置一回风流中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出风口后在风筒出风口后1010~~15m15m处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处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0~~15m15m处应设置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处应设置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巷壁应不小于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巷壁应不小于0.2m0.2m。

      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距顶板应不大于器距顶板应不大于0.3m0.3m,二氧化氮传感器距底板应不高于,二氧化氮传感器距底板应不高于1.6m1.6mn一氧化碳报警浓度不应高于一氧化碳报警浓度不应高于24ppm24ppm,二氧化氮报警浓度不应高于,二氧化氮报警浓度不应高于2.5ppm2.5ppm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开采开采高含硫矿床高含硫矿床的地下矿山,还应在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的地下矿山,还应在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靠近采场位置设置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传感器靠近采场位置设置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传感器n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底板应不高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底板应不高于1.6m1.6m,温度和烟雾,温度和烟雾传感器距顶板应不大于传感器距顶板应不大于0.3m0.3mn硫化氢报警浓度不应高于硫化氢报警浓度不应高于6.6ppm6.6ppm,二氧化硫报警浓度不应高于,二氧化硫报警浓度不应高于5.3ppm5.3ppmn开采开采含铀含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地下矿山,应监测井下空气中氡(钍射(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地下矿山,应监测井下空气中氡(钍射气)及其子体浓度,氡及其子体的监测应符合气)及其子体浓度,氡及其子体的监测应符合EJ378-1989EJ378-1989的规定。

      的规定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检)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井下总回风巷、各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回风巷应设置风速传井下总回风巷、各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回风巷应设置风速传感器n主要通风机应设置风压传感器,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主要通风机应设置风压传感器,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AQ2013.3AQ2013.3中主要通风机风压的测点布置要求中主要通风机风压的测点布置要求n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n风速传感器报警值应根据风速传感器报警值应根据AQ2013.1AQ2013.1确定n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安装开停传感器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安装开停传感器通风系统监测通风系统监测 通风质量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通风质量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提升人员的井口信号房、提升机房,以及井口、马头门(调提升人员的井口信号房、提升机房,以及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人员进出场所,应设视频监控车场)等人员进出场所,应设视频监控n紧急避险设施及井下爆破器材库、油库、中央变电所等主要紧急避险设施及井下爆破器材库、油库、中央变电所等主要硐室,应设视频监控。

      安装在井下爆破器材库和油库的视频硐室,应设视频监控安装在井下爆破器材库和油库的视频设备应具备防爆功能设备应具备防爆功能n井口提升机房应设有视频监控显示终端,用于显示井口信号井口提升机房应设有视频监控显示终端,用于显示井口信号房、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场所的视频监控图像房、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场所的视频监控图像n视频监控的功能与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视频监控的功能与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供电等应符合供电等应符合GB50395-2007GB50395-2007的规定n视频监控图像质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视频监控图像质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GB50198-1994GB50198-1994的规定视频监控视频监控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对于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铁路、水体下面开采的对于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铁路、水体下面开采的地下矿山,应进行地压或变形监测,并应对地表沉降进行监地下矿山,应进行地压或变形监测,并应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n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应进行地压监测。

      矿山,应进行地压监测n变形监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满足变形监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满足GB50026-2007GB50026-2007有关要求有关要求地压监测地压监测 地压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地压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n应制定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监测监控人员岗位应制定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监测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n应指定人员负责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应指定人员负责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n监测监控设备应定期进行调校,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监测监控设备应定期进行调校,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更换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更换n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时,监测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程序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时,监测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处置结果应记录备案及时处置,处置结果应记录备案n应建立以下台账及报表:应建立以下台账及报表:n每每3 3个月应对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保存时间个月应对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少于应不少于2 2年,视频监控的图像资料保存时间应不少于年,视频监控的图像资料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 1个月。

      个月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 图图1 1 矿矿井井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监监控控系系统统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 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具有显示和声光报警功能(有些传感器没有显示、或没有声光报警) 执行机构(含声光报警及显示设备)将控制信号转换为被控物理量 分站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主站(或传输接口),同时,接收来自主站(或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分站还具有线性校正、超限判别、逻辑运算等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主站(或传输接口)传输来的信号进行处理,控制执行机构工作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 电源箱将交流电网电源转换为系统所需的本质安全型直流电源,并具有维持电网停电后正常供电不小于2小时的蓄电池 传输接口接收分站远距离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传输接口还具有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系统自检等功能 主机一般选用工控微型计算机或普通微型计算机、双机或多机备份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印输出、联网等。

      KJ75 KJ75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 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工业控制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开发,博采众长,集多种优势为一体,新系统软件可在98/2000/NT/ME/XP多种环境下可靠运行;实现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环境及生产工况的监测,如甲烷、一氧化碳、温度、负压、速度、压力、电流、电压、功率以及煤位采集、显示、存储、报警、打印等;各级矿领导和主管生产、通风的人员通过网络工作站,使用专用图形浏览软件或使用通用IE浏览器软件就可观看以动态图形、文字、数据、报表、声音、历史曲线图、实时趋势图等方式直观、形象的显示各种现象工况画面,随时掌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情况;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可方便实现与其它监测系统的联网,并支持与矿务局远程监测系统联网系统高效、灵活,既可以是单通道或多通道的区域监控系统也可以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型监控系统,控制范围从几个点直至512个点 KJ75KJ75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 也可以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型监控系统,控制范围从几个点直至512个点KJ75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井下环境参数,达到对事故的早期预测、对事故进行必要的处理,而且还能为生产调度及时提供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而有效的指挥生产。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Ø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工作的通知》》等 构建依据构建依据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Ø 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不少于 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不少于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定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少于位系统;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少于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Ø人员定位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人员定位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

      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Ø 人员出入井口和重点区域进出口等地点应安装分站(读卡器) 人员出入井口和重点区域进出口等地点应安装分站(读卡器)Ø 分站(读卡器)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固、支护 分站(读卡器)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不容易受到损害的位置良好、无淋水、无杂物、不容易受到损害的位置Ø 主机及分站(读卡器)的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 主机及分站(读卡器)的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2h以上Ø 识别卡应专人专卡,并配备不少于经常下井人员总数 识别卡应专人专卡,并配备不少于经常下井人员总数10%的备用卡的备用卡Ø 应配备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 应配备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Ø 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 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GB16423-2006中中6.5.2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Ø 人员定位系统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人员定位系统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建设要求建设要求 3 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监测功能: 监测功能:Ø    --监测携卡人员出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等;入重点区域时刻等;Ø    --识别多个人员同时进入识别区域。

      识别多个人员同时进入识别区域 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Ø    --携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携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部门或区队班组;务或工种、所在部门或区队班组;Ø    --携卡人员出入井总数、个人下井工作时间及出入井时刻信息;携卡人员出入井总数、个人下井工作时间及出入井时刻信息;Ø    --重点区域携卡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重点区域携卡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Ø    --携卡工作异常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并报警;携卡工作异常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并报警;Ø    --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信息;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信息;Ø    --携卡人员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地点、月下井次数、时间等;携卡人员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地点、月下井次数、时间等;Ø    --按部门、区域、时间、分站(读卡器)、人员等分类信息查询功能;按部门、区域、时间、分站(读卡器)、人员等分类信息查询功能;Ø    --各种信息存储、显示、统计、声光报警、打印等功能各种信息存储、显示、统计、声光报警、打印等功能建设要求建设要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位移识别速度不小于最大位移识别速度不小于5m/s;;    --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80;;    --漏读率不大于漏读率不大于10-4;;    --巡检周期不大于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识别卡与分站(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识别卡与分站(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不小于10m。

      建设要求建设要求 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少于3030人人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监控变化情况监控变化情况监控变化情况监控人员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准确掌人员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准确掌人员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准确掌人员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人数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人数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人数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人数井井下下人人员员定定位位系系统统功功能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l应绘制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绘制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分(读卡器)等设备的位置、信号线缆和供电电缆走向等应标明分(读卡器)等设备的位置、信号线缆和供电电缆走向等l应每应每3个月对人员定位系统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个月对人员定位系统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l应指定人员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应指定人员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l识别卡发放及信息变更应由专人负责管理识别卡发放及信息变更应由专人负责管理l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在故障期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若影响到对井下人员情况的监控,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做好记录间,若影响到对井下人员情况的监控,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做好记录l应建立相应帐卡及报表应建立相应帐卡及报表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装备要求装备要求1 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 /入口、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盲巷等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盲巷等限制区域的要求 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 /入入方向的要求方向的要求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

