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让问题成为学生创造力源泉.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310910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0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让问题成为学生创造力源泉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探究欲望也就蕴含在每个人 的心里在孩提时代,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往 往对周围世界中陌生的事物产生诸多问题,想知道一个究 竟有问题不一定会成为创造力,创造力却一定来源于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 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 立思路的可能如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不科学的现象比比皆是, “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因而,使学 生养成了等待教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并在回答问 题时力求迎合教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忽 视,他们往往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因而缺失了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育抑 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影响了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以问题为 媒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出解决 问题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 题走出教室一、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提 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始,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首 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有利的条件1用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课堂上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的原因,一是缺少足够 的心理安全感,即怕自己讲错,怕伙伴笑话,怕老师不满意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现象越发明显二是缺少必要的心理 活动空间,即还没有想好,或者说还没有想全面、想成熟 因此,要让学生敢于主动提出问题,必须创设民主、和谐、 开放灵活的教学氛li教师“走下讲台”就是一种策略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既可以观察每个学生细微的神情,也可以拉近师生心灵上的 距离,以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同时采用灵 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小组讨论 等,从而形成良好宽松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 课堂教学中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气候”和 “土壤”著名特级教师余应潮就善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甚至学生有问题 可以不举手就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眼睛学会观 察,思路学会探索,方法学会寻找,概念学会概括,结论学 会验证,难点学会突破,从而在积极活跃、宽松和谐的科学 课堂教学中活跃思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2用生动的情境教学,给学生提问的灵感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遇到新的情境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作出解释时,就会引起认知冲突, 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恰当 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识在教学《蜗牛》的“导入环节”时,我先请同学们观察 蜗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各小组把蜗牛的样子画在卡纸 上在学生展示、介绍蜗牛的过程中,学习的探究气氛迗到 了一定高潮有的学生对其他小组画的蜗牛提出了质疑:“他们小组只画了一对眼睛,而我们发现蜗牛还有触角 有的学生郑重其事地问道:“为什么蜗牛要背一个硬硬的 壳”、“为什么壳上有一条条线”、“我们想画蜗牛的样子,可是蜗牛不肯出来,怎么办”一堂关于蜗牛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开始了这一课的“导入环节”并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按顺序 观察蜗牛,而是直接让学生从“画蜗牛”中发现了许多关于 蜗牛的“科学问题”,在新奇和不解中思维的火花自然进 发,大大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的激情可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确地选 择并提供多种材料,把启发思维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想方 设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培 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用赏识的教育眼光,给学生提问的勇气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世上 没有傻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什么 问题不可以提问”的观念提出问题时,学生不必考虑老师、 同学会怎么看,而是要勇敢地提出问题,正确地表达出自己 的观点教师要告诉其他学生,对待同学的提问应采取理解、 尊重、赞赏、宽容的态度,不要嘲笑和讽刺别人同时,教 师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激 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二、从提问题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 程之中科学探究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 不断有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 进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 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解决方法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出问 题的过程以《从蛋壳到拱桥》教学为例我先让学生双脚踩在放 置在泡沫上的鸡蛋,学生们都十分担心鸡蛋被踩碎,可是出 乎学生的意料,鸡蛋完好无损学生十分惊奇,“为什么鸡 蛋没有被踩碎”的问题随之而来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开展 了 “戳鸡蛋”的实验,并欣赏了精美的拱形建筑图片,发现 像鸡蛋壳这样圆弧形的建筑就叫拱形建筑,是模仿鸡蛋壳的 力学原理造出来的,具有坚固、美观的优点。

      之后,我还让 学生进行了 “搭纸桥”的实验,在“做”中继续研究拱形建 筑的其他优点学生做完“搭纸桥”实验,随之纷纷举手: “我发现拱形的桥承受的棋子多,平板桥承受的棋子少 “这说明拱形的桥坚同那么怎样使平板桥也承受和拱形桥同样多的棋子呢?”我故意轻声追问,语涮 也慢慢地把学生带入专注思考的情境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 回答:“给平板桥再加一个桥墩把桥墩加粗一点,” “把平板桥的桥面加厚一些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解决了平板桥承受力的问题但如果你反过来想一 想,发现拱形桥的第三个优点了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 地说出“节省材料”在以上教学中,我以质疑的口吻、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 生实验、观察、研讨、思考、释疑,在一次次的疑惑中不断 向科学真理靠近学生亲身体验认识事物的方法,懂得对事 物的研究探索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同时 使他们学会提问,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三、拓展问题空间,提升创造陶行知先生曾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同样,创造的过程也 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 科,它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外界事物。

      从多姿多彩的植物 到千奇百态的动物,每个内容都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也能激起学生诸多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感性 到理性、从表象到实质,从而在大自然这个美妙的课堂里提 升学生的创造力如我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 “亮出我的金点 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投身到自然中,亲身体验感知我 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因为,现在小 学从三年级起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需要有 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大自然中的事物有时候用文字一 时难以准确地描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 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积极思考、提问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不懂的问题可 以记录下来,看到的事物可以用图画下来,并让小组模仿某 些生物的特点,讨论设计仿生小发明(见表1)之后,学生在短时间内交流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如 “萤火虫是靠什么发出冷光的,我模仿萤火虫发明的冷光环 保台灯靠什么发光”、“为什么圆弧形建筑比平顶建筑承受 更大的力”等有了疑问,我让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 采访生物老师等方式将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 的学习与创造的能力。

      又如我在指导学生研究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时,向学生 开放了学校的种植实践基地,为他们展示了各种植物的茎, 有草本的、木本的、直立茎、缠绕茎等,学生有观察、有记 录、有讨论我还建议学生将各种茎的样子画出来,更直观 生动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不 仅弄明白了植物的茎的特点,而且提出了很多有关“茎”的 问题,如“为什么有的茎长在地面上,有的茎长在地下”、“像紫藤这样的茎是什么茎”可见,在不断提问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和扩展当然,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 决,而有些问题必须到课外探究解决在以上教学中,我总 是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继续思考,继续研究,并作到持 之以恒,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只要教师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尝试由 “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把学生看成 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呈现出螺旋上升 的形态,从而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作为教师, 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当好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我m定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