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doc
3页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与前几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去哪,这个教学目标一定要系统、明晰即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究竟要让孩子掌握哪些知识,积累量达到多少,形成哪些能力?我们将继续以单元为单位,将年段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单元目标,提出具体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纵观两组教材,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要求明显不同一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组教材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所以确定目标如下: 1.学习多角度观察 学生不是缺少观察,而是缺少细致全面的观察体验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的散文诗,文本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示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打书P3“我们看到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也触到了她,”不仅观察,还会联想,“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反复诵读课文感受美好春光,还要提示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去寻觅春天。
比如,一场春雨过后,除了能看到,还能听到什么、深呼吸──还能闻到什么、摸一摸你的发现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些什么?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也只有经历这样独特的观察体验,才能学会观察,也使认知更加丰富 2.整体观照,开展语文活动 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开展寻春活动一进入单元就开始布置任务,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都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在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 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丰富多样: 如:用拍照记录眼中的春天,然后为照片配文字 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发现 还可以阅读背诵写春天的诗文,与观察印证 ──摘抄描写春天的短语和句子,来记录春天 通过活动,丰富认知,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同时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3.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拟人化的表达 本组教材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小草探出头来,树木吐出嫩芽”,像邻家孩子顽皮地露出一点迹象,遮遮掩掩又吸引我们来看。
探出”“吐出”用的多传神!要引导孩子说说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写出了草木的什么?抓住“探出、吐出”品味,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这,算是一种初步的品词赏句 还要关注句式的表达例如散文诗整齐的排比句,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不必明确讲解,在朗读中感受即可之后,能模仿着写一写更好小草探出头来,是春天的眉毛吧?树木吐出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桃花绽开笑脸、小鸟枝头欢唱、又是春天的什么”“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一写,留这样的作业更有意义 4.根据古诗编故事 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本单元选编的两篇首古诗孩子可能以前就会背,再学时兴趣点在哪? 《草》恐怕在于它“野火烧不尽”、年年岁岁“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的生命力,要引导孩子感悟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把后四句背诵下来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早春时节,孩童追蝶嬉戏的图画课后要求,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正是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画面,还原古诗场景,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一讲 5.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6.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如: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鹿弟弟前后说的不同的两句话,“你的玫瑰花白栽了”“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提取出来让孩子来质疑,培养孩子抓住矛盾处质疑的能力 7.要用好“宽带网” 这是本册新开辟的栏目,不仅仅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多种搜集资料的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与网络等,借以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时空所以要用好!打书P18,介绍的是春天里的花和不同城市的市花,可以将此内容作为话题,丰富到寻春的语文活动中去,作为一个主题谈谈春天里的花,去搜集更多花的小知识,体验搜集、交流这个过程中的乐趣 8.因地制宜,单元后置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记得一年级下册就有这样的建议,先学二单元与雷锋主题月活动结合,3月中旬后,春意渐浓,沐浴春风,放眼春色,感受春的旋律,再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春天的发现”,学生的体会更多,感受更深不知有多少老师还记得?希望可以调整教学。