      3)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 4)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装备要求装备要求 (5)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6)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有关人员 识别卡工作正常和唯一性检测可以采用机器与人工配合的方法,也可采用虹膜、人脸等自动检测方法 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识别卡正常工作和下井人员每人一张卡,且仅携带表明自己身份的卡,是遏制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的必要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特点一、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特点 射频识别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电子标签,又称电子标签((E-Tag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

      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RFIDRFID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区分联军和纳粹飞机的用于区分联军和纳粹飞机的“敌我辨识敌我辨识”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并,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向通信,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 (人员、物品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在不同状态( (移动或静止移动或静止) )下的识别和数据交换与下的识别和数据交换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RFID系统的射系统的射频识别卡和读卡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频识别卡和读卡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操作方便,工作距离长,可以实现对移操作方便,工作距离长,可以实现对移动目标的识别。

      动目标的识别特点一特点一特点一特点一射频识别技术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点 无硬件接触,避免了因机械接触而产生无硬件接触,避免了因机械接触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使用寿命长的各种故障,使用寿命长特点二特点二特点二特点二射频识别技术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点 射频识别卡无外露金属触点,整个卡片完射频识别卡无外露金属触点,整个卡片完全密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污损、防全密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污损、防磁、防静电性能,适合恶劣环境条件磁、防静电性能,适合恶劣环境条件( (如温、如温、湿变化大,灰尘多,难以保持卡面清洁的井下湿变化大,灰尘多,难以保持卡面清洁的井下环境环境) )下工作特点三特点三特点三特点三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 对无线传输数据都经过随机序列的加密,对无线传输数据都经过随机序列的加密,并有完善、保密的通信协议卡内序列号是并有完善、保密的通信协议卡内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商在卡出厂前已将此序号固化,唯一的,制造商在卡出厂前已将此序号固化,安全性高安全性高特点四特点四特点四特点四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 卡内具有防碰撞机制,可实现同时对多个卡内具有防碰撞机制,可实现同时对多个移动目标进行识别。

      移动目标进行识别特点五特点五特点五特点五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 信号的穿透能力强信号的穿透能力强( (可穿透墙壁、路面、衣可穿透墙壁、路面、衣物、人等物、人等) ),数据传输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感,数据传输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感应灵敏,易于维护和操作应灵敏,易于维护和操作特点六特点六特点六特点六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射频识别技术特点 1940-19501940-1950年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1948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二、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二、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RFIDRFID发展发展 1950-19601950-1960年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RFIDRFID发展发展 1960-19701960-1970年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RFIDRFID发展发展 1970-19801970-1980年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RFIDRFID发展发展 1980-19901980-1990年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RFIDRFID发展发展 1990-2000 1990-2000年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FIDRFID发展发展 20002000年后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RFIDRFID发展发展 基本的基本的RFIDRFID系统由系统由RFIDRFID标签(标签(TagTag)、)、RFIDRFID阅读器(阅读器(ReaderReader))及应用支撑软件等几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及应用支撑软件等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基本基本RFIDRFID系统构成系统构成 三、三、 RFIDRFID系统基本构成系统基本构成 RFIDRFID标签(标签(TagTag))由芯片与天线组成,由芯片与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RFID标签标签 RFID RFID标签依据发送射频信号的方式不同,标签依据发送射频信号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分为主动式(式(ActiveActive)和被动式()和被动式(PassivePassive))两种主动式标签两种主动式标签主动向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通常由内置电池供电,又主动向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通常由内置电池供电,又称为有源标签;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池,又称为无源标签,称为有源标签;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池,又称为无源标签,其发射电波及内部处理器运行所需能量均来自阅读器产其发射电波及内部处理器运行所需能量均来自阅读器产生的电磁波被动式标签在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生的电磁波被动式标签在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后,将部分电磁能量转化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

      信号后,将部分电磁能量转化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RFIDRFID标签标签 主动式标签通常具有更远的通信距离,其价主动式标签通常具有更远的通信距离,其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贵重物品远距离检测等格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贵重物品远距离检测等应用领域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便宜的优势,但应用领域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便宜的优势,但其工作距离、存储容量等受到能量来源的限制其工作距离、存储容量等受到能量来源的限制RFIDRFID标签标签 RFID RFID阅读器(阅读器(ReaderReader))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根据应用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应用不同,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RFIDRFID阅读器阅读器 RFIDRFID应用支撑软件应用支撑软件除了标签和阅读器上运行的软除了标签和阅读器上运行的软件外,介于阅读器与应用之间的中间件是其中的一个件外,介于阅读器与应用之间的中间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RFIDRFID应用支撑软件应用支撑软件 中间件中间件为应用提供一系列计算功能,在电子产品为应用提供一系列计算功能,在电子产品编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EPC)规范中被称)规范中被称为为SavantSavant其主要任务是对阅读器读取的标签数据进其主要任务是对阅读器读取的标签数据进行过滤、汇集和计算,减少从阅读器传往企业应用的行过滤、汇集和计算,减少从阅读器传往企业应用的数据量RFIDRFID应用支撑软件应用支撑软件 SavantSavant还提供与其他还提供与其他RFIDRFID支撑系统进行互操作的功支撑系统进行互操作的功能能SavantSavant定义了阅读器和应用两个接口用户可以根定义了阅读器和应用两个接口用户可以根据工作距离、工作频率、工作环境要求、天线极性、寿据工作距离、工作频率、工作环境要求、天线极性、寿命周期、大小及形状、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和价格等因命周期、大小及形状、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素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RFIDRFID系统。

      系统RFIDRFID应用支撑软件应用支撑软件 RFID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待识别物体的表面,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式的电子数据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识别物体的目的四、四、 RFIDRFID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主机进行有关处理 RFIDRFID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在电磁场系统中,阅读器发出一个电磁波,电磁波以一个球形波向前传播在电磁场系统中,阅读器发出一个电磁波,电磁波以一个球形波向前传播电子标签位于电磁场中,淹没在这样传播的电磁波中并从电磁波中收集一些电子标签位于电磁场中,淹没在这样传播的电磁波中并从电磁波中收集一些能量。

      在任何一个点上,可用的能量的大小与该点距发射机的距离有关能量在任何一个点上,可用的能量的大小与该点距发射机的距离有关RFIDRFID感应基本原理图感应基本原理图 RFIDRFID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五、五、 RFIDRFID技术应用技术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在北美、欧在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洲、大洋洲等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汽车、火车等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仓储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仓储管理;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管理;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 车辆自动识别方面车辆自动识别方面,早在,早在19951995年北美铁路系统年北美铁路系统就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车号自动识别标准,在北就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车号自动识别标准,在北美美150150万辆货车、万辆货车、14001400个地点安装了射频识别装置。

      个地点安装了射频识别装置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发了用于矿山车辆的识别和管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发了用于矿山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的射频识别系统理的射频识别系统RFIDRFID应用应用 在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方面在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方面,香港,香港““驾易通驾易通””采用的就是射频识别技术装有射频标签的汽车能被自采用的就是射频识别技术装有射频标签的汽车能被自动识别,无须停车缴费,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效率动识别,无须停车缴费,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效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也终卡的停车收费方式也终将被淘汰将被淘汰RFIDRFID应用应用 在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方面在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方面,澳大利亚和英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西思罗机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旅客行李管理中,的西思罗机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旅客行李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降低了出错率欧共体就要求从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降低了出错率欧共体就要求从19971997年开始生产的新车型必须具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年开始生产的新车型必须具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盗系统。

      我国铁路行包自动追踪管理系统在计划推广防盗系统我国铁路行包自动追踪管理系统在计划推广之中,真正应用还要假以时日之中,真正应用还要假以时日 RFIDRFID应用应用 在射频卡应用方面在射频卡应用方面,,19961996年韩国就在汉城的年韩国就在汉城的600600辆公辆公共汽车上安装射频识别系统用于电子月票,实现了非现共汽车上安装射频识别系统用于电子月票,实现了非现金结算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则开始试用射频卡作为飞金结算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则开始试用射频卡作为飞机票,改变了传统的机票购销方式,简化了机场人关的机票,改变了传统的机票购销方式,简化了机场人关的手续在我国,射频卡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地铁、校手续在我国,射频卡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地铁、校园、社会保障等方面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陆续采用园、社会保障等方面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陆续采用了射频公交卡了射频公交卡RFIDRFID应用应用 在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方面在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方面,德国,德国BMWBMW公司公司为保证汽车在流水线各位置准确的完成装配任务,将为保证汽车在流水线各位置准确的完成装配任务,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装配线上。

      而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装配线上而Motoro1aMotoro1a公司公司则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识别工序控制系统,满则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识别工序控制系统,满足了半导体生产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同时提高了生足了半导体生产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RFIDRFID应用应用 在动物的跟踪及管理方面在动物的跟踪及管理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采用,许多发达国家采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对牲畜个别识别,保证牲畜大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对牲畜个别识别,保证牲畜大规模疾病爆发期间对感染者的有效跟踪及对未感染规模疾病爆发期间对感染者的有效跟踪及对未感染者进行隔离控制者进行隔离控制RFIDRFID应用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在安全中应用实例在安全中应用实例 无线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带动了人们对位置感无线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带动了人们对位置感知服务的需求,人们需要确定物品的三维坐标并跟踪知服务的需求,人们需要确定物品的三维坐标并跟踪其变化现有的定位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卫星定位其变化现有的定位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卫星定位的的GPSGPS系统、基于红外线或超声波的定位系统以及基于系统、基于红外线或超声波的定位系统以及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系统。

      移动网络的定位系统RFIDRFID为人与物体的空间定位与为人与物体的空间定位与跟踪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跟踪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RFIDRFID定位定位与跟踪系统主要利用标签对物体的唯与跟踪系统主要利用标签对物体的唯一标识特性,依据阅读器与安装在物体上的标签之一标识特性,依据阅读器与安装在物体上的标签之间射频通信的信号强度来测量物品的空间位置,间射频通信的信号强度来测量物品的空间位置,主主要应用于要应用于GPSGPS系统难以应用的室内定位系统难以应用的室内定位 一、矿山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一、矿山井下人员跟踪定位 矿井危险性事故时有发生,井下复杂的环境给矿井危险性事故时有发生,井下复杂的环境给人员撤离和事故抢救带来极大困难若能及早确定井人员撤离和事故抢救带来极大困难若能及早确定井下人员所处的位置,会给营救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将下人员所处的位置,会给营救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将人员损失减少到最小人员损失减少到最小 现有的识别技术,无论是现有的识别技术,无论是ICIC卡、手纹识别技术还卡、手纹识别技术还是红外线编码识别技术只能实现简单的人员考勤,无是红外线编码识别技术只能实现简单的人员考勤,无法很好解决对多个移动的物体和人员进行快速识别和法很好解决对多个移动的物体和人员进行快速识别和跟踪。

      采用跟踪采用RFIDRFID自动识别技术,对井下人员、设备进自动识别技术,对井下人员、设备进行跟踪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行跟踪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的损失少财产的损失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井下人员跟踪定位 将阅读器安装在井下一些重要的峒室、危险区等需要将阅读器安装在井下一些重要的峒室、危险区等需要监控的地方,分布区域的大小可视井下具体环境而定射监控的地方,分布区域的大小可视井下具体环境而定射频识别卡可以内嵌在安全帽中,无需附加携带装备在井频识别卡可以内嵌在安全帽中,无需附加携带装备在井下,员工只要穿过感应区域,读卡器就将接收到的数据经下,员工只要穿过感应区域,读卡器就将接收到的数据经传输电缆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处理后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传输电缆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处理后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井下人员跟踪定位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人员监测定位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现人员监测定位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在地面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中心,在井下需代计算机通讯技术,在地面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中心,在井下需要进行人员跟踪的区域和巷道中根据现场具体需要放置一定数量的要进行人员跟踪的区域和巷道中根据现场具体需要放置一定数量的无线读卡器,地面、井下之间通过无线读卡器,地面、井下之间通过CANBus CANBus 总线相连接。

      井下人员总线相连接井下人员携带射频识别标签(携带射频识别标签(RFIDRFID),当人员经过某读卡器时,该读卡器将),当人员经过某读卡器时,该读卡器将接收到识别卡发送出的接收到识别卡发送出的IDID码,并将此码,并将此IDID码随同读卡器自身的地址码码随同读卡器自身的地址码一起经由一起经由CANCAN总线传送给监控机,系统通过读卡器与射频识别标签总线传送给监控机,系统通过读卡器与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系统原理如图,每个监测点由一个网桥,两个读卡器,以及电源和三系统原理如图,每个监测点由一个网桥,两个读卡器,以及电源和三通组成,安装于连通井下两个相邻区域的通道上通组成,安装于连通井下两个相邻区域的通道上 井下人员携带识别卡从区域井下人员携带识别卡从区域1 1经过通道走到区域经过通道走到区域2 2,他必然先,他必然先后经过读卡器后经过读卡器1 1和读卡器和读卡器2 2当读卡器当读卡器1 1和读卡器和读卡器2 2先后检测到识别先后检测到识别卡发出的信息之后,从监测点局部卡发出的信息之后,从监测点局部CANCAN总线发送给网桥总线发送给网桥3 3。

      网桥网桥3 3分析读卡器分析读卡器1 1和读卡器和读卡器2 2发来的信息及先后次序等因素之后,得出发来的信息及先后次序等因素之后,得出某人员(识别卡)从区域某人员(识别卡)从区域1 1移动到区域移动到区域2 2于是,把这一结果经由于是,把这一结果经由全局全局CANCAN网发送给监控机监控机接收到网桥网发送给监控机监控机接收到网桥3 3发来的结果后,从发来的结果后,从区域区域1 1的人员(识别卡)信息数据库中,删除有关该人员(识别的人员(识别卡)信息数据库中,删除有关该人员(识别卡)的记录,而在区域卡)的记录,而在区域2 2的人员(识别卡)信息数据库中增加有的人员(识别卡)信息数据库中增加有关该人员(识别卡)的记录同理也可分析,当有人从区域关该人员(识别卡)的记录同理也可分析,当有人从区域2 2走走到区域到区域1 1时的情况时的情况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原理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1 1、图像显示功能:监控主机显示器能显示井下各工作区域的图形以及各、图像显示功能:监控主机显示器能显示井下各工作区域的图形以及各工作区之间的通道图形,能够显示各监测点、读卡器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工作区之间的通道图形,能够显示各监测点、读卡器的分布情况以及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图所示。

      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图所示 2 2、实时动态显示功能:实时动态显示读卡器、人员的相对位置;从图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功能:实时动态显示读卡器、人员的相对位置;从图可以看出,绿色的圆点表示读卡器的位置红色的标记为在巷道里活动的人员看出,绿色的圆点表示读卡器的位置红色的标记为在巷道里活动的人员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读卡器读卡器人员人员 3 3、人员轨迹查询:可查找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所经历的路径,并在、人员轨迹查询:可查找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所经历的路径,并在图中画出线路轨迹;如图所示的某人员的活动对话框,从中可以看出该图中画出线路轨迹;如图所示的某人员的活动对话框,从中可以看出该员工的不同时间的段所经过的位置员工的不同时间的段所经过的位置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 4 4、丰富的下井考勤能力:可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丰富的下井考勤能力:可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表;如图为某部门的出勤人员的月统计表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表;如图为某部门的出勤人员的月统计表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5 5、系统具有定时(或手动)自检功能。

      如读卡器、、系统具有定时(或手动)自检功能如读卡器、通信网桥发生故障,系统将立即以图标形式指示通信网桥发生故障,系统将立即以图标形式指示发生故障的设备发生故障的设备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6 6、信息查询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监控中心随时查阅下井人员的总人数、信息查询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监控中心随时查阅下井人员的总人数以及各自的姓名、工号、年龄、职务或工种以及下井时间等信息,也可以及各自的姓名、工号、年龄、职务或工种以及下井时间等信息,也可随时查阅、冻结当时井下某工作区域的人数以及姓名、年龄等信息,如随时查阅、冻结当时井下某工作区域的人数以及姓名、年龄等信息,如图所示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7 7、丰富的地图功能: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丰富的地图功能: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打印等功能视野控制、中心移动、打印等功能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8 8、点击读卡器图标弹出含有最近经过此读卡器的、点击读卡器图标弹出含有最近经过此读卡器的人员(或车辆)及经过时刻的数据表格人员(或车辆)及经过时刻的数据表格。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9 9、矿井目标定位、跟踪:可以显示被跟踪的设备在井下的分布、位置;、矿井目标定位、跟踪:可以显示被跟踪的设备在井下的分布、位置;可以对指定人员、设备进行定位和跟踪;可以查询特定人员、车辆在井可以对指定人员、设备进行定位和跟踪;可以查询特定人员、车辆在井下的位置下图为指定人员在井下位置的显示图,上面一栏显示的是查下的位置下图为指定人员在井下位置的显示图,上面一栏显示的是查询人员的基本信息,黄原点代表人员所在的位置询人员的基本信息,黄原点代表人员所在的位置 人员人员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1010、对某些下井工作的关键人员进行突出跟踪监测显示,可查找某个、对某些下井工作的关键人员进行突出跟踪监测显示,可查找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所经历的路径,并在图中画出线路轨迹;人在某个时间段内所经历的路径,并在图中画出线路轨迹;1111、禁区报警功能: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禁区报警功能: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员;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员;1212、系统设有备份监控机,当系统主控机出现故障,备用机将立即启、系统设有备份监控机,当系统主控机出现故障,备用机将立即启动,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动,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1313、系统报警与自检功能:由于通信网桥、读卡器故障,识别卡电池、系统报警与自检功能:由于通信网桥、读卡器故障,识别卡电池电量耗尽等也会引起报警;电量耗尽等也会引起报警;1414、本系统能显示全部报警或分类报警,所有报警均按时间顺序保存、本系统能显示全部报警或分类报警,所有报警均按时间顺序保存在数据库里,每个报警记录内容包括:发生报警的时间和日期、报警位在数据库里,每个报警记录内容包括:发生报警的时间和日期、报警位置、类型等;置、类型等;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功能1515、紧急事件处理: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立即能显示出、紧急事件处理: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1616、识别卡在监测区域内停留的时间超过设定值,可以启动声、识别卡在监测区域内停留的时间超过设定值,可以启动声光报警;光报警;1717、人员误导进入设定的特殊区域或者盲道也可以触发报警,、人员误导进入设定的特殊区域或者盲道也可以触发报警,并启动干预措施;并启动干预措施;1818、安全监测管理:跟踪安全监测人员在井下的运动轨迹,记、安全监测管理:跟踪安全监测人员在井下的运动轨迹,记录他们在各区域及各监测点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安全检测工作的录他们在各区域及各监测点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安全检测工作的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 对于重要机关、大型厂矿企业或其他要害部门或对于重要机关、大型厂矿企业或其他要害部门或设施可以运用设施可以运用RFIDRFID系统进行人员出入自动识别管理,系统进行人员出入自动识别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非法人员进出给本单位的管理带来干扰可以有效防止非法人员进出给本单位的管理带来干扰和破坏,实现人员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和自动化,和破坏,实现人员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和自动化,有效控制无关人员的进出,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控制无关人员的进出,提高管理效率 二、人员进出自动识别管理(门禁管理)二、人员进出自动识别管理(门禁管理) 系统阅读器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系统阅读器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132.3KHz132.3KHz))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射频卡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射频卡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同时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高频加密载域后被激活,同时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高频加密载波信号(波信号(315MHz315MHz)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收天)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阅读器接收处理后,线接收到射频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阅读器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送至计算机,完成预设的系统功能和自提取出目标识别码送至计算机,完成预设的系统功能和自动识别,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动识别,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基本原理系统基本原理 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远距离识别(远距离识别(1m-10m1m-10m),免刷卡操作,方便用户,富人性),免刷卡操作,方便用户,富人性化管理;自动记录人员进出的时间、地点信息;同时允许多人化管理;自动记录人员进出的时间、地点信息;同时允许多人同行功能一功能一 人员进出可实现图像对比,有效控制无关人员进出;系统人员进出可实现图像对比,有效控制无关人员进出;系统可实现未授权卡、失效卡、报失卡(黑名单卡)通过提供报警可实现未授权卡、失效卡、报失卡(黑名单卡)通过提供报警信号功能二功能二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对射频卡设置相应权限,控制有关人员可出入的地点,未授对射频卡设置相应权限,控制有关人员可出入的地点,未授权卡非法通行提供报警信号;可适应从高速大范围到小范围的各种使权卡非法通行提供报警信号;可适应从高速大范围到小范围的各种使用环境;采用中低频技术,无对人体伤害的电磁污染用环境;采用中低频技术,无对人体伤害的电磁污染功能三功能三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系统的设备和射频卡为用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识别编码,从根本上系统的设备和射频卡为用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识别编码,从根本上消除了复制、伪造和作弊的现象,从而达到高度保密;系统软件操作简消除了复制、伪造和作弊的现象,从而达到高度保密;系统软件操作简单、方便;系统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单、方便;系统稳定可靠,易于维护功能四功能四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监控管理三部分组成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监控管理三部分组成系统构成系统构成系统构成示意图系统构成示意图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是远距离非接触采集人员主要是远距离非接触采集人员通过的时间、地点信息通过的时间、地点信息系统构成系统构成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主要是完成出入口与监控室之主要是完成出入口与监控室之间的网络连接间的网络连接 系统构成系统构成 监控管理监控管理部分主要是完成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处部分主要是完成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提供完整的通行记录报告,生成考勤等统计报表,理,提供完整的通行记录报告,生成考勤等统计报表,并实时监控人员进出状态,将数据存入硬盘录像机备并实时监控人员进出状态,将数据存入硬盘录像机备查;当人员非法进入或不按规定通道进出时,系统报查;当人员非法进入或不按规定通道进出时,系统报警系统构成系统构成 当持卡人员进出大门设置的识别区域时,其随身携当持卡人员进出大门设置的识别区域时,其随身携带的射频卡被系统识别,计算机自动调取该卡的相关带的射频卡被系统识别,计算机自动调取该卡的相关信息,值班人员根据系统预存的个人图像资料,可判信息,值班人员根据系统预存的个人图像资料,可判断该持卡人通过是否合法有效。

      当无卡、失效卡、挂断该持卡人通过是否合法有效当无卡、失效卡、挂失卡人员进入识别区域时,系统检测不到该人员的信失卡人员进入识别区域时,系统检测不到该人员的信息,系统提供报警信息息,系统提供报警信息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建设规范(AQ2036-2011)(AQ2036-2011)、、 《《金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六大系统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要求建设要求n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设完善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宜建设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作为有线通信联络系统的补充n通信联络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n安装通信联络终端设备的地点应包括:井底车场、马头门、井下运输调度室、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井下各中段采区、主要泵房、主要通风机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提升机房、井下爆破器材库、装卸矿点等。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要求建设要求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终端设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且无阻塞 通信功能──由控制中心发起的组呼、全呼、选呼、强拆、强插、紧呼及监听功能──由终端设备向控制中心发起的紧急呼叫功能──能够显示发起通信的终端设备的位置──能够储存备份通信历史记录并可进行查询──自动或手动启动的录音功能──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联络的功能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要求建设要求Ø通信线缆通信线缆应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应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信线缆发生故障时,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信线缆发生故障时,另外一条线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信终端另外一条线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信终端的通信能力的通信能力Ø通信线缆的敷设应符合通信线缆的敷设应符合GB16423-2006GB16423-2006中中6.5.26.5.2的的相关规定相关规定Ø严禁利用大地作为井下通信线路的回路严禁利用大地作为井下通信线路的回路Ø终端设备应设置在便于使用且围岩稳固、支护终端设备应设置在便于使用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无淋水的位置良好、无淋水的位置Ø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Ø应按应按GB14161-2008GB14161-2008的要求,对通信联络系统的的要求,对通信联络系统的设备设施作好标识、标志设备设施作好标识、标志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维护管理维护管理Ø应指定人员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应指定人员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Ø应绘制通信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应绘制通信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终端设备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终端设备的位置、通信线缆走向等的位置、通信线缆走向等Ø系统维护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系统维护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Ø应定期对通信联络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应定期对通信联络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及时处理Ø系统控制中心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应认真填系统控制中心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设备运行和使用记录写设备运行和使用记录Ø控制中心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控制中心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2 2小时小时以上Ø应建立帐卡及报表,并保存相关图纸、技术资应建立帐卡及报表,并保存相关图纸、技术资料 (1)(1)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2)(2)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3)(3)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4)(4)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矿井通信系统包括矿井通信系统包括: :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分类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分类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电源、电缆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实现声音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同时具有来电提示、拨号等功能 程控调度交换机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具有交换、接续、控制和管理功能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 调度台调度台广播控制设备广播控制设备矿用本安电矿用本安话防爆广播防爆广播设备设备防爆广播防爆广播设备设备矿用本安电矿用本安话矿用本安电矿用本安话录音设备录音设备防爆显示防爆显示屏屏防爆显示防爆显示屏屏………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井下防爆广播设备、防爆显示屏、电缆等组成 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具有广播、录音、控制等功能,一般由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和调度台承担。

      防爆广播设备将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声音信号,及时广播事故地点、类别、逃生路线等 防爆显示屏显示事故地点、类别、逃生路线等信息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矿用防爆基站、系统控制器、调度台、电源、电缆(或光缆)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移移动动台台…基站基站基站基站调度台调度台…基站基站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讯系统矿井救灾通讯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防爆基站(含话机)、矿用防爆基站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地面基站通信终端、电缆(或光缆)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矿井救灾通讯系统矿井救灾通讯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防爆基站(含话机)、防爆基站(含话机)、矿用防爆基站电源矿用防爆基站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可与基站一体化)、地面基站通信终端、地面基站通信终端、电缆(或光缆)等组电缆(或光缆)等组成,如图所示。

      成,如图所示地面基站通信终端地面基站通信终端防爆基站防爆基站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移移动动台台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救援案例救援案例 20072007年年7 7月月2929日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日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共有发生透水事故,共有6969人被困 被困人员通过及时将被困人数、被困人员通过及时将被困人数、位置和状况向地面汇报,为救援提供了位置和状况向地面汇报,为救援提供了准确信息,缩短了救援时间准确信息,缩短了救援时间 同时通过该安抚被困人员,增同时通过该安抚被困人员,增强了被困人员生还信心强了被困人员生还信心 最终被困最终被困6969人成功获救人成功获救 井下无线数字通讯系统设计原则井下无线数字通讯系统设计原则适应井下恶劣环境,具备高可靠性和高防护等级适应井下恶劣环境,具备高可靠性和高防护等级支持模块化接口扩展,易于灵活接入、安装、扩展和维护支持模块化接口扩展,易于灵活接入、安装、扩展和维护具有井下多种类型数据的同网传输功能具有井下多种类型数据的同网传输功能与企业原有系统能实现无缝对接与企业原有系统能实现无缝对接具备较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具备较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易于管理与维护易于管理与维护低功耗,低辐射危害低功耗,低辐射危害 井下通讯系统技术现状井下通讯系统技术现状编号名称业务功能技术与介质1有线系统语音通讯有线通讯、线2小灵通系统语音通讯、短信息等少量数据业务无线通讯、无线基站+光纤3CDMA/GSM系统语音通讯、短信息等少量数据业务无线通讯、CDMA/GSM直放站+光纤+同轴电缆+天线4泄漏电缆系统语音通讯、国外有数据业务、国内基本没有数据业务无线通讯、语音基站+铜质泄漏电缆5以太网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业务有线通讯、交换机+光纤+双绞线6总线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业务有线通讯、总线设备+光纤+铜质信号线7WiFI系统语音、视频、数据同网传输业务无线/有线综合通讯、交换机+WiFI基站+光纤+双绞线 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拓扑结构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拓扑结构 CDMA/GSM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地面局端机井下覆盖网数字终端设备CDMA/GSM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服务器、操作维护子系统、服务器、操作维护子系统、无线交换机、基站控制器、无线交换机、基站控制器、基站、功率分配器、功率基站、功率分配器、功率合成器、近端光模块合成器、近端光模块光分线盒、光合路光分线盒、光合路/ /分路器、分路器、矿用无线信号变换器、无线矿用无线信号变换器、无线耦合器、无线功分器、泄露耦合器、无线功分器、泄露电缆、定向天线电缆、定向天线数据终端、视频终端、无数据终端、视频终端、无线线 CDMA/GSM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拓扑结构拓扑结构 缺缺点点优优点点CDMA/GSM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优缺点优缺点利用公用通讯平台,,实现井下人员之间及与地面的通话借助CDMA/GSM系统的短信业务可实现少量监测数据的传输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流量费用高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流量费用高在大流量监控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易造成数据包丢失在大流量监控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易造成数据包丢失不能用于大量的监测监控不能用于大量的监测监控123123 泄露泄露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构成构成基站设备链路设备用户终端泄露电缆通讯系统基地台、稳压电源、天线和基地台、稳压电源、天线和天线共用器、交换控制终端天线共用器、交换控制终端漏泄电缆(地面使用高频同漏泄电缆(地面使用高频同轴电缆)、功率分配器、双轴电缆)、功率分配器、双向中继器、补偿电源、接线向中继器、补偿电源、接线盒(末端接线盒)盒(末端接线盒)手持机手持机 泄露泄露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拓扑结构拓扑结构 泄露泄露通讯系统通讯系统特点特点井上、井下实现无线互联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互联具有具有选呼、、全呼功能和绝对优先指挥通话权手持机可由网管分组管理,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授权用户可在各信道间实现漫游通信选呼方式时,移动用户禁听、禁发,通话处于保密状态直通方式时,移动用户间直接通信,信息传递快捷迅速可升级为矿用集群通信系统可定制录音单元,实现调度通信录音和存储123456789 光纤以太网和总线通讯系统光纤以太网和总线通讯系统在矿井在矿井SCADA——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光纤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光纤以太网和总线通讯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传输技术。

      太网和总线通讯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传输技术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光纤光纤 WIFI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 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WIFI与光纤传输技术相结合,在井下实与光纤传输技术相结合,在井下实现了无线数据的高速传输,为矿山提供了一个宽带无线传输平台,传输速率可现了无线数据的高速传输,为矿山提供了一个宽带无线传输平台,传输速率可达到达到150Mbps通过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工业以太网、通过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工业以太网、PBX(专用交换机专用交换机)网关网关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宽带无线信号进行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宽带无线信号进行空间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空间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 该系统结合井下巷道成树形分布、巷道本身狭长、弯曲起伏变化大的特征,该系统结合井下巷道成树形分布、巷道本身狭长、弯曲起伏变化大的特征,以以WiFI基站形成一系列无线信号覆盖热点、基站之间以光纤连接,不仅有效克基站形成一系列无线信号覆盖热点、基站之间以光纤连接,不仅有效克服了信息畅通传输和全无线覆盖投资费用高之间的两难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服了信息畅通传输和全无线覆盖投资费用高之间的两难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自动控制、视频监视等应用系统数据量大、传输速度要求高的问题。

      该系统基自动控制、视频监视等应用系统数据量大、传输速度要求高的问题该系统基于于WiFI和光纤传输技术,在同一套平台上,实现了语音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和光纤传输技术,在同一套平台上,实现了语音信息、视频信息,以及WiFI跟踪定位、跟踪定位、SCADA、自动控制等数据信息的同网传输自动控制等数据信息的同网传输 WIFI无线通讯系统拓扑结构无线通讯系统拓扑结构 WIFI无线通讯系统功能无线通讯系统功能复合缆复合缆五类线五类线交通管理交通管理网络网络个人定位个人定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车辆智能探测平台车辆智能探测平台CompositeCompositecablecableControl SystemsControl SystemsCATCAT5 5IP Video IP Video CATCAT5 5Wireless Wireless VOIPVOIPWWi iF Fi iVehicle Intelligence Vehicle Intelligence & & Proximity DetectionProximity DetectionWWi iF Fi iTrafficTrafficManagementManagementWWi iF Fi i 构构建建依依据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等 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构构建建要要求求Ø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系统共用系统共用Ø压风自救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压风自救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Ø压风自救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压风自救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Ø压风自救装置、三通及阀门安装地点应宽敞、稳固,压风自救装置、三通及阀门安装地点应宽敞、稳固,安装位置应便于避灾人员使用;阀门应开关灵活安装位置应便于避灾人员使用;阀门应开关灵活Ø主压风管道中应安装油水分离器主压风管道中应安装油水分离器Ø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的压风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的压风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通及阀门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构构建建要要求求压风管道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压风管道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材料。

      材料压风管道敷设应牢固平直,并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压风管道敷设应牢固平直,并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所、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所、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地点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压风管道上每隔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压风管道上每隔200~300m200~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压风自救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并能在压风自救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并能在10min10min内启动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内启动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地点有效供风时,可以安装在风源质量不受生下作业地点有效供风时,可以安装在风源质量不受生产作业区域影响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的井下地点产作业区域影响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的井下地点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构构建建要要求求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100m100m处的压风管道处的压风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200~300m200~300m应安设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的独头掘进巷道一组三通及阀门。

      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的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100m100m处的压风管道上应安设压风处的压风管道上应安设压风自救装置自救装置压风管道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内,并设置供气阀门,压风管道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内,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应为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应为0.10.1~~0.3MPa0.3MPa,供风量每人,供风量每人不低于不低于0.3m3/min0.3m3/min,连续噪声不大于,连续噪声不大于70 dB(A)70 dB(A)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维维护护与与管管理理应指定人员负责压风自救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应指定人员负责压风自救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应绘制压风自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应绘制压风自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压风自救装置、三通及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压风自救装置、三通及阀门的位置,以及压风管道的走向等阀门的位置,以及压风管道的走向等相关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相关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应配备足够的备件,确保压风自救系统正常使用。

      应配备足够的备件,确保压风自救系统正常使用应根据各类事故灾害特点,将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纳应根据各类事故灾害特点,将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纳入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压风自救入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压风自救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应定期对压风自救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应定期对压风自救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Ø隔绝式防护装置发生动力现象时隔绝式防护装置发生动力现象时 避灾人员迅避灾人员迅速撤离到自救装置速撤离到自救装置 解开防护袋解开防护袋 打开通气开打开通气开关关 迅速钻进防护袋内迅速钻进防护袋内Ø压气压气 减压阀节流减压减压阀节流减压 新鲜空气充满防护袋新鲜空气充满防护袋Ø袋内正压力达袋内正压力达0.09MPa0.09MPa左右左右 袋外有害气体不能袋外有害气体不能进入防护袋内进入防护袋内 Ø防护袋为特制塑料通过热合而成,不漏气,阻燃防护袋为特制塑料通过热合而成,不漏气,阻燃和抗静电和抗静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技术特征技术特征结构特征结构特征组成组成 管路、开关、送气器管路、开关、送气器 、防护袋等、防护袋等送气器送气器 功能功能Ø减压减压 0.30.3~~0.7 MPa0.7 MPa——0.09 MPa0.09 MPa以下以下Ø消声消声Ø过滤压风过滤压风Ø输入新鲜空气,输入新鲜空气,100~150L/min100~150L/min调节(约调节(约为一人每分钟耗气量为一人每分钟耗气量2 2倍以上)倍以上)Ø外套用微孔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化学性外套用微孔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化学性能稳定,防腐不生锈能稳定,防腐不生锈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技术特征技术特征参数指标参数指标压风压力压风压力 0.30.3~~0.7 MPa 0.7 MPa 单个装置耗气量单个装置耗气量 100100~~150 L/min 150 L/min 重量重量 1.65 Kg1.65 Kg减压阀指标减压阀指标Ø输出压力调节范围输出压力调节范围 ≤ ≤0.9 MPa 0.9 MPa Ø减压噪声减压噪声 ≤ ≤85 dB85 dB((A A)) Ø操作方式操作方式 手动调节、操作手动调节、操作供气方式供气方式 连接压风系统或单独配气站连接压风系统或单独配气站( (地地面面) )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建设标准压风自救系统建设标准基本要求防护袋、送气管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如配有面罩,其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装置外表面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均匀、牢固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装置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使用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系统风管道供气压力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 L/min范围内工作时噪声应小于85 dB(A)系统的管路规格为:Ø主管(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φ150mm及以上Ø分管(采区主压风管路)为φ100mm及以上Ø采掘工作面为φ50mm及以上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AQ2035—201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等 6 6、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 供水施救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供水施救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设完善供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施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供水施救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供水施救系统应优先采用静压供水;当不具备条件时,采用动压供水施救系统应优先采用静压供水;当不具备条件时,采用动压供水供水施救系统可以与生产供水系统共用,施救时水源应满足生活供水施救系统可以与生产供水系统共用,施救时水源应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供水施救系统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供水施救系统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6、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 供水管道供水管道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材料。

      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材料供水管道供水管道敷设应牢固平直,并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所、紧急避敷设应牢固平直,并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所、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地点;应接入紧急避险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地点;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内,并安设阀门及过滤装置,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设施内,并安设阀门及过滤装置,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灾时的需要员避灾时的需要 6 6、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 三通及阀门三通及阀门安装地点应宽敞、稳固,安装位置应便于避灾人员使安装地点应宽敞、稳固,安装位置应便于避灾人员使用;阀门应开关灵活;用;阀门应开关灵活;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100m100m处的供水管道上应安设一处的供水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组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200~300m200~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进风巷道的供水管道上每隔进风巷道的供水管道上每隔200~300m200~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的供水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的供水管道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6 6、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 应指定人员负责供水施救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应指定人员负责供水施救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相关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相关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应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应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应配备足够的备件,确保供水施救系统正常使用应配备足够的备件,确保供水施救系统正常使用应根据各类事故灾害特点,将供水施救系统的使用纳入相应事故应根据各类事故灾害特点,将供水施救系统的使用纳入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应绘制供水施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应绘制供水施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三通及阀门的位置,以及供水管道的走向等。

      新布置图应标明三通及阀门的位置,以及供水管道的走向等 供供水水施施救救系系统统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处应设置供水阀门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 组成和基本要求组成和基本要求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即消防防尘供水管道系统主要由储水池、管道系统及各类阀门组成 1) 储水池: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建立地面储水池、井下储水池或同时采用地面和井下两储水池储水池的最小容积应能经常保持200m2的储水量,并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井下防尘用水的调节储存量,应按最大小时用水总水量的2h计算一且发生火灾,专用井下供水施救储水池的出水管能够自动地由平时出水状态切换成消防时的出水状态如果井下储水池与地面其他水池合建时,除要消除负压影响外,还应保证上述要求的实施 2)用水量: 井下消防用水量包括消火栓用水量、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用水量、水喷雾隔火装置用水量以及其他消防设施用水量 用水量计算及有关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井下消火栓用水量为5-10升/s,其消火栓用水量大小应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与井下火灾危险程度确定。

      每个消火栓的设计流量应为2.5升/s,消火栓出口压力应为0.35-0.5MPa,火灾延续时间应为6h b.自动喷水灭火装置设计参数应按下列各值选取:喷水强度为8升 /(min.m2),保护巷道长度为14-18m,喷头出口压力为0.1-0.2MPa,火灾延续时间为2h c.水喷雾隔火装置设计用水量,应按布置喷头数量累加计算,喷头出口压力为0·2MPa,工作时间为6h d 防尘设施用水量、所需水压、日工作小时按表1提供的参数选取 3) 供水管道 在设计井下供水施救管时,应遵守下述要求: a.计算秒流量时,只计算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的各种设施的用水量; b.应保证最边远的不利点的用水量要求与相应的水压,并适当留有余量; c.管壁厚度、各类支架强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管件、阀门、消火栓等应与所在管道压力相一致; d.采用静压供水时,对局部压力过高的管段、宜采用降压水箱、减压阀等方式进行减压; e.各种设施进口处压力超过该设施工作压力时,宜采用减压阀、节流管、减压孔板等方式进行减压; f.管道接口应采用牢固耐用,便于拆装的接口管件。

      4) 水质 井下供水施救用水水质应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 a.悬浮物含量<30mg/L; b.悬浮物粒径<0.3mm; C .PH值6.5-8.5; e.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F.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构建依据Ø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3- AQ 2033-2011 2011 ))Ø《《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监督检查暂行规定》》Ø《《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构建要求构建要求构建要求构建要求l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随井下生产系统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的变化及时调整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自救器、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案等l紧急避险应遵循紧急避险应遵循““撤离优先,避险就近撤离优先,避险就近””的原则l紧急避险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l紧急避险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救生舱及其他纳紧急避险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救生舱及其他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构建要求构建要求构建要求构建要求l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少于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少于 30min 30min 的自救器,并的自救器,并按入井总人数的按入井总人数的10%10%配备备用自救器配备备用自救器l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l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或及时升井时,避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或及时升井时,避灾人员应就近撤到紧急避险设施内灾人员应就近撤到紧急避险设施内l紧急避险设施的额定防护时间应不低于紧急避险设施的额定防护时间应不低于 96h96h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l每个矿井至少要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每个矿井至少要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间距不小于间距不小于30m30m;每个生产中段必须有至少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每个生产中段必须有至少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每个采区必须有两个便出口,并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每个采区必须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经上、下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经上、下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安全出口设置的其他要求应符合通安全出口设置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16423 GB16423 的要求l应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各种灾害的避灾路线,绘制井下避应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各种灾害的避灾路线,绘制井下避灾线路图,并按照灾线路图,并按照GB14161-2008 GB14161-2008 的规定,做好井下避灾路线的的规定,做好井下避灾路线的标识井巷的所有分道口要有醒目的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标识井巷的所有分道口要有醒目的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并定期检查维护避灾路线,保持其通畅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并定期检查维护避灾路线,保持其通畅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l────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复杂或有透水风险的地下矿山,应至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复杂或有透水风险的地下矿山,应至少在最低生产中段设置紧急避险设施;少在最低生产中段设置紧急避险设施;l────生产中段在地面最低安全出口以下垂直距离超过生产中段在地面最低安全出口以下垂直距离超过 300m 300m 的的矿山,应在最低生产中段设置紧急避险设施;矿山,应在最低生产中段设置紧急避险设施;l────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超过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超过 2000m 2000m 的生产中段,应设的生产中段,应设置紧急避险设施;置紧急避险设施;l────应优先选择避灾硐室。

      应优先选择避灾硐室 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系统设置l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本中段最多同时作业人员避灾需要,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本中段最多同时作业人员避灾需要,单个避灾硐室的额定人数不大于单个避灾硐室的额定人数不大于100 100 人l紧急避险设施应设置在围岩稳固、支护良好、靠近人员相对集紧急避险设施应设置在围岩稳固、支护良好、靠近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高于巷道底板中的地方,高于巷道底板0.5m 0.5m 以上,前后以上,前后20m 20m 范围内应采用范围内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支护非可燃性材料支护l紧急避险设施外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中应明确标紧急避险设施外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的位置和规格注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的位置和规格l在井下通往紧急避险设施的入口处,应设有在井下通往紧急避险设施的入口处,应设有““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的反光显示标志的反光显示标志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l避灾硐室净高应不低于避灾硐室净高应不低于 2m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灾最多人,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灾最多人数以及避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数以及避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 1.0m2 的有效使用面积。

      的有效使用面积l避灾硐室进出口应有两道隔离门,隔离门应向外开启;避灾硐避灾硐室进出口应有两道隔离门,隔离门应向外开启;避灾硐室的设防水头高度应在矿山设计中总体考虑室的设防水头高度应在矿山设计中总体考虑l避灾硐室内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室内环境参数避灾硐室内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室内环境参数应满足人员生存要求应满足人员生存要求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技术要求避灾硐室内的配备避灾硐室内的配备应包括:应包括:————不少于额定人数的自救器;不少于额定人数的自救器;——CO——CO、、COCO2 2、、O O2 2、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的检测报警装置;、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的检测报警装置;————额定使用时间不少于额定使用时间不少于96h 96h 的备用电源;的备用电源;————额定人数生存不低于额定人数生存不低于96h 96h 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逃生用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逃生用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空气净化及制氧或供氧装置;空气净化及制氧或供氧装置;————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永久性固定避难所(永久性固定避难所(Permanent ChamberPermanent Chamber):):在矿井巷道两侧地层中直接挖掘而成,主要布置在主巷或逃生路线上利用贯穿到地面的钻孔,向避难所内持续提供输送新鲜空气,并实现与地面的通讯•临时性固定避难所(临时性固定避难所(Temporary ChamberTemporary Chamber):):在矿井工作面附近的巷道或煤层中挖掘而成,依靠氧气瓶等设备为避难所提供一定时间的氧气当该工作面停产后,临时性避难所即被废弃,避难所内密封门、氧气瓶、通讯、监测仪器等设备被转移到新的临时避难所中•可移动式救生舱(可移动式救生舱(Portable ChamberPortable Chamber):):多数为舱体式结构,具有行进装置或者吊装、拖曳部件,能在巷道中移动,随工程进度不断改变位置氧气瓶、通讯、监测仪器等设备均安装在舱体内 195•2006年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编号:2006BAK25B00-4)子专题“可移动式救生舱研究”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和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共同承担,已于2009年3月通过技术鉴定;2010年3月通过科技部的验收。

      •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参与到救生舱制作工作,有望形成一个新兴安全产业 救生舱使用功能•可移动式矿用救生舱主要适用于煤矿或非煤矿山井下发生的各类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外因火灾等事故现场的人员避难,也可作为日常的矿井气体监控设施、矿难时井下临时指挥与调度场所使用•救生舱是矿山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配备了巷道内气体、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检测系统,可独立工作的动力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以及必要的保护结构 •救生舱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使用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采用了坚固的钢制外壳,防火、防锈、防腐的专用涂层舱体设有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在没有外界动力条件下可提供8人4天的生存环境在设计上强化了通讯系统,支持目前广泛应用的井下通讯系统,并设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和舱外警示装置•针对特殊情况设计了观察窗和紧急逃生装置装备了较为舒适的内部装饰,可缓解在紧急情况下避难人员的紧张情绪 救生舱 198三防一隔三防一隔::““防毒、防火、防震、隔爆防毒、防火、防震、隔爆””四基地:四基地:一、矿工生命的救生基地一、矿工生命的救生基地二、救护人员的中转基地二、救护人员的中转基地三、救灾人员的指挥基地三、救灾人员的指挥基地四、与井上进行通讯的联四、与井上进行通讯的联络基地络基地救生舱 199 矿井避难峒室及避险系统的应用矿井避难峒室及避险系统的应用•把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把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生命保障生命保障技术进行放技术进行放大大拓展拓展延伸,延伸,形成和开发避难硐室成套技术形成和开发避难硐室成套技术装备。

      装备•避难硐室具有救生舱的一切防护功能,而且避难硐室具有救生舱的一切防护功能,而且具有更大的维生空间,可以满足一定区域内具有更大的维生空间,可以满足一定区域内所有矿工的避险维生需求所有矿工的避险维生需求,实现井下避险全,实现井下避险全员覆盖员覆盖 200可实现全员覆盖可实现全员覆盖救护能力:8人救生舱救生舱技术成果扩大拓展延伸救生舱技术成果扩大拓展延伸避难硐室救护能力:10人-100人 矿井避难峒室及避险系统的应用矿井避难峒室及避险系统的应用 201•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2.0米,长度根据设计米,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2.0米,每米,每人应有不低于人应有不低于1.01.0米米2 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定避险人数不少于不少于2020人,宜不多于人,宜不多于100100人人。

      •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1.85米,每米,每人应有不低于人应有不低于0.90.9米米2 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定避险人数不少于不少于1010人,不多于人,不多于4040人人 202供氧系统照明系统医疗系统动力系统标识系统食物水附属系统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密闭空间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避难硐室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203供氧系统:供氧系统:通讯系统:通讯系统:启动启动顺序顺序供氧方式供氧方式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压风管路供氧通过与矿井压风系统相连的压风管路向避难硐室供氧通过与矿井压风系统相连的压风管路向避难硐室供氧2 2瓶装氧气供氧当压风系统故障时,通过瓶装氧气向避难硐室供氧当压风系统故障时,通过瓶装氧气向避难硐室供氧3 3地面钻孔供氧当地面钻孔打开后,压风管路、瓶装氧气关闭,通过当地面钻孔打开后,压风管路、瓶装氧气关闭,通过地面钻孔向避难硐室压风供氧地面钻孔向避难硐室压风供氧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204通讯系统:通讯系统:通讯方式通讯方式说明说明实埋通信电缆实埋通信电缆通过深埋方式进入避难硐室通过深埋方式进入避难硐室地面通信电缆由地面钻孔进入避难硐室的7芯电缆井下小灵通通信信号通过井下中继站到达地面扩音群呼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205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构成系统构成说明说明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H2S、O2、CO、CO2、 CH4 、温度检测仪外部环境监测系统 包括CO、 O2、CO2、CH4传感器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206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系统构成系统构成说明说明温度控制采用各种空调调节温度湿度控制通过循环风和吸附剂控制湿度空气净化化学吸附剂氧气控制氧气瓶控制氧气浓度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207足够坚固,能够抵御外部如顶板冒落、瓦斯煤尘爆炸冲击能够将外部有害的气体环境、高温热环境隔￿￿￿￿￿￿绝能够监测空间内外环境状况,并能依靠通讯设备向外主动传递井下信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水、食物等舱体设计气密隔热内部设备内部空间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2081.全面对接,互联互通矿矿井井现现有有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系系统统接入接入供电系统压风系统通讯系统避避难难空空间间安安全全防防护护设设备备空气供应设备内部动力供应设备监测监控、通讯设备 各各个个避避难难空空间间((尤尤其其救救生生舱舱和和永永久久避避难难硐硐室室之之间间))实实现现互互联联互互通通,,形形成成防防护护系系统统的的网网络络化化,,每每一一个个固固定定避避难难硐硐室室都都能能在在灾灾变变条条件件下下成成为为井井下的下的临时救援指挥中心。

      临时救援指挥中心设设置置原原则则 2092.2.多级防护,独立运行多级防护,独立运行•当当矿矿井井各各固固有有系系统统和和网网络络因因灾灾害害、、事事故故崩崩溃溃时时,,所所有有避避难难空空间间内内都都能能形形成成独独立立运运行行、、完完整整有有效效的的维维生生系系统统,,保保证证避避险险人人员员的的生生命命安全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2级防护)永久避难硐室(3级防护)临时避难硐室(2级防护)设设置置原原则则 2103.3.多点布置,全员覆盖多点布置,全员覆盖•新新型型安安全全避避险险系系统统将将会会根根据据井井下下的的作作业业条条件件、、巷巷道道位位置置、、劳劳动动组组织织、、人人员员分分布布情情况况多多点点布布置置不不同同规规格格的紧急避险空间和维生设施的紧急避险空间和维生设施•确确保保全全员员覆覆盖盖井井下下每每名名矿矿工工,,使使井井下下人人人人享享有有一一个个避险维生避险维生的防护空间的防护空间设设置置原原则则 211编号编号年龄年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min距离距离/m速度速度/m/min地地 点点行走行走方式方式巷道巷道照明照明1351105105轨道上山轨道上山正常正常有有2281117117轨道上山轨道上山正常正常有有3301106106轨道上山轨道上山正常正常有有4241151151皮带上山皮带上山快速快速有有5281138138皮带上山皮带上山快速快速无无6281125125皮带上山皮带上山快速快速无无73919898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正常正常无无8261115115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正常正常无无9271110110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正常正常无无10331107107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正常正常无无平均速度(平均速度(m/min))117.2实测表明,矿工在井下正常情况下行实测表明,矿工在井下正常情况下行走平均速度为走平均速度为117m/min117m/min,考虑到井下,考虑到井下发生事故时的复杂情况:发生事故时的复杂情况:Ø行进速度考虑行进速度考虑50%50%安全系数安全系数Ø自救器使用时间考虑自救器使用时间考虑50%50%安全系数安全系数Ø最终确定距离设置小于最终确定距离设置小于500~1000m500~1000m4.4.就近避难,迅速便捷就近避难,迅速便捷设置原则设置原则 21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进长度超过500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1000米范围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213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避难空间布置避难空间布置避难空间布置避难空间布置避难所布置数量的确定避难所布置数量的确定避难所布置数量的确定避难所布置数量的确定 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移动救生舱 救生舱技术要求救生舱技术要求救生舱技术要求救生舱技术要求救生舱应具备过渡舱结构,过渡舱的净容积应不小于救生舱应具备过渡舱结构,过渡舱的净容积应不小于1.2m31.2m3,内设压缩空气,内设压缩空气幕、压气喷淋装置及单幕、压气喷淋装置及单向排气阀生存舱提供的有效生存空间应不小于每人向排气阀。

      生存舱提供的有效生存空间应不小于每人0.8m30.8m3,应设观察窗和,应设观察窗和不少于不少于2 2 个单向排气阀个单向排气阀救生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并有生存参数检测报警装置救生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并有生存参数检测报警装置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的环保材料救生舱外体颜色在井下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的环保材料救生舱外体颜色在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用黄色或红色救生舱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数生存所需要的氧气、食品、饮用救生舱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数生存所需要的氧气、食品、饮用水、急救箱、人体排泄物水、急救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并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其环境参数应满足人员生存要求收集处理装置等,并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其环境参数应满足人员生存要求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维护与管理应指定人员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应指定人员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应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灾硐室和救生舱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应保证在保存期或有避灾硐室和救生舱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应保证在保存期或有效期内。

      效期内应对入井人员进行紧急避险设施使用和紧急情况下逃生避灾的培应对入井人员进行紧急避险设施使用和紧急情况下逃生避灾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均能正确使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均能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和选择正确的避灾线路逃生用紧急避险设施和选择正确的避灾线路逃生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基本类型基本类型固定式固定式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钻孔通风式钻孔通风式可移动式可移动式救生舱救生舱硬体式硬体式软体式软体式分节组装式分节组装式一体式一体式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的大直径钻孔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的大直径钻孔无直通地表的钻孔,自备供氧设施无直通地表的钻孔,自备供氧设施软体式软体式组合式组合式井井下下避避难难所所提供紧急避险空提供紧急避险空间,并可通过牵间,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实现移动,以适应采掘工作要求应采掘工作要求自备氧式自备氧式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现状国外现状钻孔通风式避难硐室避难所避难所备用风机备用风机大大直直径径钻钻孔孔主主井井进进风风井井筒筒井下大巷井下大巷地面地面两道密闭门两道密闭门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国外现状国外现状自自备备氧氧式式避避难难硐硐室室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国外现状国外现状在巷道之在巷道之间建立的间建立的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预留专用煤柱建预留专用煤柱建立的避难硐室立的避难硐室工作面之工作面之间建立的间建立的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在巷道旁侧建立的避难硐在巷道旁侧建立的避难硐室室避避难难硐硐室室的的设设置置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结构生存保障生存保障系统系统排泄物收集排泄物收集系统系统动力保障动力保障系统系统舱内照明和舱内照明和指示系统指示系统通讯系统通讯系统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降温降温系统系统气体净化气体净化系统系统氧气供给氧气供给保障系统保障系统舱体舱体矿用可移动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式救生舱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 基本要求Ø突出煤层采区设置在反向风门外的进风流中,距采掘面500m范围内Ø其他矿井,距采掘面1000m范围内Ø救生舱规格和数量满足服务区内最多人员需要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 Ø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带、透水威胁区 Ø尽量在岩层中,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u混凝土,厚度200~300mm Ø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Ø安全出口应保证道路畅通,安全间距、风速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Ø形状u宜采用半圆拱形 u高度大于2.6m u尺寸,根据救生舱的规格和通风要求Ø硐室地面u高于巷道底板0.2mu水泥铺底厚150~200mmu倾斜度不大于3°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Ø硐室顶板u安装防水设施u不得有滴水现象 Ø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Ø压风、供水及信号管线 u进入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u埋设或保护距离至少不得低于200米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Ø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支护Ø支护材料u阻燃、抗静电u耐高温、耐腐蚀Ø硐室标识 Ø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Ø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有“救生舱”的反光标志(AQ1017-2005)Ø井巷中应有救生舱方位的明显标示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避难仓移动式避难仓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Ø通风设施u硐室设立在进风风流中,满足AQ1028-2006标准要求 u压风供气应符合MT 390—1995标准要求 u压风供气系统应专门配置,发生灾害时自动投入运行u保证风源稳定可靠,灾害应急时随时可用u供气量不得少于0.1m3 /min.人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固定式避难硐室固定式避难硐室组成与布局井下固定式避难硐主要由硐室主体、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舱内照明和指示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生存保障系统、备用自救器等组成。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1 1、隔离门、隔离门 2 2、喷淋系统、喷淋系统 3 3、药品食品柜、药品食品柜 4 4、供水管、供水管 5 5、压风、压风管管 6 6、人员管理系统终端、人员管理系统终端 7 7、压风自救器箱、压风自救器箱8 8、座椅、座椅 9 9、压缩氧、压缩氧供气系统供气系统 1010、担架、担架 1111、环境参数监测仪器、环境参数监测仪器 1212、矿用荧光灯、矿用荧光灯1313、空气过滤系统、空气过滤系统1414、防爆空调、防爆空调 1515、电源箱、电源箱 1616、矿用红外摄、矿用红外摄像仪像仪 1717、集便器、集便器 1818、排水管、排水管 1919、排气管、排气管 2020、自救器及工、自救器及工具柜具柜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固定式避难硐室固定式避难硐室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技术参数Ø硐室规格硐室规格 ≥ ≥15m15m××2.6m2.6m××2m(2m(可根据可根据 人数变化人数变化) )Ø额定避难时间额定避难时间 ≥ ≥100 h100 hØ额定容纳人数额定容纳人数 ≥ ≥1515人、人、3030人、人、4040人、人、5050人人Ø备用电池供电时间备用电池供电时间 ≥ ≥100 h100 hØCOCO浓度浓度 <<24PPm 24PPm ØCO2CO2浓度浓度 <<1%1%ØO2O2浓度浓度 18%18%~~23%23%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固定式避难硐室固定式避难硐室功能功能Ø 供气方式多样供气方式多样u 压风压风u 压缩氧压缩氧Ø 空气净化空气净化Ø 可隔热降温可隔热降温Ø 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CH4(CH4、、COCO、、CO2CO2、、O2O2浓度,温度等浓度,温度等) )Ø 集便功能集便功能Ø风、水、通讯风、水、通讯““三条线三条线””保障保障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安放硐室工程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结果1救生舱安放硐室大小净高≥2.6m,深度和宽度根据选用的救生舱的型号和规格确定。

      2救生舱安放硐室形状半圆拱形或梯形3支护救生舱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4地面救生舱安放硐室内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水泥铺底厚150~200mm,倾斜度不大于3°5供电供电安全、可靠6供风按救生舱额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0.1m37供水与矿供水管道相联接,管路保持畅通8防水设施救生舱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9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保护措施埋设深度≥20cm;埋设高度≥0.5m;保护距离≥200米10标志在井下通往救生舱硐室的入口处应有“救生舱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固定式避难硐室固定式避难硐室管理制度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结果定期维护与保养制度包含设备定期检查、校准及救生舱维护、保养、过期食品、药品更换等培训演练制度培训办法、演练预案 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谢谢 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